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可以理解,
小弟很久前在從事過攝影器材一段時間
俗稱的相機街
因為競爭激烈
利潤真的低的可憐
(廠商的回扣不包含在內)
延伸出一些產品
用意當然是洗不懂的客人
拉高毛利
獲利上來了 自己薪水也跟著變多
舉例:
原廠電池很貴大家都知道
所以第二顆電池時常考慮副廠就好
但明明是台製電池
搭配了日文字包裝紙
就可以騙客人說這是日製副產電池
預算有限的客人
就把原本想買的日系機種
努力洗到韓系或台灣品牌
別小看一台不到五千的台灣品牌
利潤比一台破萬知名日系大廠好賺多了
有時候賣一台自己又有額外獎金可領
再來有些小相機或攝影機
可以外掛鏡頭
這些都是高毛利來源
即使有出原廠鏡頭
但價格貴毛利比較少
當然我們就會開始努力洗一直洗台製
如果你是老闆,
你會希望客人買什麼?
如果客人是你很要好的朋友,
你會介紹他買什麼?
我想兩者出發點可能會不太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