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永遠不會死亡,四十歲的人類就不會有中年危機了;如果人類永遠不會死亡,五十歲的人類也能像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一直換工作,直到遇到自己最適合的。
死亡雖然不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但已經嵌入人生中的每一階段。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死亡是盡頭,但對死亡的恐懼已影響你人生每一階段的決定。

這本書最近常看到分享,最吸引我的,是作者自己面對只剩半年至一年的時間,這種巨大的恐懼,是一般書比較少見的視角。另一本是之前很紅的《當呼吸化為空氣》。不過這本《我47歲就要死了,但很平靜滿足》談的重點不是自己治療的過程,更多是自己在這麼短的時間,領悟到死亡和生命的意義。
有一種老生常談:「人生終會一死,接受它就不會害怕了。」說簡單,要做到就很難了。這本書的作者即使樂觀等待自己的死亡,但還是偶爾會傷心,會捨不得家人朋友。而他各種消化死亡的恐懼的心法中,有一條真的很感人,也非常有啟發,也會讓人更珍惜活著的時間。想跟各位分享。
先從最廣的層面說起。在無限的宇宙中,在各恆星和行星中,地球和太陽這段剛剛好的距離,能孕育出眾多生命,這是多麼多麼幸運的事。而人類演化後,你的父母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也是多麼幸運的事,而你的前身,是跟幾億顆精子競賽的其中之一,那麼努力後終於誕生了你這個人,這比中十次樂透還幸運!也就是說,你能出生、健康活著,已經非常幸運了,應該要珍惜活著的每一秒鐘。而面對死亡,頂多就像你前身的幾億個精子同儕一樣,就是再次回到沒出生的狀況而已,然而你在人世間走一回,無論壽命長短,已是比那些精子幸運非常多了。
看到這種想法,真的深深佩服作者擁有這樣的智慧,思考出如此有說服力又是事實的說法。「能出生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接受死亡可以改變人生。我們在世間的時間有長有短,但一個真正面臨即將死亡的人的恐懼和解脫心法,非常值得活著的我們好好省思吸收。
對於人生終會死亡,大家又有什麼心法來面對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