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眼鏡行都在利用訊息不對稱,濾藍光鏡片的SGS報告也能當機密

B/H wrote:
同意你的論點

如果廠商把認證資料show出來,你濾的效果如果,特別好、普通,價格做出區別讓消費者自己選擇就好

有預算的人自然會去選購高單價的,品質普通的也可以吃價格實惠的市場

可惜很多廠商好像都騙一次過路客算一次



我記得眼鏡業本身就是水很深的一個產業
只記得從小到大配眼鏡都是訂價好高, 然後打3折打4折這樣
只是配下來也都不便宜
cw1199 wrote:
表面硬度很重要。
要不然就會戴不了多久就刮花了。


這我有問過,但從過去到現在,累積問了幾十種後的結果,只有得知一款的數據,
使用最古早的莫氏硬度(誤差很大),只比指甲硬0.5。
其他款鏡片全都跟我說"沒測"。

我真的很納悶是真沒測? 不知道要測? 還是測了結果很爛,不想公布?

硬度只要能比"二氧化矽"硬,哪怕是一點點都行, 在生活中就很難被刮傷了。
cw1199

當然是測了不想告訴你,我試過小林眼鏡的很耐刮,其它平價眼鏡的幾乎半年後就刮痕累累。但小林眼鏡最貴。

2021-06-24 4:09
eanck
eanck 樓主

to cw1199: 小林眼鏡的哪一款很耐刮? 通常折射率愈高的愈耐刮,有詳細一點的規格嗎?

2021-06-24 8:17
再補充一款我剛剛找到的不錯濾藍光鏡片,
從曲線變化上來看,應該是uv400/410等級的吸收劑,搭配濾藍光鍍膜。



資料來源:
http://www.rusan.com.tw/index.php/report

[1.] 400~420nm這一段驟升,表示盡可能減少可見光的遮擋。
[2.] 430~460nm這一段的透光率維持在80%±4%,表示盡可能等比例遮擋有害藍光。
[3.]510nm之後,透光率高於90%,表示盡量不遮擋紅光與綠光。讓肉眼看出去的亮度不會偏低。

綜合起來看,這是相當優秀的濾藍光鏡片。

可惜不知道哪間眼鏡行有採用這款鏡片,僅能從報告中隱約見到assly字樣。


===== 如果只想配 3000 元 的 濾藍光眼鏡 =====
httpshttps://www.eglasses.com.tw/pages/lens_single-B://www.eglasses.com.tw/pages/lens_single-B
這一間的鏡片是uv410等級的鏡片去鍍藍/綠膜,價錢合理又透明,
敢提供sgs報告給消費者看,這幾點綜合起來,我認為值得推薦。
只不過這鏡片只會讓眼睛健康的人有感覺用眼時間延長,
對視網膜已經有初步問題的人而言不太有感覺。

sgs報告要去找他們的線上客服要,記得要強調索取 415、425、435、445、455、465nm的數據,
415~455nm是看各別的遮蔽率,注意,看平均值的意義不大,因為不同波長的傷害係數不同。
額外多要465nm的遮蔽率是評估對有益藍光的遮蔽率,以及"不必要的色偏"多寡的評估。

※擋415~455nm所產生的色偏屬於"必要性的、不可抗力的"。
eanck wrote:
依視路a5 不便宜,(恕刪)


眼鏡本就是個水深高毛利的產業

只要有噱頭,消費者就容易被誤導買單
typerr wrote:
眼鏡本就是個水深高毛利的產業

只要有噱頭,消費者就容易被誤導買單


眼鏡業要高毛利,我認同,因為一人可能好幾年才買一副眼鏡。

但是賣高價,要賣的合情合理、讓人心服口服吧?
今天眼鏡業普遍把濾藍光鏡片的SGS報告當機密,不讓消費者知道自己買的究竟是甚麼等級的東西,
你覺得很合理嗎?

是不是因為台灣人的奴性太深,跪久了,讓站著反而不適應了?

目前僅極少數清流願意把SGS報告、光譜圖攤開在陽光下,
我今天推薦的鏡片,我都沒有收任何一毛錢,甚至還自掏腰包按原價去買來戴,
希望這串文章能拋磚引玉,多少矯正一點台灣這個被扭曲幾十年的黑箱眼鏡市場。

我敢明白的講,
要『高透光鏡片且多焦點鏡片』,買大廠的"或許"有其價值,
主因是"鏡面曲度的連續性、平整度"需要較高級的設備去製作。

但如果是『單焦點且濾藍光鍍膜鏡片』,一味迷信大廠是沒意義的。
鍍膜技術早就不是多高深的技術,針對 420~460nm的反射膜已有多種配方。
台灣小廠只要敢拿出SGS報告當背書,就必須承擔廣告不實的法律責任,
消費者如果拿光譜儀測出來的值和SGS報告相差太明顯,便可以告賣你眼鏡的商人。
詐欺是刑事罪,告訴乃論,只要你提出基本證據,後面不用花你一毛訴訟費就能求償。

現在的鏡片主流是樹脂鏡片,玻璃鏡片早已式微,
所以不存在過去的某個品牌因為"壟斷某個玻璃礦,讓鏡片特別優秀"這種事。
講難聽的,現在連專業相機的鏡片也大多採用樹脂鏡片。
eanck wrote:
2.
濾藍光鏡片:針對420~460nm,濾除一部分,對於眼部有重疾者甚至需要全濾,
不管濾多濾少都絕對產生色偏。

高透光鏡片:讓所有光波盡可能通過。

濾UV鏡片:針對400nm以下的光波,全面濾除。
由此可見設計方向是不一樣的,各自有各自的適用環境。
濾藍光、濾UV鏡可以組合,這2個功能不衝突。



最近想配個
雙面抗UV+濾藍光 鏡片
但如果是反射型 濾藍光
好像不太適合戶外
變成只能擇一
要嘛要室內使用
要嘛配雙抗UV室外使用


由SGS報告看起來
NIKON和依視路才有到10%以上
東海只有6%左右
3家都是吸收型的嗎?
如果吸引型的又能達到10%以上
就可搭雙抗UV和全視線
室內外都能用
davidl1123 wrote:
由SGS報告看起來
NIKON和依視路才有到10%以上
東海只有6%左右
3家都是吸收型的嗎?
如果吸引型的又能達到10%以上
就可搭雙抗UV和全視線
室內外都能用


是不是"純吸收型",可以問店員,說不知道就換一間問。
有的鏡片是"吸收+鍍膜型",同樣要問店員,
如果這種基本資料都不知道,這種店員連混飯吃的資格都沒有。


鍍膜型的,效果會隨時間衰減,
染色型的也會,因為染劑大多是有機物,但是消費者去問都不講成份。

舉個例:
黃色、綠色的染料各有好幾種,濾掉的波長範圍、主要濾除的波長均不相同。
有的黃色染料主要濾420~430nm, 有的黃色染料主要濾450~470nm,在人眼中都是呈現黃色,
但保護效果差異極大。

有的綠色的染料只濾750~780nm,有的綠色的染料可以濾到800nm之後的一大片近紅外線,
保護效果同樣差異極大。

吸收型的做法有分『染色、毛料特性』這2種。
有興趣可以自己去問問店家是否如此,更好的做法是拿去給光譜儀測試,
別聽不專業或刻意遮掩事實的謊言。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