


色偏對照:
不同角度下看螢幕,色偏略有不同,我估計是螢幕對每個角度射出的光量並不均等。

色偏最重的角度:(這個程度不太影響我辨色)

光譜圖全圖:

濾除藍光的波段和比例:

濾除近紅外線的波段和比例:

======= 第4代極光綠的特點 ========
[1] 第4代的濾藍光%數是可以讓客戶選擇的,有10%、20%、30% 可以選。
%數愈高,看出去會愈偏黃。
※建議挑20%、30% 的才能體驗到這鏡片的真正價值。
[2] 若30%依然不夠用,表示視網膜已病變的較嚴重,若要再加強會改染"橘色",
代價是色偏比染淺黃綠色更嚴重。
[3] 近紅外線的鍍膜為反射型,由"均霈光學"負責鍍膜。
採用均霈光學的『21RAY鏡片』的技術。 (遽聞是在無塵室中鍍的)
※反射型=反射%數 > 吸收%數 ,與穿透%數無關。
[4] 近紅外線的濾除%數不能選, 因為反射膜已調到最佳狀態,所以不能調。
所謂最佳狀態是指在反射紅外線的同時盡量降低可見光的反射量與吸收量。
※吸收%數愈低,在烈日下的鏡片升溫幅度愈低。
反射%+吸收%+穿透%=100%
反射%+吸收% 愈高,代表穿透%愈低。
脫膜主因是膜和鏡片的膨脹係數不同,降低溫差幅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緩脫膜。
所以要買保護眼睛的近紅外線膜,一定要選反射膜,不要選吸收膜。
第4代與第2代極光綠都可以選擇濾藍光%數,最大差異在於第4代的%數誤差比較小。
============= 個人感想 ===========
如果濾除上限定為30%,又只能提供3種%數的產品,我覺得區間設為 15%、23%、30%會比較好。
原因1:
如果把價錢因素也要考慮在內, 10%的極光綠和其他鏡片產品沒有競爭優勢,
10%產生的護眼效果也不明顯,絕大多數人可能感覺不出用眼時間的差異。
原因2:
常見的抗藍光鍍膜,在430~460nm區間的『平均值』多介於10~18%,
曲線走勢是斜的,430nm濾除量明顯比460nm要多。
比對傷害係數,430nm對視網膜的傷害能力明顯比445~455nm低。
一般濾藍光鏡片的光譜圖(此圖為遮蔽率較高的款式):

原因3:
極光綠在430~460nm區間,曲線走勢是近乎"水平"的,
以傷害係數去加權計算,極光綠就算只有15%,也比一般曲線平均18%的更強。
而一般曲線的鏡片若能達到平均18%,這已經算是當下的前段班了。
傷害係數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