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可以,我多麼希望這是一本小說,而不是真實故事。只是這一切,都是真人真事,都只能是假設性的「如果可以」。
戰火無情,戰爭慘烈,以為那距離自己很遠,連新聞都不怎麼報導的事。卻透過這本書,透過作者親身經歷的分享,才發現,原來有一群人的熱血與正義之心,可以跨越國家、跨越種族、將生死至於度外。只為了幫助烏克蘭,可以抵禦大國的侵襲。然而,這不是英雄電影,而穿戴裝備、扛起槍砲的士兵,也不是超能力者。
每一次任務都是賭命,每一次賭命都是在跟死神競爭,每一次競爭,都不一定能看見下一個藍天。漫天塵沙、槍林彈雨與砲火無情之下,站在死亡邊界的血肉之軀,都是為了更靠近「勝利」一些。
生死一瞬間
不論做足多少心理準備,不論帶上多少武器,不論在任務之前,設下多麼嚴謹的計畫。實際上了戰場之後,就是死神伴隨槍聲與砲彈,如影隨形的過程。看著作者反覆隨著同袍出任務,反覆在死亡的威脅下,一次次活了下來。除了幸運,我想再也沒有更好的形容詞,可以形容這九死一生的好運。正如作者也說:「無關能力和過去的經驗,也無關信仰,完全是純粹的運氣使然」般。可以在戰場上存活的,都是緊緊抓住微乎其微的生存機會,掙扎的活過一天又一天。
生命何辜
沒有人希望戰爭,沒有人希望賴以為生的家園,陷入地獄般的景象。更沒有人希望自己親愛的家人,不過轉眼之間,就成了一具冰冷,甚至血肉模糊的屍體。但是,為了保衛國家,烏克蘭人起身反抗;為了心中的正義,不同國籍的人,也成為軍隊的一員。只不過,我在閱讀的過程,雖然數度因為作者一方任務成功,或是擊殺俄國士兵,而跟著感到欣喜萬分。但仔細一想,那些失去生命的俄國士兵,不也是某個誰的父親、兒子、愛人、朋友!換言之,排除那些士兵的國籍,與因應俄國戰略方針,所做出的行動,他們也是一條條無辜的生命。就像作者一方,一個個逝去的同袍那樣,戰爭的殘酷,讓我們看見生命何其脆弱,又何其無辜。
人性之惡
我以為戰場已經是最殘酷、最殘忍的地方,尤其那根本是個煉獄之時。卻沒想到人性才是更殘酷、更殘忍,更充滿令人難以置信的惡意。因為網路上的恩怨,演變為一場精心策劃的陷阱,可說是殺紅眼的殺機。看著作者的敘述,我只覺得不寒而慄,只因一個在戰場上活下來的人,卻差點命喪戰場之外。而做出這種泯滅人性之事者,還是同為自己國家的人時,這不可思議的惡意,讓我不禁感嘆。感嘆這個世界,遠比戰火更加兇狠、殘暴的,終究是人性。
多麼希望,這個世界只有和平,沒有煙硝瀰漫,讓人間淪為屠宰場的戰爭。只因戰火殘暴,而生命如此脆弱,一瞬間便會煙飛雲散時。好好活著,我想將會是戰爭之下最簡單,也最難達成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