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商價格外,您們是否想過所謂的“服務價值”?
今天有些人對量販店的服務品質.水準質疑不是沒有道理!
我有一位客戶花錢去給眼科測量度數,照處方換了一付鏡片,
戴不到2個星期來請我幫她看看什麼問題,驗光過後,發現左眼主要用眼度數略為不足,
原先戴-625,後眼科的小姐降為-550,當眼睛較疲憊時就會有兩眼不協調的情形出現
小姐回去又試戴了幾天,除了白天兩眼有時感覺差異較不大,晚上光線一變弱就會出現
主要用眼的視力不足的現象!後來這位小姐還是把左眼的度數增加至我建議的-575
她的感覺是,當初為什麼要花這筆冤枉錢去眼科驗光呢?而且還沒驗的很適合!
又讓她多花一片鏡片的費用更換,我說這就是所謂的服務價值!
而這服務價值不是價格可以去衡量的~
使用者付費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眼鏡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我認為也是有“價值“的。
只是不太喜歡一般眼鏡買賣的行為模式。
有人真的買鏡框,鏡片是用“定價“購買的嗎?
為什麼某些商品一定要將定價定個老高,然後才要來談“我能給你多少discount呢?“
開板大發起這篇不就是基於這種消費模式下,會令人感到“我到底被貴了多少“的心態嗎?
我買過各大品牌的眼鏡(ic, Mykita, Bywp, Markus-t, TAG-Heuer, 小竹, 正義作, 角矢....)
沒有一隻“不能“或“不需“殺價的.
我由衷盼望,鏡框、鏡片的定價價格能真實的反應出來,而“服務“、“專業“的部份也能定出一個合理的透明價格,若您的服務、專業超出一般水平之上而要多收費用那也ok,就像律師也有大小牌之分依樣的道理。
不然每次買眼鏡都要殺價老半天,看老闆計算機按來按去也不知道最後的總價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實在很無言。
我個人的買鏡公式跟大家分享一下,框x0.7+鏡片x0.6,我就考慮買單了。
要更低,就真的靠交情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