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五胡興華》第一章: 打獵亡國的天賜昏君 (作者:前文化/輔大教授-劉學銚)

北齊昏君數高緯, 亡國在即不知悔;
兵臨城下無所謂, 寵姬更請殺一圍.


南北朝時, 北方以北魏為主, 大致還算安定; 南方則是東晉、宋、齊、梁、陳, 也還勉強算是平靜.北魏原來都於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 接近草原地帶, 北方的柔然經常擾邊, 因此從道武帝以來, 就不停的攻伐柔然, 並且在沿邊地帶設了許多軍鎮, 以防禦柔然, 而這些軍鎮裡的軍人幾乎是世兵制的兵戶, 以鮮卑等各胡族為主; 當中也有一些胡化的漢人, 像為北齊的建立奠下基石的高歡一族, 但雖說是漢人, 但早已經鮮卑化; 創建隋朝的楊堅跟建立唐朝的李淵, 他們的祖先都是出身於六鎮的軍人.

在五胡列國時代, 由於國家是胡人所建, 一般人民向權力靠攏乃是極自然之事, 所以在五胡列國及北朝時代, 一般漢人胡化的情形相當普遍. 《顏氏家訓》有一段故事是這樣的:

齊朝有一士夫(齊朝即指高氏一族所建之北齊而言), 嘗謂吾曰: 「我有一兒, 年已十七, 頗曉書疏. 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 稍欲通解, 以此伏事公卿, 無不寵愛, 亦要事也。」

可見當時北朝士大夫熱衷胡風,那麼一般老百姓胡化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且說北齊高氏一族,雖說他的祖籍是渤海蓨人(蓨或作蓧, 地當今河北景縣), 如就地望而言, 應該不是胡人, 可是這個地方老早就被鮮卑族所占領, 後來鮮卑慕容氏所建的前燕, 也統治這個地方, 所以這個地方鮮卑化的情形, 極其普遍, 高氏一族的祖先原就已經染有鮮卑習俗了, 到了高歡在北魏後期到北方六鎮為軍戶, 那就與鮮卑人無異了。高歡字賀六渾, 這個「賀六渾」顯然是鮮卑語的音譯, 所以《北齊書》就說:

齊高祖神武皇帝......累世北遷, 故習其俗, 遂同鮮卑。

所以北齊皇室可以說是鮮卑化的漢人。不但鮮卑化, 而且高氏一族在心底深處也自認是鮮卑人,比方說有一次高歡的兒子高洋, 跟大臣杜弼有這麼一段對話:

顯祖嘗問弼云: 「治國當用何人?」對曰: 「鮮卑車馬客, 會須用中國人。」顯祖以為此言譏我。(見《北齊書》杜弼傳)

杜弼主張鮮卑人只是過客, 要治理國家, 還是得用漢人的這一番話, 聽在自以為是鮮卑人的高洋耳裡,頗不是滋味, 以為杜弼故意諷刺他, 後來還藉故把杜弼給殺了。

這種胡化的情形在整個北齊朝廷跟社會普遍的彌漫著。高洋在位頭尾十年(五五○至五五九年), 他死後最初由他的兒子高殷嗣立, 可是不到一年, 就被他的叔叔, 也就是高洋的弟弟高演篡位, 高演在位也只有一年, 又被高洋的另一個弟弟高湛給奪了帝位。

高湛雖然做了大權在握的皇帝, 可是腦筋卻沒跟著長進, 在寵臣和士開跟祖珽的慫恿下, 只當了四年的皇帝, 才二十九歲就傳位給兒子高緯, 自己當了太上皇。

相傳高湛的胡皇后曾經做了一個夢, 在夢中她坐在一個玉雕的大浴盆裡, 漂浮在波濤粼粼的大海上, 忽然有一束強光照到她的下身, 醒來之後他將夢境告訴了高湛, 同時便有了身孕, 接著便生下了高緯。高湛認為此子必然大有來頭,所 以高緯從一出生, 便極受高湛的寵愛。

從北魏以來, 北方胡族政權便流行將罪臣的妻孥沒入宮廷為奴, 北齊有個叫駱超的官員, 因為謀叛被殺, 妻子陸令萱便被沒入宮廷, 恰好高緯生下不久, 陸令萱便成了高緯的乳母。這個陸令萱也不是省油的燈, 一方面極力討好胡皇后,以鞏固自己的

地位,另一方面寵愛高緯,將來他入承大統,自己便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除此之外,她也要自己的兒子駱提婆好好巴結年齡相仿的太子 - 高緯。可以說是步步為營,時時為未來著想。

高緯自幼生長宮中, 只愛跟宮女嬉戲, 胸無大志, 而且個性內向, 羞於跟外人說話。後來高湛為他娶了族源於高車, 但已經鮮卑化的斛律氏為太子妃, 斛律氏有個從嬋叫穆黃花, 生得有羞花閉月之貌, 而且聰明伶俐, 高緯對她有了意思, 穆黃花何等伶俐, 自然知情識意, 使出渾身解數, 把高緯迷得昏頭轉向, 自然而然就納穆黃花為次妃, 同時還給她取了個名字, 叫做舍利, 從此專寵後宮。

陸令萱何等聰明, 看出端倪, 對穆舍利也刻意加以攏絡, 更叫自己的兒子提婆改姓穆, 跟穆舍利結為兄妹, 從此原來的駱提婆便成為穆提婆, 而且, 也極得高緯的寵信。

穆舍利(原名穆黃花)的「穆」姓, 原本是鮮卑姓丘穆陵氏, 北魏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政策中, 有一項改胡姓, 所以丘穆陵氏就改為穆氏。另外還有一個佞臣和士開, 他是西域胡的後裔, 既會彈琵, 又會玩握朔。所謂握朔, 很像後來的西洋棋, 是從西域傳來的, 從北魏到北齊、北周都很流行。

和士開除了這兩樣外, 更擅於鑽營, 因此也被高緯、高湛引為心腹, 陪著吃喝玩樂, 淨做些言不及義的事。

祖珽很會察看政治風向, 眼見自高洋以來, 皇位都沒有好好的傳給兒子, 現在自己雖然很得皇帝高湛的寵信, 可是一旦高湛殯天, 誰來當皇帝都不知道, 那麼一來不但自己的榮華富貴可能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搞不好連身家性命都不保。為了能夠長保富貴, 最可靠的方法, 就是趁高湛還在位時, 就禪位給兒子高緯, 高湛當太上皇, 仍然掌握實權, 而皇帝的名分已定, 其他高氏家族也就無從覬覦了.

<全文請看這裡>
異鄉遊子
2020-11-04 19:37 發佈
《五胡興華》第二章: 為后何如為娼樂

宮幃穢史何其多, 北齊胡后成一絕;
帝既蒸嫂后出牆, 為后何如為娼樂 。

《紅樓夢》這部小說, 幾百年來膾炙人口, 在學術上被稱為「紅學」, 許多知名的學者, 如蔡元培、俞平伯、胡適之......等, 都寫過有關《紅樓夢》的文章, 相傳民初北京大學曾有「紅學」這門課可見一部好的小說, 是可以走進學術的殿堂。

《紅樓夢》裡人物何止上百, 但是個性特殊, 能夠占據讀者腦海的, 也不過十來個人, 除了榮、寧兩府的人外, 柳湘蓮應該也讓讀者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他曾說過榮、寧兩府除了門口的石獅子乾淨之外, 沒有一個人是乾淨的, 這句話或許言過其實, 不過, 如果再對照焦大醉後所說的: 爬灰的爬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這麼看來柳湘蓮所說的可信度還是頗高的。

古代中國富貴人家都有這麼多的事情發生, 那麼宮廷之中的淫亂穢史, 就不足為奇了。

諸胡列國時代, 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 許多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到中原地區建立政權, 並把草原游牧文化也帶到農業地區來, 也有許多北方華夏民族(當時還沒有「漢人」這個稱謂, 縱然有, 也都帶有輕衊侮罵的涵義), 舉家南遷, 整個中國大地的人, 好像都在流動; 尤其北方, 各種胡族都在華北匯聚了起來, 固然有許多胡人因為接觸了漢人(為了大家的習慣還是用漢人這個詞彙, 好在前面已經有了解釋), 再加上在農業地區立足生根, 所以在語言文字、生活習俗等方面, 都跟漢人沒什麼差別, 原有的草原游牧習俗, 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這就是一般漢人最喜歡提到的「胡人漢化」了。

但是也有許多漢人在胡人圈子裡做事討生活, 日子一久, 無論是語言(當時各胡族都沒能制作文字)或生活習慣方面, 都向胡人看齊, 相對的這應該叫做「漢人的胡化」, 曾經建立政權的有馮氏的北燕、高氏的北齊, 而馮氏或高氏家族,也都鮮卑化了。這是一個史實, 不管後代的漢人喜歡或不喜歡,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就連被列為正史的《北齊史》也直言不諱的說:


齊高祖神武皇帝, 姓高名歡,(四九六至五四七年), 字賀六渾(這是鮮卑語)渤海蓨人也. 六世祖隱, 晉玄菟太守。隱生慶,慶生泰、泰生湖, 三世仕慕容氏(慕容氏建有諸燕)......神武既累世北邊,故習其俗,遂同鮮卑。

北齊建國者高氏家族是典型的「漢人胡化」, 當然, 也有一些學者考證, 認為高歡冒認晉玄菟太守高隱為祖先,而他根本就是鮮卑人,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考證的文章還沒有,得到學術界的公認, 我們還是以《北齊書》的為準, 這一家子不折不扣是胡化的漢人。

高歡在北魏時, 原是北方六鎮的兵戶,北魏自從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政治重心移到洛陽, 使六鎮的重要性,日漸消失, 兵戶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高歡出生後, 母親就死了, 所以高歡是由胞姊(嫁尉景,可能是鮮卑的尉遲氏)養大。兵戶的子弟, 自然也是兵戶, 高歡由於家貧, 連馬都買不起, 在北方六鎮只能當個步兵, 好在後來娶了婁氏(這個婁氏,極可能是鮮卑匹婁氏, 在孝文帝漢化政策下, 改為婁氏)後, 由於妻子的贊助, 才有錢買馬, 並因此在六鎮裡當上了「隊主」(大概是小隊長,可能類似今天部隊中的班長)。

鎮將段長頗為器重他, 後來讓他轉任「函使」, 這個「函使」的工作, 說白了就是信差, 把軍鎮上的公文送到京城洛陽, 雖然工作簡單, 但卻是非鎮將親信不可的差使。因此高歡經常往來邊鎮跟洛陽, 邊鎮的貧窮跟洛陽的繁華成了強烈的對比, 而洛陽北魏朝廷的腐化, 也讓高歡體會到朝廷的氣數將盡, 所以他回到邊鎮後 ,變賣家產, 他認為一旦天下大亂, 這些家產都將成為累贅, 不如變賣了把錢用來多結交些朋友, 未來一旦有了危難, 還可以有個照應, 從此, 他積極投入政治活動。

果然,不久之後, 由於洛陽朝廷的腐化, 激起六鎮的叛變, 高歡率同一批好友先後投靠葛榮、爾朱榮的部隊, 這時北魏孝明帝元詡(北魏帝室原姓拓跋氏,孝文帝推行華化後, 改姓元氏)受制於胡太后, 想擺脫胡太后的控制, 於是密召爾朱榮要他帶兵到洛陽, 以兵脅迫胡太后, 沒想這下引狼入室, 固然 爾朱榮兵入洛陽後, 將胡太后等人統統扔到黃沙滾滾的黃河裡去了, 但同時爾朱榮也把持了北魏的朝政, 北魏從此分裂為東、西魏, 高歡就在這種亂局中展開了他一生的事業, 為建立北齊奠定了基礎。

<全文請看這裡>
異鄉遊子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