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在退休後常講一些哲學或玄學的問題,但老實說,他基本上是科學訓練出身,對於這類問題的脈絡不夠熟悉,更像是一種自己人生觀的闡釋,其實科技獨斷統治(technocracy)本就是十七世紀以後的趨勢,科技只講操作,只論結果,科學是一種世界觀和思考方法,兩者有一種外緣的相關,而不是內在的相關。科技只論結果,只管有無用處,科學則強調懷疑的態度和實驗的方法,科技有更強的社會控制意義,而科學相對較為開放,比如機械工程這個學科,基本上與科技關係更密切,工程的問題基本上離不開實際的操作經驗,它不需要懷疑什麼,就是照著以往既有的理論繼續推,解決現實的操作問題是其重點,質疑權威不是它所必須。但物理學不是這樣,物理學雖然也必須在過往理論與研究發現的基礎上往前推,但更重視”發現“,亦即挑戰已有的結論,科學不太關心這個"發現"能拿來幹什麼,有沒有用。
哲學則是另一回事,哲學靠思辨,方法是邏輯分析,材料則是觀念本身,哲學不研究自然法則,也不關心操作問題,但它研究萬事萬物的本原,亦即古希臘人所謂"存有"的問題。至於文學藝術,著重在感性的表現,形式上是個人化的,雖說它也嘗試表達一些普遍性的東西。我認為林談框外天地,其實他自己也多半在框內,其所謂"大格局"那是指討論問題的範圍上來說的,亦即跨出了科技與科學的領域,涉及到一些軍事或政治的東西,然而他處理這些問題的基本思維,仍未跳脫已有的思考框架(不管是科學或科技),並沒有對這種思維的框架本身進行思考,所以在思想上來說,深度依舊有限。
林雖大談框外,然其思考本身既是這個框框所建構而成,又何來"之外"可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