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一樣是講要尋找「讓你覺得閃閃發亮的事務」,這本看起來有道理很多,而另外某本我不想提到名字的教育書的說法看起來像一團漿糊。我想是子彈思考整理術在這邊放進了「意義」的概念:使任務閃閃發光的是它對你的個人意義,即使它客觀上有意義(比如健身讓你健康)但出於某些私人不一定可解的原因,你無法感受到那個意義(比如對亞健康的狀態覺得安心夠用),那這個任務就不會發光。而我不想說的閃閃發光是「作起來好開心也做得『很好』」,但卻不處理「開心」、「快樂」從何而來。甚至很多描寫細節像是逃避「不愉快」。(該位我不想提作者自述我喜歡寫東西但不喜歡定時交稿,難怪答應人家的專欄都拖上我印象數字是幾個月的部份,真是有臉講我沒臉讀)所以儘管結論是一樣的「尋找擅長且熱愛的事物」,但過程不太一樣,結果搞不好也不見得一樣。畢竟當你開始注意尋找事物之間的意義連結,才有機會改變看待它們的方式。(回到健身的例子,當健康程度連結到「能陪孫子做什麼」的時候,對某些老人就有機會產生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