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友善分享]

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轉貼分享]!


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友善分享]


【城邦讀書花園】內容簡介: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 即將改編成電影,由奧斯卡影后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主演
★ 榮登《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榜
★ 美國Amazon當月最佳書籍,超過800名讀者高度評價5顆星
★ 已售出多國版權,讀者熱烈期待(德、荷、意、日、英、韓等多國)

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因為一場暑期實習(檢驗SARS病人檢體),開啟了她對於疾病檢測新科技的想望,企圖打造「改變世界」的生技新創。

因此,19歲時她決定從史丹佛大學輟學,用一份26頁的文件開始了日後高達九十億美元的「創新」:一滴血就能做二百多種檢測,從常見的血糖檢驗到癌症篩檢,費用還只要傳統檢測的十分之一!

短短十年,她成為矽谷第一個身價數十億美元的女性科技創業家,《富比世》全美四百大富豪、《時代》(Time)雜誌更封她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之一。

美國前國務卿、國會議員、軍方高層、矽谷創投傳奇人物、甲骨文公司創辦人、全美最大連鎖藥局及各大媒體,如何聯手將這隻「獨角獸」推向世界舞台?所有成功故事的關鍵字都已備齊:史丹佛休學、改變世界、女版賈伯斯、顛覆醫療產業、矽谷第一位從無到有的女性創業家……。

藉此吸引了——投資馬斯克(Elon Musk)SpaceX的德豐傑投資(DFJ)、傳奇創投家唐納.盧卡斯(Donald L. Lucas)、甲骨文公司的共同創始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美國前國務卿喬治.舒茲(George Shultz)及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柯林頓政府及川普政府的兩位國防部長威廉.裴瑞(William Perry)和詹姆士.馬提斯(James Mattis),還有媒體大亨魯伯特.梅鐸(Rupert Murdoch,他同時是《華爾街日報》大老闆)……黃金陣容的董事會成員,等於給Theranos 蓋上正字標記,吸引無數知名人物投資,讓Theranos一舉成為矽谷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之一。

一個爆料、一封匿名檢舉信!如何讓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華爾街日報》記者,在六個月內使高達90億美元的生技獨角獸極速崩解?

這項劃時代的醫療技術,由一封內部匿名檢舉信開始瓦解。而這個寄件人,正是董事會裡喬治.舒茲的孫子——泰勒.舒茲(Tyler Shultz)。即使受到告訴要脅、不知名人士跟蹤,作者約翰.凱瑞魯仍是花了三年多時間,深入訪談超過一百五十人(其中有六十幾位是Theranos前員工),極力促成報導上線、完成此書出版。更讓《書單雜誌》(Booklist)書評盛讚:「他費盡心思投入於揭發霍姆斯的犯罪,確確實實有拯救生命的價值!」而有如電影情節的Theranos真實故事,是改變世界還是走向毀滅?目前仍未結束……

【揭密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何佳安│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教授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美國NERD Skincare創辦人、生物醫學工程師
許凱廸│台灣大學生技博士、財經作家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
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各界讚譽】

「約翰.凱瑞魯將Theranos的技術與失敗之處描述得清楚易懂,同時生動勾勒該公司有毒的企業文化,以及支持者出於妄想的熱忱擁戴。成就一則耳目一新的警世故事──關於充滿遠見的創業冒險,如何走岔了路。」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你絕對不想放下這本引人入勝、寫作技巧純熟的書。不管你覺得Theranos的故事有多糟,實情絕對比你以為的更糟。」
——暢銷書《安隆風暴》(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所有魔鬼都在此》(All the Devils Are Here)合著作者貝絲妮.麥克林(Bethany McLean)

「一個精彩、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關於美國企業權力最高層令人震驚的詐欺、監控、法律恫嚇……Theranos可能是繼安隆(Enron)之後最大的企業詐欺案件,同時是很多有權有勢的人如何被一個明目張膽的騙子愚弄的故事。」
——阿里(Yashar Ali),《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本書中,備受讚譽的調查記者約翰.凱瑞魯,在2015年首度踢爆這起醜聞,呈現了Theranos執行長伊莉莎白.霍姆斯詐欺行為的大量證據……他揭露Theranos以往不曾曝光的邪惡祕密……這些勇敢的吹哨人,再加上一位頑強的記者訪談了150人(包括60位前員工),成就一本真正讓人一頁翻過一頁、不忍釋手的書。」
——艾瑞克.托波爾(Eric Topol),《自然》(Nature)

「引人入勝……這本書擁有電影場景般的細節……作者寫道,Theranos是個旋轉門,人員不斷來來去去,只要稍微發出存疑的聲音就會遭到霍姆斯和包汪尼(Balwani)開除……萬一這個故事的結局不是如此,而是這家公司的血液檢測裝置繼續不斷生產,那就更叫人驚恐了。這個故事正足以證明,許多人挺身直言是冒了多大的風險。」
——珍妮佛.庫津-佛蘭克爾(Jennifer Couzin-Frankel),《科學》(Science)
2022-01-11 22:24 發佈
目錄
│推薦序│
如果這一切都能成真…… 何佳安
讓人放不下書的警示神話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人人都需要生醫投資「解盲」 許凱廸
野心過大的詐欺犯,還是性別歧視的受害者? 蔡依橙

序幕

│01│敬有方向的人生,乾杯!
│02│膠水機器人
│03│蘋果情結!女版賈伯斯
│04│歡迎來到——最強大聯盟
│05│兒時鄰居的專利訴訟
│06│桑尼
│07│J博士
│08│迷你實驗室
│09│一場「健康布局」
│10│「休梅克中校是哪個傢伙?」
│11│點燃引信!訴訟戰爭即將開始
│12│伊恩.吉本斯
│13│全球最有創意的廣告公司——ChiatDay
│14│不顧一切,全面上線!
│15│「獨角獸」九十億美元的祕密
│16│美國前國務卿的「叛逆」孫子
│17│名聲與神話——矽谷女性科技創業家
│18│希波克拉底誓詞,宣誓!
│19│爆料!勇敢的吹哨者與質疑人
│20│Theranos律師的埋伏與糾纏
│21│媒體報導權與商業機密
│22│準備、等待,然後一刀斃命
│23│「超級英雄」的損害控制
│24│女王的新衣——祕密、謊言與金錢

名家推薦
【推薦文一】讓人放不下書的警示神話

◎文/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美國NERD Skincare創辦人、生物醫學工程師)
  
  拜讀這本書時,勾起我陣陣的回憶。
  
  二○一五年我帶著兩箱行李到矽谷創業,記得當時書中主角伊莉莎白.霍姆斯,大肆被媒體報導,譽為「女版賈伯斯」,也曾是全美創業女首富。她創辦的公司Theranos,在矽谷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在生物科技融資才要開始有超級榮景的時期,更被所有創投家和生技新創視為生技的聖杯。幾年後的今天,看了本書所敘述的完整過程,令人不勝唏噓。
  
  本書中不僅僅是探討這個三千億的商業和醫療詐欺而已,作者更從伊莉莎白.霍姆斯從小長大的環境,與家人的關係,世交變成世仇的背景,甚至是男友的影響來完整刻畫這個人物。幫助讀者更能理解和想像,為什麼年輕的伊莉莎白.霍姆斯會一步一步,愈陷愈深到最後身敗名裂的心理狀態。
  
  裡面提到幾次一般人無法應付的危機,卻被伊莉莎白.霍姆斯輕鬆解決。除了要有過人的頭腦、毅力之外,成長時期的痛也是造就她異常地沉著,還有要不顧一切成功的關鍵。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伊莉莎白.霍姆斯的願景,用一滴血讓病人在家就可以檢測幾百種項目,簡直是神話。要是能成功,必定會讓整個醫療照護往前好幾步,也能造福無數的病人。
  
  可惜的是,因為個人因素和賈伯斯情節,她堅持一定只能用微量血液,和建造如蘋果產品一樣大小的消費性家用機器。此舉讓公司的研發之路困難重重,這些非理性限制,現今技術幾乎無法達成。因此,Theranos才會一步一步地離事實愈來愈遠,謊言也變成傷人的詐欺。
  
  作者約翰.凱瑞魯(John Carreyrou)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有名的記者,也是兩次普立茲獎得主。這次,他花了三年半時間收集資料,並和上百位Theranos相關人士訪談,歷經被超有錢的Theranos施壓,美國王牌大律師威脅,被私人偵探追蹤,甚至是線人因為太害怕被報復所以失蹤等。
  
  因為,他要調查的對象──伊莉莎白.霍姆斯,可是個握有強力的政商資源和金援的超級對手。有把她當孫女疼愛的前國務卿老人,四星將軍加持還有王牌明星律師護航,作者可是花盡心思才慢慢把真相一點一滴拼湊起來,最後在《華爾街日報》頭版舉發Theranos罪行。
  
  這本書一環扣一環,深入淺出地描繪科學環節,讓非理科生也能了解Theranos玩弄數字的輕重和後果。對於每個人物心態和利益糾纏,公司權力鬥爭又有很詳細的描繪。
  
  原本打算先看幾個章節,結果整本書我看到放不下來,所以用了一個週末的時間、一字不漏地讀完。難怪,這本書之後有可能被好萊塢翻拍成影片,然後由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主演,讀完書之後,我已經迫不及待要看電影了!

【推薦文二】人人都需要生醫投資「解盲」

◎文/許凱廸(台灣大學生技博士、財經作家)
  
  「世界頂尖大學休學」、「令人憧憬的夢想藍圖」及「強烈個人魅力」的特質集合,會使你想到誰?是蘋果史帝夫.賈伯斯還是臉書馬克.祖克伯?本書的主角伊莉莎白.霍姆斯除了具備以上的「傳奇特質組合」,更擁有迷人的外表與顯赫的身世。
  
  此外,她十九歲時創辦的Theranos以「花最少的血,得到最多檢測結果」為號召,連美國大型連鎖藥局沃爾格林(Walgreens)都趨之若鶩,帶動這間公司市值一度高達到九十億美金,成為美國矽谷最不可忽視的新創獨角獸。
  
  但大眾萬萬沒想到,這家集結前美國財政部長、國務卿與國防部長等黃金陣容董事會的明星公司,居然是一家靠「願景」募資、但不具備任何「創新技術」含量的空殼新創。在被踢爆造假後短短半年,創辦人霍姆斯從四十五億美元身價的高峰變成一張壁紙,社會萬萬沒想到這家經營者背景與募資狀況如此傑出的公司,竟毫無任何競爭力。
  
  實際上,擁有生技博士與財經作家跨領域背景的我,對於投資市場上的泡沫一點也不意外。從千禧年網路泡沫到近年台灣生技股超高本夢比都如出一轍,皆是「資金氾濫」下對於趨勢科技的追捧,只要公司名字跟.com或生技沾上邊,不用技術就能讓市值翻好幾倍。
  
  一個新藥需要臨床試驗解盲(unblind,藥物測試中將病人隨機編入實驗組及對照組,不知道誰得到真正的藥物,直至研究結束,再進行資料解盲與分析),成功後才能核准上市,從研發、臨床到上市動輒耗時十年以上,與人命相關的一切是如此謹慎。有趣的是一到投資市場中,最需要「長期臨床驗證」的生醫產業反而化身「短期募資萬靈丹」,投資人關注的是投資ABC輪的結果而跟單進場,而不是依據臨床一二三期的數據。
  
  「資訊不對稱」是導致虧損的致命原因,當缺乏對投資標的之相關知識,一無所知的投資者就會過度迷信企業成員背景和股東組成,被公司牽著鼻子走。要知道資本市場是世界最殘酷的戰場,如果只憑藉公司擁有大咖背書與知名財團資金就能投資賺錢,那麼大家就不用辛苦工作了,不是嗎?
  
  那投資人該如何避免犯下大錯?
  
  我建議採取「第二層思考」與「相信專業」,這是每個人都該辦到且都能做到的。在學歷的部分,放眼生醫研究界擁有博士甚至醫師暨博士雙學位的人滿滿都是,且這是門需要實際研究與數據佐證的「實證科學」,相關從業人員的養成皆相當漫長。因此,一位十九歲的史丹佛大學化工系輟學生能開創出全球頂尖藥廠都做不到的技術,機率有多高?
  
  再者,沒有任何專業生技創投投資Theranos,也無大藥廠為其技術認證與背書。如果連這些生醫專業機構都沒認可Theranos,那投資人只憑公司勾勒的美好願景就投資,顯得過於天真。
  
  本書絕對是近代生醫投資經典教材,提醒投資人要依據「客觀事實」評估,而非像Theranos的投資方是因害怕錯過致富列車的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而出手。

【推薦文三】如果這一切都能成真……

◎文/何佳安(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教授)
  
  Theranostics 是一個新鮮的科技名詞,結合therapy(治療) 與diagnosis (診斷)的概念而新興的研究領域。該領域對於成就「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及「個人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精準醫療」與「個人化醫療」的價值,根植於延長病患的壽命並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二○一三年Theranos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首度在媒體上提出她對於血液分析與癌症篩檢的劃時代技術,強調以一滴血即可進行百種健康檢測的偉大創新。對於開發疾病檢測新科技極有興趣的我,及其他具有類似專長、族繁不及備載的學者專家們而言,伊莉莎白.霍姆斯口中描繪的這個劃時代的技術,曾是我們共同的夢想。
  
  伊莉莎白.霍姆斯想要改變世界、為大眾謀利的想望何錯之有?然而,過度對理想的狂熱,太氾濫的企圖心,太膽大的鋌而走險,太多的金錢糾葛,配上一連串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樂觀與隱瞞,硬生生把這位「女版賈伯斯」揪下台來,讓這個充滿遠見與願景的創意冒險,走偏了路。
  
  我在校園裡待了大半輩子,自然是不懂《惡血》一書中所描述美國企業權力最高層的黑暗;在我的內心深處,也確實不希望稱呼伊莉莎白.霍姆斯為騙子,因為她口中的劃時代高科技並非決然無法達成的虛擬與空想。然而,醫療相關技術關乎民眾的生命及生活品質,在開發新穎醫療技術的過程中,更需要破表的誠實態度與嚴謹的原則。
  
  生醫產業為台灣「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的重要計畫之一,而醫療器材的開發為生醫產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是政府極力培植的關鍵性產業之一。在不捨棄傳統檢測方法的同時,若能搭配更先進的醫療檢測技術,並與正在建置中的生醫大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確實可以提供我們機會找出個人差異及疾病表現的異質性,並根據所得結果訂下預防及治療的策略,達到精準醫療、個人化治療的願景。
  
  伊莉莎白.霍姆斯這個前浪雖然已經死在沙灘上,但是還是需要千千萬萬的後浪更穩紮穩打的精進努力、更嚴謹誠實的小心謹慎,共同朝向增進眾人健康、改善生活品質的目標前進。
  
  若干年後,可以有效執行醫療檢驗的「微型實驗室」一旦問世,不僅可以幫助降低病患試藥風險與痛苦,更能即時並精準地提供正確的治療與預防醫療策略,減少無效醫療及疾病復發的機會,提升疾病治癒之成功率。
  
  希望讀者藉由這本書可以了解到,成熟的醫療生技的確能為民眾帶來改善及好的改變;更希望有志以「改善人們健康環境」為目標的新創生技及生醫科學家,能因此書而獲得啟發。
  
【推薦文四】野心過大的詐欺犯,還是性別歧視的受害者?

◎文/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伊莉莎白.霍姆斯創立並經營Theranos的故事,是這時代很少數,在幾年內先成為典範,又瞬間輿論反轉,成為負面案例的傳奇。而這一切的反轉關鍵,就是本書作者約翰.凱瑞魯在二○一五年十月十五日的《華爾街日報》頭版,所刊出的調查報導。
  
  由於凱瑞魯深厚的調查功力(報導此事之前,已獲得兩次普立茲獎),與報導證據力的堅持,目前的主流認知,就是一個「曾經很有才華、很努力很堅持的年輕創業家,擁有超強的募資與行銷能力,但研發管理與技術實現出了問題,於是越過道德與法律邊界,開始以詐欺手段、訴訟技巧、政商公關等方式,支撐遲早會破的檢測大夢。然後,牛皮真的吹破了」的故事。
  
  這個沒被完成的檢測大夢,就是「用指尖的一滴血,完成全套血液生化檢測」。而且,就作者的訪查,在科學層面,Theranos 一直沒做出令業界認可的技術突破。
  
  但書中也提到,霍姆斯在輿論轉向後,仍作了一次困獸之鬥。他接受了《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專訪,不直接回應技術缺陷與違法事實,而是嘗試重新定義故事:暗示自己是性別歧視的受害者,並被一個仇女的記者盯上。這一切報導,只是見不得女性創業者成功的男人,所精心設計的抹黑。
  
  這正好帶出了「性別」議題。
  
  本書作者,不愧是長住紐約的資深記者,在堅持「報導正確」的同時,也非常注意書寫方式的「政治正確」,避免落人話柄,削弱報導力道。書中持續專注在醫療技術、詐欺手段、患者權益等面向,盡量避免任何性別指涉。提到可能與「性別」相關的事件時(如:眾多具有強大政商影響力的男性董事會成員),也全以訪談內容、真名與實際發生的事件帶過,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觀描述。
  
  但做為讀者,我們擁有更自由的思考空間。伊莉莎白.霍姆斯如果是男性,會不會在其吹噓並取得資源的同時,真能獲得更多技術的支持,取得更大的技術突破。在大宗合約兌現前,真正實現微量檢驗的願景?會不會真是因為身為女性,導致他承受比一般人更多的逆風,落得如此狼狽不堪?
  
  或者,如果伊莉莎白.霍姆斯是男性,根本不可能獲得史丹佛教授、矽谷傳奇創投與眾多政商名流的強力背書支持,Theranos 終將只是個從未被報導的矽谷失敗創業?正是因為我們太期待一個成功的傳奇女性創業家,導致一切的評估失準,不尋常的寬容,養出了不尋常的醜聞。
  
  又或者,霍姆斯摔了這一跤後,學習其心靈導師賈伯斯,沉潛十年,專注研發,達成技術突破。凱旋回歸矽谷創業圈,獲得超過以往的估值,再次創造神話?
  
  作為醫療從業者與創業者雙重身分,我相信本書作者的論述:他是個野心過大的詐欺犯,用不成熟且違反法規的產品,置數萬人的健康於風險之中。至於,到底所承受的是性別歧視還是性別優勢,或有討論空間。閱讀本書時,也建議您加入「性別」這個向度,去做批判性思考,會很有意思的!

作者介紹
約翰.凱瑞魯(John Carreyrou)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記者,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他對Theranos的深入報導,獲得了喬治.波克獎(George Polk Award)財經報導獎項、羅布傑出商業財經新聞獎(Gerald Loe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Business and Financial Journalism)的專題報導獎項,以及巴萊特&史提爾調查新聞銀獎(Barlett & Steele Silver Award for Investigative Business Journalism)。
凱瑞魯目前與妻子、三名子女住在紐約布魯克林(Brooklyn)。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矽谷女巫?「惡血」騙局的英雄起源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01月08日10:00 • 發布於 01月08日10:00 • 國際中心楊智傑/綜合報導

在影響全世界的科技如電腦、智慧型手機誕生之前,位於矽谷的科技新創企業們將「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弄假直到成真)的信念奉為圭臬,正是這樣對自家產品過度有自信的膨風文化孕育出蘋果、臉書、谷歌這些首屈一指的老大哥,但也有一名「弄假直到破滅」的矽谷天才創辦人,她身上有著輟學天才、科技革命和女性創業(GirlBoss)等特質深深吸引投資人甘願掏錢替她豐厚翅膀,卻因為「滴血檢驗」這個過於耀眼的理想,追求現代無法達成的技術,最終羽翼耐不住高溫而燒焦融化,落得一手建立的Theranos公司市價歸零、自己面臨20年以上刑期。她是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也是矽谷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性億萬富翁。

高高攢起的金髮、深邃勾人的藍眼睛、皮膚白皙且身形頎長,初見霍姆斯很難將她與生科新創的創辦人形象有所連結,從小聰穎的霍姆斯也深知這點,於是每當她出現在鎂光燈下,總是身穿黑色高領毛衣,且刻意壓低嗓音,試圖塑造冷靜、理性的權威感,這也不免讓人想起另一個掀起科技革命的矽谷傳奇—賈伯斯。事實上,在霍姆斯的心中,賈伯斯一直是她的典範,然而相較起賈伯斯成功一手打造蘋果公司,霍姆斯的新創公司Theranos卻是她這名「反英雄」的起源故事,宛如戲劇般的發展日後也將被翻拍成為電影。

在成為矽谷天才之前

霍姆斯出生自華盛頓特區優渥的富裕家庭,一家子政商關係良好,也和醫療、創業領域頗有淵源,父親克里斯欽(Christian Holmes)曾經擔任能源公司龍頭安隆(Enron Corporation)副總裁,在該公司經歷美國歷史上最大破產案後,轉而加入美國國際開發署、環保署擔任行政工作,母親諾兒(Noel Holmes)曾在國會外交政策與國防委員會擔任幕僚,有權有錢的家境往往讓她只能和家族裡的表親們玩耍,在時常搬家的情況下,想在學校交朋友並不容易。

父親一向灌輸她「人生要有明確的方向」這個觀念,讓年紀才九歲的她發下豪語誓言「絕對要當億萬富翁」,在和手足表親玩大富翁時,不斷藉由瘋狂收集房子、旅館等累積財富,展現強烈好勝心;高二霍姆斯開始埋首功課,常常熬夜念書,尤其對於科技、工程等領域表達濃厚興趣,這段苦讀時光養成了她終身「努力工作、鮮少睡眠」的生活型態,最終在2002年以「總統獎」得主的身分錄取史丹佛大學主修化學工程。

霍姆斯對自己抱持著強烈期待,認為自己不能辜負家庭的優秀傳統,在多年與中國經商的父親支持下,高中時她就努力學習中文並獲得史丹佛大學破例認可,成功獲得去新加坡基因研究所、就近觀察當時在亞洲爆發的SARS的實習機會,這一趟暑期實習也讓她靈光一現設計出第一項人生專利,得到史丹佛工程學院院長羅伯森的青睞與支持,建議她該踏出校門去創業。

女版賈伯斯?一個巨星即將誕生

從世界名校輟學並成立自己的新創公司似乎是這些「矽谷天才」的宿命,2003年霍姆斯毅然決然選擇離開校園,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自己的生命歷程。創立公司之初,公司名稱應該稱為「Real-Time Cures」(即時治癒),但粗心的員工在薪資單上打錯字,變成「Real-Time Curses」(即時詛咒);之後她才將「therapy」(療程)和「diagnosis」(診斷)兩個字結合,確定了「Theranos」這個從此不同凡響的公司名稱。

Theranos公司宣稱掌握了只要幾滴血就能檢測出使用者的生理健康,還能回傳到醫師手中決定是否調整藥劑量的血液檢驗技術,加上霍姆斯這名在矽谷罕見的「年輕女性創業家」形象,吸引了大批政商圈大老們的注意。除了一向支持她的史丹佛工程學院院長羅伯森外,靠著家族人脈與她高明的談判、說服技巧,前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enger)、澳洲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甲骨文公司共同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都願意為她背書投資,甚至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也親自拜訪、總統歐巴馬則任命她為全球創業大使,霍姆斯還曾經與柯林頓、馬雲同台,這個「下一個比爾蓋茲」、「女版賈伯斯」儼然成為當時的媒體新寵兒。

有了政商名流背書加持,Theranos聲量與吸金程度一飛衝天,在多輪投資後公司市值一度飆過90億美金(約新台幣2515億元),一舉成為美國生技業最強的獨角獸企業,甚至頗有希望衝擊市值超過100億以上的「矽谷超級獨角獸」地位,將同期的新創公司UberCab、Spotify等狠狠甩在後方;擁有公司一半股份的霍姆斯身價更是超過40億美金,不僅被《富比士》選入全美前四百大富豪中,更曾被《時代》雜誌列入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當時有媒體訪問羅伯森對她的看法,史丹佛教授脫口那句「你開始發現你正在看著另一個比爾.蓋茲(Bill Gates)或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眼睛」,更證明了在當年的矽谷一個巨星即將誕生。

獨角獸之死,血檢神話只是騙局

這場由霍姆斯帶領的醫療革命,在面對《華爾街日報》(WSJ)記者約翰凱瑞魯(John Carreyrou)的深度調查後,卻證明了Theranos的血檢神話終究只是神話,飛得太靠近太陽只會燒了翅膀,無法真正成為矽谷新星。2015年,身為Theranos董事的媒體大亨梅鐸在明確告知霍姆斯,不會干預《華爾街日報》記者與編輯的新聞產製後,一篇〈最有價值新創公司的掙扎〉就這麼上線了。

這名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花了三年時間秘密調查、深入訪談包含前員工在內超過150多人,終於揭露矽谷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根本是場騙局,並將之編纂成書籍《惡血》(Bad Blood),批判霍姆斯透過誇大「滴血驗病」的精確度掩飾了Theranos公司的技術瑕疵,以預錄的檢測畫面、假數據報告和過度膨脹的財報說服投資人,再透過資安監控、法律訴訟與威脅員工確保消息只會封鎖在內部,任何提出異議或想當「吹哨人」的員工不是被打入冷宮就是被掃出門,就連不少技術核心高層的質疑也換來強力壓制否認,還被迫放棄資遣費或股份。


報導曝光後,霍姆斯仍高調出席媒體與採訪,更以一貫的冷靜低沉嗓音聲稱改變世界的人總是受到質疑,「大家先是認為你瘋了,然後會不斷挑戰你,但接著你會發現自己改變了這個世界」(First they think you’re crazy,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change the world.);然而在檢方蒐證調查下,這隻獨角獸在被看穿手腳後市值瞬間歸零,霍姆斯更被指控包括詐欺在內的12項罪名,名聲與身家一落千丈。

跌落神壇的「惡女」

在這場審判過程中,霍姆斯沒有了過去亮麗自信形象,也不再把女性賦權掛在嘴邊,僅宣稱「創業失敗不等於犯罪」,並放下鋒芒改用訴諸感性的話術替自己辯護,她先是接受《彭博商業週刊》專訪,避談技術是否缺陷、數據是否造假,試圖替踢爆真相的記者貼上仇女標籤,認為自己被抹黑純粹是男人「見不得女性創業家成功」,但這個論點卻被作者報導中立、避免指涉性別的書寫方式不攻自破;又控訴前男友暨合夥人巴爾瓦尼(Ramesh “Sunny” Balwani)長期對她施以情緒勒索與性侵暴力,從心理上操控她的人格,在營運上以謊言和隱瞞資訊來誘騙她,對於所有指控一概傾向不認罪。

不過霍姆斯在本案開審前,就在2019年與身為飯店小開的新男友埃文斯(Billy Evans)結婚,不僅在熱戀與蜜月期高調遊山玩水,2021年夏天還開心懷孕產子,她在上流社會享樂的模樣無法讓她和過去一樣成功說服他人,恐怖情人操控她的心理的說法只淪為一時輿論話題。長期的法律攻防與訴訟,加上疫情拖延之下,由12人組成的陪審團最終判決她4項無罪(Not Guilty)、3案無法結論(No Verdict)、4項有罪(Guilty),其中有罪部分皆涉及電信詐欺,可能將面臨一條罪名判決20年刑期的下場,但是否會採「一罪一罰」還有待討論,霍姆斯與律師團隊也將持續提起上訴、談判與交涉,在法官做出其他結論後團隊還能有抗告機會,外媒多認為未來幾年霍姆斯應該都還不會被關到牢裡。

曾有人形容賈伯斯對於目標的執著宛如有著「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漫威裡的「緋紅女巫」也被設定為具有操縱人類意志的能力,在《惡血》輿論中,霍姆斯同樣被塑造成擅長蠱惑人心、扭曲事實又背叛了投資人的「女巫」;但也有外媒認為霍姆斯是「矽谷的庫伊拉(Cruella de Vil)」,儘管她的膽大妄為稱不上是榜樣,但的確敲破了玻璃天花板,贏下某種令人瞠目結舌卻著迷不已的尊重。

當「性別」與新創傳奇、金融騙局相互碰撞,究竟霍姆斯是秉著性別優勢成功在矽谷闖蕩,還是因為受到性別歧視承受了更多的逆風與檢討批判,在審判未決前或許尚未能有足夠的定論,只是霍姆斯「弄假」了半天卻並未成真,而在矽谷「失敗」和「詐騙」卻只有一線之隔。在男性高度主宰的領域裏,或許的確需要這樣一個「矽谷第一位從無到有的優秀女性創業家」的敘事,而《惡血》就是霍姆斯這名「反英雄」(Antihero)的起源故事。
相關資料參考如下:

遠見雜誌
矽谷「惡血」醜聞開審!「女賈伯斯」恐難逃20年有期徒刑?

何晨瑋

2021年9月8日·4 分鐘 (閱讀時間)

「一滴血、驗百病,只不過是場精心策畫的騙局!」曾被各大媒體封為「女版賈伯斯」的霍姆斯,被踢爆根本無法靠滴血檢測病症,甚至還誤診病患,這騙局被拍成電影《惡血》。面臨12項指控的她,正接受為期3個月的世紀審判,最重恐面臨20年有期徒刑。

因為自己對針頭的恐懼,再加上檢驗SARS病人檢體的暑期實習,開啟了她對於疾病檢測新科技的興趣。在2003年,當時19歲的她,決定從史丹佛大學輟學,成立高達90億美元的血液檢測企業塞拉諾斯(Theranos)。

這故事的主角就是Theranos的創辦人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

大學輟學的矽谷創業故事,讓霍姆斯成為媒體寵兒!
當時,霍姆斯不斷對外宣稱只需要幾滴血,Theranos就可以做二百多種檢測。從常見的血糖檢驗,再到癌症等疾病篩檢都能輕鬆完成。更強調公司所肩負的使命,是創造一種更便宜、更有效的替代傳統血液檢測的方法。

當然,這類大學輟學、致力改善人類生活的矽谷創業故事,不僅能吸引廣大投資人,更讓她成為媒體新寵兒。光是在2013-2015年間,她就靠著這套說詞,吸引一大批知名投資者,為公司投資超過7億美元。

其中,像是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前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也都加入Theranos的董事會。Theranos更與美國最大連鎖藥局沃爾格林(Walgreens)、世界最知名醫療機構之一的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爭相被媒體封為「女版賈伯斯」的霍姆斯,僅靠著十年,就成為矽谷第一個身價數十億美元的女性科技創業家。不僅是《富比世》全美四百大富豪之一,更被《時代》雜誌列入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


惡血騙局被踢爆,霍姆斯身價估值45億瞬間歸零!
然而,讓她跌落矽谷創業神壇的,是2015年來自《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的一系列調查。

記者凱瑞魯(John Carreyrou),同時也是《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作者的他,就發現Theranos絕大多數的血液檢測,仍是從手臂抽取的傳統方式所完成,並非對外宣稱滴幾滴血。連帶地,凱瑞魯也質疑血液檢測儀器的有效性,最終發現這些儀器甚至提供病患錯誤的診斷。

消息一爆發後,接下來的幾年內,Theranos遭到美國聯邦監管機構的調查、血液檢測的執照被吊銷、失去最大的合作夥伴沃爾格林,最終在短短一年內,霍姆斯的身價估值也從45億美元(約新台幣1200億元)直接下修為零。

世紀審判開跑!霍姆斯可以「精神傷害」開脫?

然而,從本月初開始,霍姆斯將面臨為期3個月的世紀審判。現年37歲的她,以及Theranos前營運長巴瓦尼(Ramesh "Sunny" Balwani)共面臨12項指控,其中2項串謀電信詐欺和10項電信詐欺指控。

過去在2010-2016年間,她曾參與耗資數百萬美元的計劃欺騙投資者、醫生和病患。雖目前兩人皆否認犯罪,但未來若被判有罪,他們恐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並處以 25萬美元的罰款。而巴瓦尼的審判,預計於2022年1月開始。

根據《富比世》報導指出,霍姆斯的律師就曾計畫,在法庭攻防戰中,將焦點放在她從創業以來,長達十年的時間,不斷遭受巴瓦尼的精神、情感和性虐待,進而造成她個人的精神傷害,以求減輕判刑或脫罪。

該報導,也推測霍姆斯的法律團隊將會爭辯,她在Theranos技術的錯誤行銷策略,是符合新創公司誇大自家產品,確保投資的常見做法。

然而,這世紀審判棘手的地方,就是數百萬Theranos實驗室測試訊息的數據庫卻消失了。由於這些訊息可能是判決的核心證據,但現在卻隨著拆除數據庫的服務器一併消失,恐怕使得霍姆斯和巴瓦尼的審判變得更加複雜。最終,法院又會如何判決這場矽谷創業故事下的騙局,各界都在看!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她曾被譽為女版賈伯斯
過譽簡直污辱了賈伯斯
蛇就是蛇有長腳頂多是 ~ 四腳蛇
唉怎能夠拿條蛇堪比龍
老何boss wrote:
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恕刪)
老何boss wrote:
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恕刪)
這本還不錯,推薦買來看
一堆重量級的名人竟然被騙得團團轉…
靈異管理員大公無私,從來都沒有兩套標準,如果有,趕快把瀏覽器關掉,假的!
她的夢想令人驚艷,但說謊卻不可取!
成功與失敗僅一線之隔啊!
Health & Wealth wrote:
她的夢想令人驚艷,但(恕刪)


出發點的觀念是正確的~~~
但是我猜無奈現今科技根本達不到~~~華爾街又逼著要看到進度 or 結果(沒人可以忍受還要十年以上研發才看得到成果)......因此走偏了用欺騙的, 或許後來發現騙一下經營壓力就減輕了, 乾脆一直騙下去
反正謊說一下大家都接受沒意見了
然後就是熟悉的雪球越滾越大了

一滴血檢驗~~~可能十年後有機會吧
美之惡血.騙局被受審.

台之惡官.出書遭公審.

惡血女王.諷刺美戲劇.

惡官女王.揭政媒亂象

網傳好像彎彎小島國.
jhlien wrote:
出發點的觀念是正確的(恕刪)

新創天才和騙局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