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發現,從清朝統治中國開始,整個東亞都認為清朝是夷族統治,
所以中華文化的繼承者是......。 ( 有空的話,欣賞一下影片內容吧。)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21-05-04 7:52 發佈
三腳阿喵 wrote:
侵略總是有許多理由,(恕刪)
好像東吳歷史系主任?
在課堂上說過大概意思是這樣的話,歷史的真實情況是沒人知道的,
( 還原當時情境,等於有個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親自看一看。
實際的世界是沒有這種時光機。)
因此,大部分的歷史課題的探討都是研究者用想像的方式,以現有的各類找得到的證據
推測當時情況的一種想像式地探討。
用說故事的角度來看的話,如果每個說書人都說同樣的故事,
大概最後是沒有任何人會去聽說書人的故事,
因為聽一個說書人的故事等於聽完所有說書人的故事。
怎麼辦?
只好每個說書人編一套自己的獨家秘方式的故事,這樣才有聽眾,才能收錢營業。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1002
相關資料參考如下:
內容簡介
「作者致力於『鑑往』如何可以『知來』 這項巨大課題,為往後『全球歷史變遷』歷史書寫可以如何更有啟發性,提供了相當多的洞見與建議。」——邱澎生
「作者首先從長時期的角度來觀察歷史變遷,也就是追溯明清時期到近、現代中國的歷史變遷;從比較史學的方法分析中國與歐洲近代史的發展異同;更重要的是他的著作充滿批判力,尤其是針對以西方中心觀所發展形成的世界史觀與社會科學理論;本書另一至為明顯的特點,就是他企圖聯繫歷史到當代。」——巫仁恕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早期的社會理論大傳統聚焦於近現代歐洲的誕生, 以此當作了解全球歷史變遷的樣板。本書懷疑歐洲的歷史經驗不足為世界其他地區之歷史變遷提供合適的引導,並以中國和歐洲之比較為例,致力分析近代早期世界不同地區的原則和作法之異同,以此建立更相稱的評估方法。
本書觀察中國國家與宗教關係、政治與經濟關係(即財政措施)、國家與工業化關係,探討如何將中國史整合進全球史,掌握到貫通多元地區而形成今日複雜世界的全球連結,以此取代侷限化的歐洲在全球歷史變遷分析中的地位;並透過連結討論「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環境議題,觀察歷史中的行動者之能動性及其運用,是如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結合多方來源的各種觀念和靈感、構想出他們政治與經濟行動的藍圖。
本書名為「鑑往知來」乃緣於,各種既多元又共享的複雜歷史,其傳承的結果構成了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本書試圖指出一些方法途徑,有益於我們未來面對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及地球環境上的種種挑戰。
yuhsiu886 wrote:
應該說從元朝開始就是夷族統治,明朝開始日本已經認為漢文化已經在他們那邊,元朝就只有破壞沒有建設,如果忽必烈像康熙、乾隆一樣,我想根本不會有明朝了,不過這是遊牧民族的天性使然,跟滿清半遊牧、半農耕是不一樣的。
大陸葛兆光教授的意思是說宋朝的澶渊之盟開始有了這類問題的出現,
首次出現可能在那個時期。
剛好就是您講的那段時期的開始,結尾是元朝統治中國。
遊牧民族通常都很強悍,缺點就是不太清楚農耕社會該怎麼搞。
然後......然後中國的問題就開始越來越多,問題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https://www.storm.mg/article/1579898?page=1
思沙龍》從新疆、西藏到港台日韓,中國為何總和周邊處不好?葛兆光:原因可追溯到宋代的澶淵之盟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