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01165
末代皇帝的詩人夢!溥儀曾邀大文豪胡適切磋文筆,流傳的3首詩作卻讓人啼笑皆非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身為一名皇帝,如果不會吟幾句詩,肯定是上不了臺面的;
不過作為新時代的皇帝,溥儀的詩詞顯得非常前衛。
他就像是中學時代的我們,對古人的詩詞絲毫看不起,
對自己充滿著迷之自信,甚至還不乏有惡搞古人之舉,
溥儀曾模仿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著作《陋室銘》,
撰寫了《三希堂偶銘》,這放在過去可是一件大不敬的事情:
「屋不在大,有書則名,國不在霸,有人則能。
此是小室,惟吾祖謦。
琉球影閃耀,日光入紗明。
寫讀有欣意,往來俱忠貞。
可以看鏡子、閱三帝,無心慌之亂耳,無倦怠之壞形。
直隸長辛店,西蜀成都亭。
余笑曰:何太平之有?」
愛上白話文的溥儀,打電話請教偶像胡適
民國成立之後,溥儀在紫禁城裡深居簡出,一直對外頭感到好奇,
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國內學術圈的活耀氛圍。
溥儀看過胡適寫的《嘗試集》,竟在電話簿裡找到了胡適的聯繫方式,興匆匆地撥通號碼,
邀請他來家中作客:
「你是胡博士嗎?」
「是的,是我。」
「好極了!你猜我是誰?」
「您是誰呢?我怎麼沒聽出來呢…」
「哈哈,是我啊!我是宣統!」
「宣統?您是皇上?」
之後,溥儀便在電話里邀請胡適到紫禁城做客,以便二人促膝相談。這次心血來潮的會面雖然只有二十分鐘上下,但卻意義非凡,溥儀和胡適討論了自己的作品《嘗試集》,讓胡適欣喜的是,自己的這部作品竟然得到了溥儀的極高評價。
見後胡適便在日記裡這樣描述:「太監們掀起帘子,我進去。清帝已起立,我對他行鞠躬禮,他先在面前放了一張藍緞墊子的大方凳子,請我坐,我就坐了。我稱他皇上,他稱我先生......他說他也贊成白話。他談及他出洋留學的事,他說,『我們做錯了許多事,到這個地位,還要靡費民國許多錢,我心裡很不安。我本想謀獨立生活,故曾要辦皇室財產清理處。但許多老輩的人反對我,因為我一獨立,他們就沒有依靠了。』他說有許多新書找不著。我請他以後如有找不著的書,可以告訴我。」
末代皇帝的現代詩人夢
經過這次會見後,溥儀越來越喜歡白話文,對他來說,胡適就是偶像,他是在外頭呼風喚雨的自由人,一個真正能決定自己命運的自由人。在溥儀留下的詩詞中,不乏有胡適的影子出現,胡適的嘗試集中,最前衛的一舉,就是將英文與中文混搭在一起,形成一種「新舊雜糅」的詩,比如這首〈贈朱經農〉:
「舊事三天說不全,且喜皇帝不姓袁。更喜你我都少年,闢克匿克來江邊。」
將「野餐」直譯成「闢克匿克」,實在有點陰陽怪氣,放到現在,就是被大家嘲笑的「晶晶體」了。事實證明,這種新詩是失敗的,保守派看不慣這種怪詩,新學者也無法接受這四不像的東西。而溥儀作為胡適的死忠迷弟,當然是要捍衛到底,十七歲那年,溥儀仿照胡適的文風,創造了一首無名詩:
「燈閃著,風吹著,蛐蛐兒叫著,我躺床上看『book』。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衝著月亮鞠躬,一面說荷葉屏似的月亮,亨利來了!」
吟詩作對,一直是中國文化人的習慣,溥儀當時風華正茂,
與那個時期的許多學者一樣,有一個詩人的夢。
不得不說,溥儀確實很有現代詩人的底子,
做詩很輕快,有種饒舌歌手的韻味,
而且對比胡適的「晶晶體」可以發現,溥儀的詩雖然夾雜英文,
但整體看起來卻很順暢,絲毫沒有一點硬要的感覺。
只可惜後來溥儀被逐出皇宮,倘若他能待在皇宮安安份份搞文學創作,
也許國文課本上將會多一首溥儀的現代詩也說不定。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22-03-10 16:06 發佈
老何boss wrote:
古人說過:[ 熟讀唐(恕刪)
稍稍想了一下。
如果何大哥有空整理過去發表的短文,找出適合的文章,
譬如可以擴充描寫範圍,類似題材合併或者以修辭技巧增修文字內容的,
說不定就是一本不錯的散文集。
譬如您發表過很多照相的心得文章,相機的典故......等等。
把這些發表過的文章經過整理與增修文字,豐富內容與新增所照相片的意境上的解說,
這都是相機使用與相機消費文化的好文章。
作營利打算,就是寫成一本書,找出版社出版。
不作營利打算的話,可以寫成電子書格式去好讀網站申請上架,
以提供免付費電子書的方式給華文閱讀世界的讀者一個欣賞您大作的機會。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