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各位回覆我自認書讀不多,但我認知如同2f所說的是早期防竄(弊)的代用字特別是用於手寫數字單據,現今也很常見著的主要是我想請問各位有聽聞 見過 如該圖下方其他人回覆的 甲 丙 是有代表數字意思的?ex:麵條甲斤->1斤 丙斤->3斤 我從沒見過此外 有群友回覆乙字會改成九字,我想法為正式書寫法乙 字會凹進去書寫,不會寫直筆 同該圖的書寫方式,要改成九字不易??純聊天 探討
經網路爬文得知如下:1.(書面, 正式) 一(公文)……加乙份。 ― (gōngwén)...... Jiā yǐ fèn. ― 公文影印一份2.舊時商業上用以代替「一」字。——————————————————————為什麼廣東話「一個」要叫「乙個」,不是「甲」或「丙」?根據以上兩岸三地朋友意見,港台皆有使用「乙個」之習慣,中國大陸卻沒有?上個月某天借助萬能的Facebook,向各路英雄豪傑虛心討教,終於得到了比想像中更多更詳細的答案,除了感激之外大有「高手隱於世」之感慨。以下為各方英雄豪傑的回答,謹把它們輯成一文於網上流傳,亦為知識傳播略獻微力。.首先「乙個」多為商業場合使用,如果用「一個」容易被人「一」字改成「十」「千」等等。而乙字和「一」字的共通點就是兩者都能一筆而就,亦難更改成其他數字故有約定俗成的先例取代「一」字。太簡單的字一向都有問題,例如歷史上著名的「傳位十四皇子」變成「傳位于四皇子」,為防止重要的數字被更改,使用「乙」字取代「一」字實在有其功用。因此,歸根究底其實就是寫書法問題,只要把寫法打曲變成「乙」字就可以解決何樂而不為。楚辭中本有神名天皇太一,這個太一後來也變了太乙。.至於典故方面,其實早在大家小學學習寫毛筆時答案已經出現了。「上大人,孔乙已」-不是「孔乙己」!這句意思是,上大人,就只有孔夫子一個而已。是故「乙」字乃「一」的意思。至於後世我們常叫孔乙「己」,是因為魯迅的文章,比原文更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