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學語言的方法,當然是要 「開口講」了

政府要推雙語政策,卻只用一招:找老外來教英文,不但要花大錢,找來的老外又良莠不齊,以前筆者就看過學校為了找老外,竟然到夜店裡去找。老外來教學孩子在30年前就很流行了,現在40歲以下的朋友英文應該都很好啦?
其實老外是用來練習自己已經會的英文,而不是迷迷糊糊雞同鴨講地和它們學英文,荷蘭人用荷蘭人教英文以色列人用以色列人教英文菲律賓人用菲律賓人教英文(所以有口音),可是他們的英文都比我們好太多了!

英文和中文是二種南轅北轍的不同語言,最明顯區別就是:中文字是一個字、一個字,英文字卻是連在一起。所以以中文為母語的人要想學英文,就一定得多作「口部運動」,讓嘴習慣發出英文的動作。

當然 「熟而能生巧」,更是學英文的不二法門,唯有不斷重覆/反覆開口練習才能夠牢記在心。

過去大家也都學了不少英文,不論是記單字/片語,還是去聽英文,可是忘的比記的還多,更別說運用了。
而且中/外的學習方式也不相同。老外來學中文,他們都會先學「聲音」,在他們外國的「漢語」、「日語」課本的初級課本裡,多以「羅馬拼音」貫通。

所以他們對一個字如 「橙」 字,他們的第一個學到的念頭是一個「cheng」這樣的聲音,對日本字的「我」,他們的腦中是一個 「watasi」 的聲音,所以老外學中文,常是先會講,但對「讀」和「寫」就差多了。
相對的,我們學英文,學一個字如calendar(日曆)這個字,絕大數人的直覺就是它是c-a-l-e-n-d-a-r或者是「日曆」的中文意思,而沒有「k凌的」這樣子的聲音留在腦中;看到日本字「松下」,腦中的印象也是「松」「下」這二個字,而不是「馬支西達」這樣子的聲音。

所以咱們許多人,也許能讀/能看,就是不能說,不能聽。而且隨著一段時間的不接觸英文,最後連看的能力也逐漸消失了。所以正確的學語言的方法,當然是要 「開口講」了。

這點大家似乎也都懂,所以一想到學英文,就會想到去找老外來學「開口」。
只是老外來上課,他講一講,然後大家再講一講。
而大家講的話都是自己拼湊所會的單字,大概大概地講出來。
一堂課,大家講的時間很少,沒有一個正確清楚的範本來供學習,而且最重要的是,話若是只講一遍,永遠還是講得不清不楚,結結巴巴。
任何一句話,只要用點功夫,重複多講幾次,就都可以記得牢、講得順
而老外來上課,這一點就是最大的問題,甚至一對一的時候,情況也是差不多。

以仲華老師和老外學習的經驗,在國外看到大學裡面ESL的課程,回國來在各語言補習班裡的情形,都看到了這一點。
結果大家迷迷糊糊地上課,迷迷糊糊地下課,成效當然還是有,就是太慢了。
2022-09-20 13:4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學語言 方法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