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美:中國哲學之根本意涵 ( 哲學講演內容,慎入。)

( 哲學講演內容,慎入。)

https://pttnews.cc/3fff02fde6

方東美:中國哲學之根本意涵

2018-09-09 由 大同思想網 發表于文化



中國主要的思想體系是由原始儒家、原始道家、魏晉三玄以及初期大乘佛學為基線,

(所謂般若一種思想、至隋唐而成熟為高潮。
此後高潮漸衰,到北宋初年,中國哲學本位、
清代在整個中國哲學的發展上並非高潮,而是漸入頹廢。)

再促成六朝後隋唐之中國大乘佛學,這是在形上學方面,
由的思想才復興,就是北宋五子的理學,
至南宋、明朝轉變成心學,到了明末外國傳入。

哲學上的衰退彷佛太陽將下山時,再一個回光反照,
這就是繼宋明理學、心學之後產生的新儒學思想,
由形上學之高度深度方面拉下來切近人間世之現實世界,
這是因為新儒學多少接上漢學家的思想。

清朝中葉以後哲學死了。

此時接觸西方思想,科學唯物論便乘虛而入。
正如漢末不重原始儒道思想,印度思想便乘虛而入。
清代哲學表面上看來是死了,其實它是受到新刺激,
在一兩百年來,會再有新的高潮,決非膚淺的西化論者所能預料。
外在的刺激使內在的創造衝動再生,所以中國一定會再有高度的哲學智慧。

這是我的簡單的看法和希望。

現在進行討論課程本身的問題。
在此之前,我常告訴同學,學哲學的人窮一課題先要請他生一次飛機。
平常由常識看法,吾人生在人間世,但對人間世並沒有充分的了解。
甚至生在此世,對世界也不知欣賞,只知咀咒。
稍不如意,便由痛苦經驗去誤解、咀咒世界,認定它為荒謬。
在飛機上,由高空俯視所謂黑暗痛苦的世界,卻有許多光明面。

我曾經五次在美加交界的大湖區,由兩萬呎以上高空再俯視人間世,
看到這個世界周遭被極美麗的雲霞點著了,成為一個光明燦爛的世界,
這種美滿的意象,正如Heaven on Earth (天國降臨世間)實現了。
關於這點,莊子很清楚,他的精神化為大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在未上之時,昂首天空,蒼蒼茫茫,而一上之後,
再俯視此世,由時空相對的觀點看來,「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因此,人間世亦是美麗的,這可以糾正我們對世界的誤解。尤其今天航天員已經指點出了,吾人在地球上看月亮(尤其中秋節),便以種種詩的幻想去欣賞。但是航天員身臨其境,看月亮只是荒土一片。反之,由太空視地球,卻是五顏六色、輝煌美麗。學哲學的人,如果只認識此世之醜陋、荒謬、罪惡、黑暗,就根本沒有智慧可言。應該由高空以自由精神回光反照此世,把它美化,在高空以自由精神縱橫馳騁,回顧世界人間,才能產生種種哲學和智慧。

再以一個故事為引線,引入原始儒家、道家、佛學之境界。中國文學在戲劇上,序幕時有一「獻詞」,以淺近的問題,把其中的文化意涵導引出來。這故事很簡單。相傳有一富豪,忽然興之所至,在山水明媚的地方設計一座大廈,建成之後,裹面空空如也。他說:如有畫家在此廳畫上一幅巨畫,乃可滿足我的心願。於是找來一位畫家,優予供養。

此畫家具有藝術才能,可是外表上怪異,他住入新廈之後,不務正業,整天遊山玩水,吟詩作詞,兩月下來,毫無表現。這位富豪附庸風雅,竟也毫不干涉,又過了幾個月他才看急了。於是邀請畫家進入大廳,將他鎖在裡面,依舊送上一切供養。可是他依然不畫,忽然半年之後,靈感一來,便提筆在牆上作晝:下畫一小孩,小孩手牽一條在線達高空,線的另一端是一隻蝴蝶。

原本是小孩放風箏。整個空間只是線條加上一隻蝴蝶,小孩牽看線,在線表現整個的寥寥天風,鼓動大氣,而大氣代表的整個力量Play upon the thread,小孩感受到整個力 量集中在在線,線前 把握在他手上。任何人要從事哲學思想體系的建立,除了坐飛機以外,在這世界上要平平實實地像小孩放風箏,雖然不能趨升入太空,但是宇宙神奇的創造力量卻在風箏的在線鼓動看,而線仍把握在小孩的手中。

在中國思想上這不是忽高忽低的魔術;而是發現中國民族集體智慧的線索。從儒家思想來看,在《漢書》「石永傳」里有「建大中以承天心」,吾國古代的傳統思想上,總是要發揮中庸或中道的精神。「中」字代表中國整個的精神。此符號代表整個宇宙全體為一大圓圈,如果站在某一方面,則成為偏見,應該貫串起來上下皆通,還須如中,使之平衡。

莊子云:「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就是要了解、把握、體驗宇宙全體,才可以安排吾人的生命於其中,貫穿起宇宙生命全體的力量。可見哲學智慧的形成並非單獨成就的,哲學的高度發展總是與藝術上的高度精神配合,與審美的態度,求真的態度貫串成為一體不可分割,將哲學精神處處安排在藝術境界中。所以儒家的主張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就是文化總體須有高度的形上學智慧,高度的道德精神之外,還應該有藝術能力貫穿其中,以成就整體文化。莊子也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中國人總以文學為媒介來表現哲學,以優美的詩歌或造及藝術或繪畫,把真理世界用藝術手腕點化,所以思想體系的成立,同時又是藝術精神的結晶。由於莊子的影響,唐代大詩人李白就說「攬彼造化力,持為我神通。」把哲學家創造的思想體系,不僅冷冷清清地形成思想的抽象系統;一定還要將整個宇宙的創造力量集中在自己的創造力量中,再表達他的思想,這樣一來,這個思想家,這種思想體系才是宇宙形象之美的結晶。

剛才說到畫家的一幅畫,在廣大的空間中貫注廣大的生命,形成 Cosmic play of forces,放風箏的人必須能掌握宇宙的所謂天風寥寥,風箏的線貫串宇宙,宇宙一切力量表現於上,把宇宙雄寄的創造力掌握住。從原始儒家看,就是能夠直透宇宙大化流行的創造力,把個人的生命當作中心,再貫澈到宇宙的一切神奇奧妙中,如此才能形成中國有創造性的思想家。

唐代詩人司空圖在作詩的藝術上頂多第三流,但是他在論詩的意境士所寫成的二十四《詩品》,每一段都達到極高的詩藝標準。如果我們把其中第八段「動健」,第一段「雄渾」,第二十四段「流動」,以及第三段「織儂」仔細讀下來,「動健」一段中的「形上學基礎」乃是整個儒家的周易思想體系。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霎運風。

飲真茹強,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謂存雄。

天地與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實,御之以終。

這是把整個儒家形上學創造體系的精神表現出來。另外在「雄渾」中則是表現道家如老子莊子的生命精神。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道家在中國精神中,乃是航天員,無法局限在宇宙狹小的角落裹,而必須超升在廣大虛空中縱橫馳騁,獨往獨來。乘虛凌空是道家的精神,但同時也要「積健為雄」,如大鵬在摶扶搖升空前,要先修養,先培風,積緊精神力量到一定程度才能起飛,就「積健為雄」方面看,原始儒家與道家是一致的。

佛學發展在印度原是多方面的。在西域原屬少乘,到中國後、只以小乘為外表宗教,只有儀式而無偉大精神,甚至被視為「淫祠」。到了這種思想逐漸在宮廷中生根,士大夫、讀書人才將它點化成高度的智慧。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道家的精神,佛學起不了作用。在後漢、三國、西晉時,流行在西域的小乘殘破思想被引進來,以中國高度的道家智慧去衡量,是無法滿足的。

於是直接派遣具有高智慧的人西行印度,接觸了印度,接觸了印度由小乘進一步發展出的大乘佛學,再以高度的智慧與之結合。於是,以般若為階梯,形成六朝後.惰唐各宗各派的大乘佛教。由此可見,拿空袋子裝外來思想是不行的,必須自己先有高度智慧,才能在學術文化上取法乎上,視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使雙方長處都能顯出來。道家與佛家的結合過程不是今天高倡全盤西化的人所知道的。不知道取法別人的高度智慧,是無法建立自己豐富的哲學智慧的。

佛學來到中國後,我們以道家的高度智慧相迎,使大乘佛學更進而發展出禪宗的高度智慧,並與儒家性善的精神相結合,使得原本外來的佛學完全變成中國的智慧。這一段歷史教訓、可以讓今日膚淺的西化論者得到莫大的教訓,如今的西化論者,對於希臘的文學、哲學,希伯來的宗教,以及近代的科學文化(並非只是科學唯物論)等等,根本都是澈底的誤解。

因為我們對自己誤解,對西方的誤解,所以半個世紀以來在思想上缺乏長進,這才是真正的空袋子。以前因為只在西方最壞的地方如表面的典章制度上接受,所以使得西化淪落為共產化,我們也由大陸退守到台灣來。這不是偶然的、而是思想貧乏的結果。如今我們應當重新發掘民族文化的優越,重新創造。

編輯:呂凡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22-06-07 23:50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