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 " 創作資料 " 網站介紹,此為雅音小集郭小莊女士的專屬戲劇資料, 非常值得一看。

發現熱心的老師們幫郭小莊女士架設網站,
裡面有雅音小集的郭小莊女士的所有 ( 創作 ) 戲劇資料,非常值得一看。
好像是去年發現的,找到網站的詳細時間沒注意,無法回憶起來。


網站的首頁如下:

http://yayin1979.com/
郭小莊的戲劇世界


下面的連結交代網站架設的緣起

http://yayin1979.com/subject.htm

網站緣起


郭小莊


【郭小莊的戲劇世界】終於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中和大家見面了!
「雅音小集」創立於民國六十八年329青年節,到今年青年節正好三十年,
這個網站(網址:http://www.yayin329.com)就以yayin329.com為名登記,
並定於2009年5月10日,雅音成立第三十年的母親節正式啟用。
從今而後,我的戲劇生涯、成長歷程,和一路走來享不盡的「愛」,
都將在這網站中鉅細靡遺的訴說著我光陰的故事。

在滑動的游標中,每張照片、每篇報導和舞台上的唱唸作表,
都是那麼美好的回憶,讓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動和感恩。

我七歲半進大鵬劇校學京劇,十五歲加入大鵬劇團展開演出生涯,三十年前創辦「雅音小集」推動傳統京劇創新,這五十年來的點點滴滴都是一頁頁的台灣京劇發展史,和一位父親對京劇藝術的熱愛,一個家庭對京劇藝術的支持。這些珍貴的資料不該屬於我個人,父親和我多年前即很有心的將之整理、集結完成,計劃成立網站,作為後進研究京劇參考資料之用,以及提供喜愛京劇的朋友上網觀賞。但數量龐大的照片,剪報,影帶,讓我一直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

去年三月,在一個神奇的機緣下,徐慰筠老師自告奮勇要為我建構這個網站,當下我覺得真是天助我也!父親得知後欣喜更不下於我,立即把他多年蒐集珍藏有關我的文字報導、照片、光碟片全部搬出來交給慰筠。望著成堆成堆的資料,慰筠又驚又喜,驚的是父親居然為我保存了這麼多,這麼完整的資料,喜的是這個網站有如此豐富的素材,必定精采可期。當然,也因此原來預定半年的工作時間,足足增加了一倍。

拜科技進步之賜,當年許多資料不論是文字、照片、聲音、影像得以記錄保存,而今網際網路更深入到每個家庭中,數量龐大的文字,影音資料在彈指之間就能展現在眼前,時間、空間和距離全都壓縮在方寸間的電腦螢幕上。

看著當年的照片、點閱一篇篇的文字報導,我發現我生命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那麼美好!我迫不及待的想將它分享給愛我的家人、師長,和許許多多一直想認識我,想知道雅音一切的朋友們,告訴他們我是多麼的想著、念著、愛著他們!

這個網站所有資料都是依時間先後排序,分為文字,聲音、影音、圖像四個部分。總計收錄了文字有剪報、書籍約計三百餘萬字,其中「郭小莊的雅音繚繞」英文版,是香港大學陳釣潤先生的譯作。聲音部份,有五捲錄音帶轉成的MP3,共計246分鐘。影音部分,除了電視訪問與特別節目計712分鐘。另有五部完整的雅音作品【鎖麟囊】、【得意緣】、【勘玉釧】、【孔雀膽】、【瀟湘秋夜雨】計737分鐘。圖像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節目單,這可是雅音開創戲劇演出的新頁,本本都是圖文並茂的一大本,共計十七本。第二部分是照片,經由二萬多張照片中篩選出約五千多張,包括雅音推出新戲時的定裝照、雅音演出實況以及家庭生活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網站中有部分篇幅是介紹我的家人,一方面是感念父母親和家人數十年來全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有感藝術事業一定要在「愛」的灌溉下,才能持續茁壯。而我何其有幸,能擁有這麼多,這麼真的「愛」!

要感謝的人太多,無法一一細數,不過,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父親仍是我第一個要感謝的。大家都知道我父親愛戲,這個網站中所有的素材都是他一點一滴蒐集保存下來的。尤其,其中許多電視台的訪問報導,都是當時已年近九十的父親親自操刀將VHS錄影帶剪輯成光碟片。沒有父親五十年來充滿愛心及細心的蒐集珍藏,這個網站即使成立了也不可能有這麼豐富的內容。

其次,要深深的感謝徐慰筠、詹秋蕙兩位老師和妳們的朋友,建構一個內容這麼豐富的網站,相信耗費了不少心力,真是辛苦妳們了!更要感謝今後與我一起遨遊【郭小莊的戲劇世界】的每位網友,歡迎你們進入網站瀏覽,你們的光臨,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也希望你們都能在網站中找到你們需要的資訊。最後,祝福大家和我一樣心中永遠有滿滿的愛」。 (2009-05-04)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21-09-29 0:10 發佈
DandelionJack wrote:
發現熱心的老師們幫郭(恕刪)

+1.

不錯的分享哦 !

節錄一篇專訪:

[從戲曲人生到恩典神曲].
郭小莊專訪

文、圖╱廖美惠、吳信惠

「要做演員?還是藝術家?」

如果說,父親是郭小莊生命中第一位伯樂,那麼第二位伯樂就是戲曲大師俞大綱教授了。他一生在大學和研究所教授中國傳統戲曲和詩詞等古典藝術課程,可說是1970年代臺灣文藝青年的精神導師。他觀察到當年京劇的危機,老一輩的京劇觀眾層慢慢凋零。當年才十五歲的郭小莊跑到文化大學旁聽俞教授的課,卻不知京劇已面臨危機。俞教授愛才惜才,看出郭小莊有深厚京劇底子與對京劇的熱愛,特別栽培,一字一句地教她唸古詩詞。


「俞教授不希望我拜師,他不要我定型於某一派別。」恩師俞大綱開啟了郭小莊對京劇的新視野,也讓郭小莊知道,京劇是多元化的。他融合梅、尚、陳、荀四大派,為郭小莊量身製作一齣《王魁負桂英》,郭小莊飾焦桂英,一砲而紅,被譽為她的成名代表作。


1976年,郭小莊因在戲劇上有傑出表現而被保送進入文化大學就讀戲劇。她感恩地說:「是俞教授讓我對京劇從熱愛到產生使命感!」1977年俞大綱不幸心臟病突發而辭世。俞教授的驟逝,卻激發了郭小莊更深的使命感,經兩年籌備,於1979年正式創立「雅音小集」,報答恩師。


郭小莊一面就讀大學,一面已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了,她演出過電影《秋瑾》,也演過電視連續劇,各電視臺邀約不斷。就在她名利雙收的當下,一代畫家張大千的一句話,成為郭小莊一生的轉捩點。


「妳要作演員?還是藝術家?演員可以一夜成名,藝術家卻是一生的積累。」父親更提醒她:「演藝圈不缺妳一人,國劇界卻不能沒有妳。」讓郭小莊深思演員和藝術家的差異。至此,二十八歲的郭小莊定義自己不是演員,而是開拓京劇的藝術家。張大千為「雅音小集」題字,成為郭小莊的第三位恩師。也讓郭小莊這個名字與「雅音小集」畫上了等號。


2013年.34期:國度外展.
老何boss wrote:
俞教授


俞教授授業於郭小莊女士,張大千先生跟郭女士有淵源是看了那個網站才知道。

郭女士的爸爸會把女兒送去劇校學習,我也滿訝異的。

劇校生活很辛苦,又那麼小的年紀進去,不太習慣這件事情。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俞教授授業於郭小莊女士

所謂:[名師出高徒.寒門出孝子].

至理名言.其理至明也!
老何boss wrote:
所謂:[名師出高徒.(恕刪)


他們的教育是科班式的,那個好累啊。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他們的教育是科班式的(恕刪)

很多國寶級的工藝家.

也是如此磨練出來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以前也是經由磨練苦練.

才在一家工廠當上工程師.
老何boss wrote:

很多國寶級的工藝家.

也是如此磨練出來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以前也是經由磨練苦練.

才在一家工廠當上工程師.


科班出身其實是一種很辛苦的教育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