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162432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编者按:对于美国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的认识,大多人的印象在于她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期间为“农业安全局”(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拍摄的照片,或许更只是那一张“移民母亲”。半个多世纪后,一位年轻的女性摄影师萨姆·康蒂斯根据兰格的底片档案,重新编辑成书。这本名为《日眠者》的摄影书展示出的作品形象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张照片被看作作品,是在拍下时,还是编辑后,或是其他时间呢?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一张照片是在何时被制造出来?
我们应当把它创作的和时间的边界置于这个制作过程的哪一个点上?”

摄影理论家及史学家乔弗里·巴钦(Geoffrey Batchen)曾在“撷取与创作”(Taking and Making,收录于《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5)提出这样的问题,翻开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2020年新摄影书《日眠者》(Day Sleeper),我想到了巴钦的这些问题。在“撷取与创作”中,巴钦例举了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的作品《宝拉》(Paula),这幅被后来的评论家誉为带有明显”现代主义敏感性“的作品拍摄年份被追溯为1899年,但直到大约1921年的施蒂格利茨回顾展上,它才被艺术家自己挑选入作品集,首次公开亮相。由此引出了巴钦的一系列问题:摄影师选择按下快门将某个场景凝固在底片上的那一刻,一张照片就被制造出来了吗?还是摄影师将这一张底片放大之时?抑或是当照片被展出,第一次暴露在公众眼前的时候?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某种程度上,兰格的《日眠者》带来的问题更为复杂——如果照片的编辑和发布都发生在摄影师身后,那我们又该如何计算照片成为作品的时间点?——因为将这些尘封于奥克兰的加州博物馆(Oakland Museum of California)的底片重新梳理并编辑成书的人并不是兰格自己,而是一位年轻的女性摄影师萨姆·康蒂斯(Sam Contis),2017年,康蒂斯第一次看到了兰格的这些底片档案,她意识到自己“只了解她(兰格)的一小部分作品”。实际上,我们对于兰格的了解都只局限于“一小部分”,即她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期间为“农业安全局”(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拍摄的穷苦的佃农和打工者,甚至,我们熟悉的或许只是其中一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的那张被命名为“移民母亲”(Migrant Mother)的照片,一位愁容满面的女性,两个孩子趴在她肩头,这一影像也被认为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代表。


在世时,兰格本人也感觉到自己对于摄影艺术的探索被她对社会议题的报道掩盖了,1965年,70岁的兰格去世后,她遗留下的尚未被纳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国家档案的25,000张底片和6000多张照片连通拍摄笔记等一道,都成了奥克兰的加州博物馆的馆藏。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这些底片中是我们不熟悉的兰格,经过康蒂斯两年时间的挑选编辑,汇集成《日眠者》这本书,其中的照片倾向于安静的观察,她的取景常常突出身体的曲线或者衣服的质感,呈现出与社会化的“移民母亲”截然不同的私密感。

《日眠者》的封面就是一幅亲密的照片,一个孩子沉沉地睡着,阳光透过窗帘照在他身上,他用一件衣服或者别的什么织物遮住了眼睛。这是兰格自己的孩子。不过,《日眠者》并不是一本家庭相册,我们很难一言概括康蒂斯挑选的这些影像,除了小部分家人的照片,也有身体的局部,比如逆光下的手部特写,以及兰格早年的街头摄影和室内肖像,还有自然风景——而其中最多的大约是睡着的人的照片。一位穿西服套装的男士斜靠在某幢宏伟大楼的台阶上午睡,帽子搭在脸上;女孩在长椅上酣睡;大树下一大块毯子上,年轻男子睡得十分舒展,他的身体刚好在画面的对角线上,斑驳的阳光落在身上。拍摄闭着眼睛的人,我们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但却能自由地观察他们,康蒂斯认为,这种观察是私密的体验,选择将这些照片编辑入书中,在她看来,“从这样个人的、内在的地方出发,对于重新思考她(兰格)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非常重要”。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看着这些小憩的人,我们几乎要忘记了这是“移民母亲”同一时期的景象,《日眠者》中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困苦与焦虑,只是偶尔一顶有破洞漏光的帐篷、一双布满皱纹的手,透露出大萧条的背景。更能揭示时代特征的是“日眠者”这个标题,取自兰格的一张照片——它是整本书的倒数第二张照片——白色的活动板房门口贴了这么一个标签,上面手写了“Day Sleeper”(日眠者)两个单词,这是供船坞工人在轮班之间小憩的场所。倒带,重新翻阅一遍《日眠者》,其实会留意到更多类似的细节,以不动声色的方式述说着劳动和坚韧,正如“重新发现”兰格的康蒂斯在书的后记中所说,从整体上看,我们会发现她为农业安全局拍摄的那些著名的照片与入选这本书的照片并非“截然割裂”,其实自始至终并没有“两个兰格”,而只有同一个艺术家,渴望着“真正理解摄影和它能做什么”。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摄影好书|《日眠者》:一个不熟悉的多萝西娅·兰格 周仰 ( 友善轉載澎派新聞 )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这些照片自哪一刻起可以被看作“作品”?——尤其是如此具有当代特征的摄影作品,即关注细微的动作和局部,而不仅仅是历史大事件——是兰格按下快门之时,还是康蒂斯将它们编辑出版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要否认其中任何一方在《日眠者》这本书中的作用,对于摄影书来说,或许拍摄和编辑同等重要。事实上,兰格本人在生命最后的年月里已经在不断尝试将自己的照片置入新的语境中,开启新的可能性,而康蒂斯在《日眠者》中所做的,正是延续了兰格“激发对自己作品的全新解读”的意图,这两位艺术家跨越时间的合作也再一次印证了巴钦的论述,“任何一张照片都有着无限的潜在含义,取决于我们看照片的背景以及随时间流逝其含义的不断变化”。康蒂斯在后记最后写道,“她(兰格)知道她尚未耗尽自己所创造之物的所有可能性”,事实上,《日眠者》中展示的也只是兰格摄影档案的冰山一角,这本书不应被视为“发现兰格另一面”的终点,而当是我们重新观看与理解历史上的摄影师与照片的一个新起点。


Day Sleeper
Dorothea Lange - Sam Contis
出版:MACK
年份:2020年10月
规格:17x24厘米 平装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22-03-24 4:17 發佈
謝謝大大的分享,好專業喔!

這種藝術文章,值得也需要花時間慢慢品嚐。

我喜歡亂拍自己想拍的,
而且不喜歡拍那種刻意擺好POSE的,
喜歡在對方不注意的時候拍下自己喜歡的FU,
可是如果對方不喜歡,
卻又是個問題。

很好奇攝影師在拍那些日眠者時,
不知道是先叫他們擺好POSE,
還是看到了之後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畫面」就直接按下快門,
被拍者並不知道呢?

如果被拍者不知道卻被集結成冊,
那不是也算是違法嗎?
還是事後會給費用呢?

感恩。
Nice to meet you!
yamio25 wrote:
謝謝大大的分享,好專業喔!

這種藝術文章,值得也需要花時間慢慢品嚐。

我喜歡亂拍自己想拍的,
而且不喜歡拍那種刻意擺好POSE的,
喜歡在對方不注意的時候拍下自己喜歡的FU,
可是如果對方不喜歡,
卻又是個問題。

很好奇攝影師在拍那些日眠者時,
不知道是先叫他們擺好POSE,
還是看到了之後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畫面」就直接按下快門,
被拍者並不知道呢?

如果被拍者不知道卻被集結成冊,
那不是也算是違法嗎?
還是事後會給費用呢?

感恩。



謝謝指教

關於您的問題,可以請教常在相機版與本版 ( 閱讀與創作 ) 的何大哥請教,
他是這方面的專家,攝影經驗豐富。

人很客氣,對於新來的朋友是很願意指點的。

何大哥在 Mobile01 的找法,如下 :

https://www.mobile01.com/userinfo.php?id=3532600
老何boss



我們一起看看何大哥在 Mobile01 發表過的一些作品的截圖,好嗎?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這一篇文.

本篇文應該貼在相機版來討論.
可能有更多的攝影專家來回應的.

而我個人學攝影沒有專門做研究.
可能比較偏向在於玩照相機這一塊.

外國人對於攝影.跟我們的觀念有別.
攝影家拍攝類似題材.一般人都會認可.

對於所謂的肖像權問題.沒有那麼嚴肅.
所以在拍攝一般人.不太會遭到惡臉對待.

因此外國攝影師在街拍時.比較容易掌鏡.
至於肖像權探討.在[攝影觀念與技術版]可查閱.

以上簡單答覆.
老何boss wrote:
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恕刪)


何大哥不好意思,主動兜生意給你,忘了提前跟你說明。

真不好意思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老何boss

感謝關照!之前在忙修理保養古董底片相機.一時沒抽空看板.見諒喔!

2022-04-04 13:53
yamio25 wrote:
謝謝大大的分享,好專(恕刪)


對於攝影,我是門外漢,都是看看性質居多。

所以反應不怎麼樣,剛好想到臉書有很多攝影的社團,你也可以去那裏觀察跟問問看。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老何boss

也是.可是個人不喜歡哪裡.感覺很亂...

2022-04-04 13:58
謝謝兩位大大的熱切回應,
攝影對我而言,
目前只是把想要的畫面保存而已,
還沒有更多的發想。

何大哥的文章真的好專業,
需要我慢慢消化(希望有能力可以消化)。

再次感謝兩位的回應與分享,
希望大家往後都能更上層樓。
Nice to meet you!
yamio25 wrote:
謝謝兩位大大的熱切回(恕刪)

感謝您的指教!

攝影是可以玩很久的嗜好.

也很好玩.有意義.一起共勉!

若有空閒.請多造訪[相機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