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對相信樓主所說的是真實的體驗, 但問題點並不在"藍光"
人的調節能力 (也就是針對物體遠近對焦的能力) 本來就會隨年齡而退化,
在學生時期不管是k書還是玩貪食蛇, 同樣的近距離都只是眼睛十成能力中的搞不好二成而已
但是智慧型手機遊戲風靡也不過最近2年的事,
當年瘋過貪食蛇的人現在最起碼也都是2x歲的人了
同樣的距離同樣的用眼時間,對眼睛的負擔恐怕是全部能力的一半甚至超過,
自然會出現看遠的會有一段模糊適應期的現象
(這裡我是要讓一般大眾能看懂,所以比較口語化一些)
這點就是 Star Kfeirchris 提出疑慮的原因
對眼睛而言, 遠近,時間長短,才是調節疲累的主因
就算100%藍光隔絕, 看近的3個小時以上不中斷照樣累給你看.
But! 我並沒有否定濾藍光這項概念的意思
藍光在可見光譜當中屬於短波長高能量的部分
醫學研究證實確實暴露在藍光中對視網膜細胞(相當於相機感光元件的部分)會造成傷害
在"傷害過大"之前看綠色的光源有"小部分"回復效果
由於一些色偏,發光體設計等並非我專業領域的原因,
現代3c產品普遍藍光含量比例過高(尤以Apple系列為最,看看那偏冷藍的白色)
人眼接收的藍光量的確容易太多,適度的濾藍光會有一定程度的保護效果
然而, 藍光不可以100%的濾除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其實是根據"人類"而定義出來的
因為人類的感光細胞主要針對這三種類型光線的刺激強度比例去合成其他所有的顏色
如果今天將藍光100%濾除, 生命中將不再存在藍色以及所有與藍色有關到的顏色
白色會變成黃色, 藍色全都變成黑色. 這當然是不被允許的存在
所以濾藍光鏡片通常大概10%多的濾除量而已, 雖然還是會有淡淡的泛黃現象,但通常可忽略
顏色更深的通常是醫療級用途,適用於本身已經有傷害了,
比起色偏, 讓眼睛能舒服的張開才是第一優先時, 這時候色偏多嚴重也無所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