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極光綠鏡片,看到這光譜圖,各位有啥感想?

我在找鏡片的過程中,總是找不到價格合理又性能優秀的,然後就無意間發現了這鏡片,

極光綠鏡片,看到這光譜圖,各位有啥感想?

極光綠鏡片,看到這光譜圖,各位有啥感想?


我來解讀一下這個光譜圖,
[1]430~460nm的曲線大致平坦,保持在20%~25%之間,
這點不容易做到,表示有找到特殊的吸收劑、反射配方。

至於這段平坦的遮蔽曲線是否最好? 我只能說只有最適合你的曲線,沒有最好的曲線。

※新鏡片適不適合你? 你只能從舊與新的鏡片光譜圖去推測,
而不是聽店員的唬爛或鏡片廠的廣告詞,所以光譜圖或相關數據很重要。


[2] 在486~490nm間,透光率就拉回到90%, 在500nm左右,透光率拉到95%,
460nm之後的波長的透光率拉升的愈快,代表不必要的色偏愈少。
相較於一般大廠的濾藍光鏡片,色偏雖較低,但絕大部分人可能感覺不出差異。

[3]430~460nm 各約20~25%的過濾率,這已略為超過目前大廠牌濾藍光鏡片的一線水準
(大廠牌多介於18~23%)

[4] 簡單的說,就是這款鏡片在各方面都略強一點,價格也略低一點

[5] UV濾除量稍低,若你今天買這眼鏡的重點在"保護視網膜",則問題不大。
若是你的水晶體有病變徵兆,則這鏡片不一定適合你。

[6]這圖的數據是無度數鏡片的,若是有度數鏡片,鏡片愈厚,透光度愈低,
理論上是所有波長下降相同%數,也就是向下平移。

※詳細的數據圖在2F,由該店家的光譜儀測出來的。

===========非庫存片,都是半訂製的============

老闆說這鏡片是半訂製的,而『極光綠鏡片』是店家自行命名的,
先選有度數的毛料片,再去染色,最後鍍膜,皆在台灣進行。

極光綠鏡片,看到這光譜圖,各位有啥感想?


從數據圖來看,毛料片像是UV380的,
老闆說染甚麼顏色並不是固定的,是用程式模擬出來再去找吸收劑(染料的一種)


因為我還沒有買這個鏡片,所以從這鏡片看出去的世界是啥樣子的,我也不知道,
我只能從數據上以經驗來判斷這是好東西。


=======其他QA=====
Q:脫膜溫度是多少? 這鍍膜大概可以用幾年? 有特別的洗劑要求嗎? 像是酸鹼值

老闆曰:鍍膜保固一年。
建議用常溫水洗配合介面活性劑保養,因為樹脂鏡片的材質為光學聚乙烯膨脹係數較高,
以常規鍍膜來說普遍都是用金屬膜,金屬膜比較不會膨脹,所以高溫會導致脫膜。
我們自己研發的鏡片如果過保後脫膜都可以再重新鍍膜(若是刮傷鍍膜後還是會存在),只是會收一些工本費。
如果你住在遠方,需要先聯絡該店家,爾後再寄出。

(老闆沒有做過相關測試的樣子............)


Q:430~460nm這段波長,過濾20~25%是固定的嗎? 還是可以讓客人隨意選%數? 最終成品的誤差大約幾%?
老闆曰:如非標準片(20~25%),則誤差為 8~10% , 標準片外無法給保證。


Q:訂製過濾率高於25%會加錢嗎? 反之會減價嗎?
老闆曰:不會

Q:25%的鏡片,看出去的世界是啥色偏? 黃? 黃綠? 淺綠?
老闆曰:剛戴感覺亮黃綠,兩分鐘後,感覺不到色偏。原理是人眼感光細胞中綠色最敏感。


========= 價格 =========
『極光綠鏡片』須染色加鍍膜,價位"6000 /2片" 往上跳,不含鏡框,
以半訂製片來說,相對大廠沒那麼貴。

不鍍膜的話,價位"4800 /2片 "往上跳,但光譜圖就不是第一張圖的樣子。
(我沒有取得資料,不知道會變成啥樣子。)


========= 結論: =========
單純以光譜圖來說,東西是真的不錯。
擋有害藍光的能力稍稍優於 2021年各大廠的新產品(多介於18~24%),
色偏程度未知,畢竟是有染色。

※ 若不染色,單靠鍍膜反射430~460nm這段波長,
不易讓人類察覺色偏的極限聽說是『各36%』。

關於會造成鍍膜毀壞的情況,要是有更詳細的資料就好了。


※ 我沒收錢寫文,所以我不寫店家資訊,私訊問我的不一定回。
2021-08-18 17:20 發佈
光譜儀的詳細數據資料:
(由老闆提供 )






我會想寫這一篇,是因為真金不怕火煉,
老闆說他在2014年就開發完成這款鏡片,
若單獨看有害藍光的遮蔽率,這產品放到現在去和大廠產品比較依然相當優秀,
為什麼沒有推廣開來呢? 我想主要因素應該是"價格",次要因素是消費者對相關知識不瞭解。
我覺得不應該是這個樣子,不能埋沒這個東西。

一款優秀濾藍光鏡片,我認為有3大要素,
1. 相同的有害藍光的遮蔽率下,色偏愈少愈優秀。 (這似乎只能靠鍍膜來達成。)

2. 有害藍光之外的波長,透光度要高。
(靠『低透光度』來達成"有害藍光的高遮蔽率",這毫無技術可言,
選對顏色,然後染深一點就行了。)

3. 因為第一個條件要靠鍍膜來達成,所以『鍍膜的耐用度』必然要納入考慮。
消費者花了錢,膜要是很容易壞,那一定很不爽,
生活中接觸到pH 4~13物質的機會相當高, (水晶肥皂的表面在微濕情況下,可達pH =13~14)
在夏季接觸到45度以上的高溫環境的機率也不低,例如烈日長時間曝曬後的車內。
就算有很長的保固期也同樣會造成買方的困擾,賣方的獲利也會降低。


皮膚科鄭煜彬醫師在網路撰文表示:水晶肥皂的酸鹼值至少11(強鹼)
個人因為玩的太雜太多樣
有想過自製鏡片鍍膜
當初是因為什麼 要自製已經不記得了
總之花了不少時間找資料

後來發現 鍍膜過程技術其實不難
器材也不算太貴 最麻煩的還是測試

除了鍍成反光面之外
要測定鍍膜完成後透光的光譜根本不是可以 DIY 的程度
後來就放棄了

否則如果只是任一顏色的鍍膜顏色
重點只是化合物的比例跟時間差
此外就是不停的實驗累積數據 還有無窮盡的洗玻璃
暗房教父 wrote:
個人因為玩的太雜太多樣
有想過自製鏡片鍍膜
當初是因為什麼 要自製已經不記得了
總之花了不少時間找資料

十分感謝分享


暗房教父 wrote:
後來發現 鍍膜過程技術其實不難
器材也不算太貴 最麻煩的還是測試

你買的器材是蒸鍍還是濺鍍的?

器材一套大約多少錢? 有哪些器材要買?

其實我自己也想過要玩一玩鍍膜,後來一聽到一台真空鍍膜機要幾百萬到幾千萬,
瞬間打退堂鼓,還是玩染色好了,只要熬煮設備。


暗房教父 wrote:
除了鍍成反光面之外
要測定鍍膜完成後透光的光譜根本不是可以 DIY 的程度
後來就放棄了

我看到最便宜的手持式陽春型的光譜儀,一台約4萬,
同樣是手持式的光譜儀,等級再上去一階就是7~8萬。

暗房教父 wrote:
否則如果只是任一顏色的鍍膜顏色
重點只是化合物的比例跟時間差
此外就是不停的實驗累積數據 還有無窮盡的洗玻璃


為什麼要洗玻璃呢? 是洗燒杯、試管、攪拌棒那些的嗎?

染色劑要去哪邊買啊? 成分需要檢測對人體的毒性、刺激性高低嗎?
染上去之後的揮發性,我覺得也需要注意,畢竟染上去之後,鏡片與眼睛的距離不到2cm。

我發現每個步驟、環節都要燒錢,對於耐用性、毒性、功能性還要面面俱到。

==========題外話===========
說到"鍍"這個動詞,我發現被汽車美容業濫用了,
給汽車外觀"上"一層膜,明明就是用"塗的、擦的",然後等藥劑硬化,
為什麼可以用"鍍"這個字?

如果是拿高壓噴氣機去噴藥劑在物體表面,這樣也應該叫"噴膜"啊。

"鍍"應該是要涉及"氧化還原作用"才對啊,有沒有高溫還是其次。
eanck wrote:
你買的器材是蒸鍍還是濺鍍的?
器材一套大約多少錢? 有哪些器材要買?


應該是蒸鍍吧
基本器材要 抽真空機 變壓器 玻璃罩 底座 鎢舟 電線排 轉盤 真空表 治具 清潔設備 藥劑 之類的
詳細的組合 在下面影片有

真空蒸鍍

麻煩的是
1. 真空機 要夠力 我忘記確實的數據了 但是印象是在 10 的 -5 到 10 的 -7次方 mmHg 之間
氣密做的好 容量小 真空機大 會比較容易做到
一般台灣市面上的 冷氣用真空機 1/4馬 1/2馬 之類的都不太夠力

2. 底座 的電線連結全部都要做真空防漏
還要搭配玻璃鐘罩 / 轉盤 / 治具 / 真空機 否則轉盤不能動

3. 玻璃鐘罩 台灣買太貴 但大陸買回來風險太大 而且尺寸要很大

4. 鎢舟 裝盛原料的 價格不貴 但一種配方 最好就能搭配一個 而且很容易壞

5. 治具 視鏡片尺寸 一種鏡片尺寸就要一個治具
萬一是像眼鏡鏡片一對的 還要連動 自轉公轉轉盤 否則上色會不均

6. 清潔設備 蒸鍍表面要洗的非常乾淨
通常第一二步 洗潔精或酸洗類的 在化學實驗書籍 基本都可以找到資料
鏡片蒸鍍是另一回事 後面還要搭配蒸餾水沖洗 / 乾燥
這一步沒做好的話 會上色不均 / 而且容易掉色

7. 藥劑 很多種化合物都可以拿來鍍 甚至連金粉 銀粉 銅粉 鋁粉都可以拿來用
除了 金粉 鋁粉在光學反光鏡常用到之外 蒸鍍用的化合物也滿多的 可以自行搭配
對岸的網商大概搜一下就可以知道大概的名字 也可以去信細問蒸出來的顏色
除了一些 只知道名字 不知道成分的東西之外
其實大多數在台灣的化工原料都可以買到 務必購買化學實驗等級以上的原料

補充一個 保護層 有些鍍面是怕氧化的 完成後 還要鍍上一層二氧化矽之類的保護層
問題是這個就完全技術了 我知道有這步驟 但不知道確實的藥劑 跟 方法
很多人做到這邊會有 霧化 或 粉狀 或 附著不均 等等問題
這時候就只能洗掉重來

再補充一個 變壓器 最好是能控制 伏特數/安培數 的 而且越大越精密越好
但通常越大越精密 = 越貴

eanck wrote:
染色劑要去哪邊買啊? 成分需要檢測對人體的毒性、刺激性高低嗎?
染上去之後的揮發性,我覺得也需要注意,畢竟染上去之後,鏡片與眼睛的距離不到2cm。
我發現每個步驟、環節都要燒錢,對於耐用性、毒性、功能性還要面面俱到。


?? 你有點誤解了
鍍膜是在真空狀態下 用高溫把穩定的化合物蒸發成氣體 然後接觸到鏡片時冷凝 附著在鏡片上
所以如果你的變壓器夠力的話 就可以直接融金粉 做出 鍍金的鏡面
而且 如果化合物的穩定性不夠 接觸空氣就會開始反應 沒辦法知道最終效果
耐用性 只要是正常的鏡片 標準的清潔步驟 都沒甚麼問題
功能性就完全看用途~
eanck
eanck 樓主

感謝,奉上5分

2021-08-19 9:28
很專業的分享。
只是我很好奇,分享了牌價了,實際成交價又會是多少?
市面上一附普通的抗藍光(或濾藍光)鏡片完工成交價又會是多少?

這個極光綠鏡片的廠商是有在量產的公司嗎?還是都做客製化?
又或是有幫國際大廠代工的公司?

我覺得回歸眼鏡的功能面來說,矯正視力才是它的標配。
其他的鍍膜或功能都是選配。
顧客的滿意在於標配+選配的組合。
大家都能接受一分錢一分貨,如果選配是多三分的錢但只有增加一分的功能大家一定很不高興。
jipon wrote:
很專業的分享。只是我(恕刪)


沒錯~
好的鏡片戴過就回不去了 貴是有他的理由的

不過鍍膜還是有他的功能 只是被商家渲染過頭了
簡單來說 一片鏡片的透光率是固定的
不論加上什麼東西 都不可能讓透光率提高
就像全開的水龍頭 不管加上什麼過濾器都不可能讓通過的水變多

鍍膜的用意在減少曜光 減少被反射掉的光
所以只是把應該被反射掉的光線讓它回到應該通過的路徑

就像水龍頭沒裝整流 開了水龍頭 出來的水會噴濺到旁邊
但裝了好的整流頭 水比較不會噴濺 水盆裏能接到的水就比較多

至於價格喔⋯⋯ 最貴的是器材(廢話!)
如果不講器材的話 除非是鍍金鍍銀鍍鉑
每次鍍膜最貴的可能是水吧 跟電錢吧

不管怎麼洗 最後幾次還是要用蒸餾水
越大的鏡面 洗的次數跟水量越多

電錢是因為 真空機要花不少時間才能降到特定的真空度 跟 蒸鍍時的穩定
如果小台的真空機可能要花上幾小時 而且很難穩定
大台的真空機雖然快速穩定 但機器非常貴
運作時間雖短 但 每次的耗電卻也變大
然後是變壓器加熱鎢舟的耗電

至於耗材藥品 如果只是眼鏡鏡片
每一對鏡片的藥品使用量其實都在零點幾公克以下

此外就是鍍膜的技術跟藥品比例資料了⋯ 無價!!
暗房教父 wrote:
至於價格喔⋯⋯ 最貴的是器材(廢話!)
如果不講器材的話 除非是鍍金鍍銀鍍鉑
每次鍍膜最貴的可能是水吧 跟電錢吧

不管怎麼洗 最後幾次還是要用蒸餾水
越大的鏡面 洗的次數跟水量越多


我認為這鏡片可以嘗試量產一小批最常見的"幾種"度數,
但啥度數最常見、最好賣呢? 這個要有相當大的統計數據才知道。
因為是拿現成的毛料片去加工,所以量產的製程不用擴及到毛料片製作,
單純集中在染色與鍍膜即可。

好東西如果沒有被人用過,那麼該東西就永遠存在於傳說中,
尤其是關於人類5感的相關體驗,光憑文字或影像是不可能傳遞實際感受的,
所以我始終認為這鏡片最少應該要嘗試量產5000片,七折八扣也應足夠讓2000位民眾體驗,
因為量產才能降低售價,增加民眾購買的意願,
且量產應該也能降低"客製化"的水電浪費程度。
(我個人一聽到極為浪費水電,心裡很不是滋味。)

找幾間志同道合、利益分配談得來的眼鏡行,一起合賣這一批鏡片,
在消費者族群中獲得廣泛口碑之後,知名度就會水漲船高。

電影"三個傻瓜"中有一句名言 : 先追求卓越,爾後成功自然會靠近。

然而在現實中,卓越是基本要素,卓越與成功之間還需要加入"運氣、手段、勇氣"。
不知道台南的唯光眼鏡有沒有興趣評鑑這款鏡片。
如果獲得他的肯定並拍出影片,在推廣與量產上會蠻有利的。
jipon wrote:
很專業的分享。
只是我很好奇,分享了牌價了,實際成交價又會是多少?
市面上一附普通的抗藍光(或濾藍光)鏡片完工成交價又會是多少?

老闆說毛料片可以從uv380換成uv400,價錢多1200,這幅度的加價還能接受,
但沒拿到以uv400製作後的光譜數據,故不敢貿然出手。

毛料片也可以換成uv3g (uv410/ uv420 ),價錢再高一截,
400nm~420nm的傷害性偏低,我不想濾太多這一部分,對我而言是無意義的色偏。

我估計配到好大概要11000元吧,交通成本另計。
因為交通成本偏高,空閒時間太少,所以這讓我很猶豫。

jipon wrote:
這個極光綠鏡片的廠商是有在量產的公司嗎?還是都做客製化?
又或是有幫國際大廠代工的公司?


如首篇所述,清一色客製化,
其他的我都沒問過,所以不知道。

要是能嘗試量產就好囉,售價壓到 2000元/片,我相信很有市場,
如果鍍的膜的耐用度也不輸大廠品質,很可能在數年內屌打一堆高價又低效的濾藍光鏡片。


jipon wrote:
我覺得回歸眼鏡的功能面來說,矯正視力才是它的標配。
其他的鍍膜或功能都是選配。
顧客的滿意在於標配+選配的組合。
大家都能接受一分錢一分貨,如果選配是多三分的錢但只有增加一分的功能大家一定很不高興。


是啊,因為沒有量產,所以"絕對價格"明顯偏高,
相較於大廠的坑人價,"相對價格"就合理一點;
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絕對價格"是主要考量因素。

近視的人遠遠多於視網膜有病變或退化的人,年輕的人類因為恢復力好,
休息一下馬上就可以再去"用眼",通常要到一定年紀才會警覺眼睛不對勁,
然後開始思索如何增加用眼時間、思考濾藍光的必要性。

談及濾藍光鏡片的使用心得,不管有沒有染色,
戴到適合的情況,通常要1~2週才能下定論、判別好壞;
戴到不適合的,1~2天就可以破口大罵。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