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4360046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2020/02/21 倫敦生活A to Z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電視稅這項收入,是否能讓BBC長治久安?到底要不要廣收電視稅?一直是英國每隔一段時期就會重新提起的話題。圖為示意圖。
圖/flickr@Joybot

第一次知道「電視執照稅」(TV license,俗稱「電視稅」)這回事,是十多年前初抵英國,收到指名給「居住者」的信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曉得是什麼意思。打聽之下才知道,原來在英國看電視不是從商場付錢搬一台回家這麼簡單,必須繳交一年上百鎊的費用給政府。如果沒有繳費,或是主動申報自己無需繳費,負責收取這筆費用的「TV Licensing」公司還會持續寄信來催繳,印上大大的字跟你說「你可能已經違法!」若不明所以,還以為是追蹤狂行徑。

依照英國現行電視稅制度,若從電視機、電腦或其他裝置收看電視,或是把電視節目錄下來,就需要付電視稅;就算沒有電視,從英國BBC的線上播放服務「BBC iPlayer」即時收看播映節目(live)、使用稍後再看(catch up)或隨選播放(on-demand)服務,都需要繳交電視稅。一般來說,一戶人家只要繳交一張電視執照稅單,看要年繳季繳月繳雙週繳,該址的所有播映裝置都可以共用這張牌照,合法收看電視。

在各種影音服務百花齊放的情況下,用視聽裝置收看其他媒體的狀況也越來越多。依照政府公開資訊,若沒有電視,或者有電視但不使用BBC,而是使用別家的線上稍後再看服務、只是看錄影帶或DVD、看網路影片(如Youtube)、或是閉路電視(CCTV),那就不需要繳交電視電視稅。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原來在英國看電視不是從商場付錢搬一台回家這麼簡單,必須繳交一年上百鎊的費用給政府。如果沒有繳費,或是主動申報自己無需繳費,負責收取這筆費用的「TV Licensing」公司還會持續寄信來催繳,印上大大的字跟你說「你可能已經違法!」
圖/flickr@Keirsten Marie


聽起來的確有點複雜,但是若真的不需要,上網申告就是了。只是即使順利申告自己沒有電視,電視稅公司仍會以「才不會忘記你呢」的規格,跟申請者說他們可能會派員抽查。若查到謊報、企圖逃稅,則會構成犯罪事實,不僅可能會罰款上千鎊,還可能得上法庭,吃不完兜著走。

依法,電視稅主要收入會先收入國庫,再由英國的數位文化媒體體育部以補助方式,撥款給BBC,電視稅公司並不會「暗坎」電視稅費用。但實際上的這家電視稅公司並非BBC的下屬單位,也非官方國稅局,而是BBC委任的外包廠商,替他們收取這筆收入。公眾服務為何如此設計?也的確相當耐人尋味。

於是,跟電視稅公司「交手」的都市奇譚也時有耳聞,不知是真是假:電視稅的人員會循著地址找來,看看你家有沒有外裝接收天線;或是敲門要求查看你家房間,確認沒有電視存在。而且為了避免偷看電視者事先把機器藏起來,稽查人員皆會突襲,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出現。即使人不在家,也會留下字條說「我們來過了」。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跟電視稅公司「交手」的都市奇譚時有耳聞。譬如:電視稅的人員會循著地址找來,看看你家有沒有外裝接收天線;或是敲門要求查看你家房間,確認沒有電視存在。
圖/路透社

不過就是一年單戶145鎊50分(約新台幣5,715元,若符合如視障、使用黑白電視等特定條件,費用有若干減免)的費用,有必要搞得跟恐怖情人一樣嗎?而且這筆納稅人的費用究竟用在哪裡?如何監督?又是另一個眾人關心的議題。

每年向社會大眾收取的電視稅,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重要收入來源。繳交電視牌照費用的歷史可追溯自1904年,讓業餘使用者也可以透過付費,合法接收無線電波,應用在其他實驗性質的用途發展。1922年BBC成立之後,收聽、收看BBC服務需要牌照與給付費用的規定也就沿襲下來。

根據TV Licensing的年報,2018/19財政年度,該年度共收取了36億英鎊、付費的電視牌照計有2,580萬張。同時,也有21萬6,900人被抓到在沒有牌照的情況下收看電視;對比BBC所發布的年報,電視稅收入約佔BBC收入的75%。也就是每戶每月繳交的12.54鎊電視稅中,平均就有10.33鎊用在BBC電視、廣播、國際頻道的內容產製中,剩下的則用在相關行政業務上。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1922年BBC成立之後,收聽、收看BBC服務需要牌照與給付費用的規定沿襲下來,這筆電視稅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重要收入來源。
圖/《75 Years of BBC TV - History of the BBC》截圖

在穩定的收入之下,相較於商業頻道必須安插廣告、迎合市場口味以獲得最大利益,BBC不管是新聞、戲劇、音樂、紀錄片,0歲還是99歲,為不同的閱聽大眾提供許多優質的節目。兒童頻道如《CBeebies》有許多老少咸宜、家長放心喘息的卡通節目;而知識性的內容涵括外太空(如物理學家Brian Cox的《The Planets》)到內子宮(如《The 9 Months That Made You》),不怕你不看,只怕你沒時間看。

同時,國際新聞頻道提供具信賴的資訊來源;而節目的海外播映,更是讓人瞭解英國生活、歷史與文化的最佳利器。當世界各國探討公共電視的營運及典範,絕對少不了BBC,以及電視稅在當中所提供的支持體系。

然而,電視稅這項收入,是否能讓BBC長治久安?到底要不要廣收電視稅?一直是每隔一段時期就會重新提起的話題。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BBC的節目從外太空到內子宮,包山包海。不怕你不看,只怕你沒時間看。但在好不容易正式脫歐之後,與節目產製品質密切相關的電視稅,卻也有幾個變化。圖為BBC One的主要討論脫歐的節目《Brexitcast》。
圖/路透社

BBC是英國政府公設的法人,提供公眾服務。然而它獨立運作,政府並不會直接干預內容產製,這種形式也確保了它身為媒體的言論自由。而BBC設有董事會監督其營運;同時,BBC也受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的約束,確保閱聽大眾不會接受到不當內容。而BBC的組織運作、向大眾收取電視稅的權力,則是由BBC的皇家特許狀(Royal Charter)賦予,特許狀每10年更新一次,在更新的過程中,現行組織、營運內容是否需要修正和改變,往往是討論的焦點。現行特許狀自2017年生效,有效期限則是2026年底。

在好不容易正式脫歐之後,電視稅也有幾個變化。例如:自2020年4月1日起,電視稅調漲3鎊,為157.5鎊。同時,自2020年6月起,針對75歲以上且領取退休金補助(pension credit)的使用者,也擬免除他們的電視稅。

剛卸任的數位文化媒體體育部大臣摩根(Nicky Morgan)也在下台前宣布,將針對電視稅的改革,聽取公眾意見。例如:對現行違規收看、未繳電視稅的刑事處罰,考慮改為民事責任。對於電視稅的調整,對BBC的財務結構所造成的衝擊、進一步對媒體生態產生的影響為何,也將是政府想要蒐集的公共意見。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2020關於電視稅的多項變革中,其中最引發關注的就是有風聲傳出,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有意砍掉電視稅,改為「訂閱制」。
圖/路透社

此外,日前《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引述消息指現任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有意「取消現行的電視稅制度,改行訂閱制」。也就是說,以後在英國可不用強制付費給BBC,可以像Netflix或是其他電視頻道套餐一樣,自由選擇。

消息一出,其他媒體紛紛跟進追蹤報導。事實上,大選期間強生早已放話,對於全面收取電視稅的適法性提出疑問,也在選舉期間因為對於節目立場不滿,抵制拒上BBC廣播第四台的《Today》節目。

這是否為BBC與首相之間的對立升高?若採訂閱制,是否可能導致現有的電視及廣播頻道數量遭到「刪減瘦身」?BBC則重申「BBC在國內外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是創意產業的重要基石,同時也是數百萬人每日的重要精神食糧。」。

儘管公眾諮詢才剛開始,風雨和耳語也隨之而起。保守黨黨內國會議員有不同意見,認為不應該把BBC拿來當成箭靶。面對記者求證「將刪減BBC頻道數」的傳言,首相府發言人表示「BBC該怎麼營運,是BBC的事」,卻也不否認他們對於電視稅「有所想法」。《新政治家》雜誌的政治線編輯布許(Stephen Bush)則對於強生拿電視稅開刀、改變BBC的企圖存疑,他認為即使首相能夠提出保證,但是否有能力付諸實行又是另一回事。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以後在英國可不用強制付費給BBC,可以像Netflix或是其他電視頻道套餐一樣,自由選擇?
圖/Netflix影集《王冠》

BBC創辦人約翰.芮斯(John Reith)曾宣示:BBC 的三大宗旨依序為「提供資訊」(inform)、「教育」(educate),以及「娛樂」(entertain)。廣播(broadcast)一詞其實也有著鮮明的意象:向遠處撒下種子,期待能有好的收成。身為牧師之子的芮斯,自然期待將美德的種子遍灑在英國土地上。1930 年代初期,BBC因此曾委請雕刻家吉爾(Eric Gill)於廣播大樓入口大廳處創作播種者雕像,以此自勉。

芮斯曾說:

純粹為了娛樂而運用這項偉大的科學發明(指廣播),是權力的濫用,也是在侮辱民眾的智力與品格。
不過顯然有聽眾抱持截然不同的看法。早在1923年一篇投書中,聽眾抱怨:

坦白說,我覺得BBC 主要是給那些附庸風雅的聽眾裝高尚用的;主事者應該要學學戲臺經理,製作真正吸引大多數平民百姓的節目,要知道,這些人才是提供廣播公司絕大部分收入的衣食父母。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誰才是BBC的衣食父母呢?圖為2013年,BBC員工抗爭「強制裁員」以挪擠出更多經費。
圖/路透社

可想而知,打從BBC創台之初,便在叫好與叫座之間面臨激烈的抉擇,時至今日仍然爭論不休。2015年到2016年間,BBC更新特許權時輿論就其定位鬧得沸沸揚揚,其中一項爭議便是BBC是否要跟商業台搶飯吃,製作「熱門」的節目如舞蹈競賽《舞動奇蹟》(Strictly Come Dancing)。如果是大家都想看的節目,自然可以「回歸市場機制」,不需要由BBC這個半公營機構來與民爭利。對此,BBC前總監霍爾(Tony Hall)曾表示,BBC不僅要「讓叫好的能叫座」,當然也要讓「叫座的能叫好」,兩者不能偏廢。

然而,對於付了電視稅的「一般觀眾」而言,為什麼要付錢給那些他們不看的節目呢?這個尖銳的質疑反覆在各大新聞網站的論壇留言中出現。2015到2016年間的爭議之時,在刪減預算的壓力下,頗受年輕人歡迎的BBC 3後來轉為純網路經營,而「只有菁英在看的假掰紀錄片台」BBC 4,則驚險地留了下來。如今強生企圖重啓對電視稅的討論,也對接下來更新特許狀的過程增添變數。

由此可知,電視稅的存廢不僅是一般家戶一個月繳多少錢的問題,更攸關閱聽型態的改變、英國創意產業的未來,以及內容產製的方向。如果真的採取訂閱制,可能產生的資金缺口有多大?以BBC的全球網絡來說,開發付費制的海外觀看平台,會是個好策略嗎?

在2015年BBC委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進行的敏感度分析中,無論是增加或減少電視稅,都會對整個產業造成「數以億計」的利害衝突,而在「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的政策思維下,究竟 BBC 是否還能維持一貫的優良傳統,製作出各形各色的好節目?恐怕還得繼續觀察。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電視稅的存廢不僅是一個月繳多少錢的問題,更攸關閱聽型態的改變、英國創意產業的未來,以及內容產製的方向。如果真的採取訂閱制,可能產生的資金缺口有多大?以BBC的全球網絡來說,開發付費制的海外觀看平台,會是個好策略嗎?
圖/美聯社

= = = = = = = = = =

倫敦生活A to Z英國/倫敦

白舜羽和魏君穎,一對夫妻,兩個不小心都念過哲學的解釋狂,喜愛漫步、劇場、藝文與博物館,尤其著迷於各式各樣與倫敦和英國歷史文化相關的冷知識。從二〇一三年一起蒐羅旅居中的關鍵字,企圖考據與思索其背後的來由。除了共筆臉書粉絲頁《倫敦生活A to Z》之外,另有作品《倫敦腔: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索引》 、《倫敦眼: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透鏡》(紅桌文化出版)。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20-02-26 6:35 發佈
大大 忘了 引述文自"白舜羽和魏君穎"的《倫敦生活A to Z》,感謝分享,的確是文字精煉的好文章。
我去過UK數次,多數在倫敦拜訪客戶,一次去到英國的中部(搭火車 沿途風景極其優美 綠色小山丘上看得到許多羊群與點綴其中的乳牛)。到倫敦中國城吃飯時 碰巧遇到許水德(當時KMT秘書長) 還一起合照。
話說收費,日本NHK也是算日本的國營公視, 所以也要收費。但現在中華電信MOD NHK是英文的NHK World 是免費(網路人人看的到), 也有華語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zh/live/,可惜中華電信沒有說日文的NHK綜合台,要不然價格動人。
--------------------文 引自 REI 部落客 REI體感日本.北海道、東京與三重-------------
依照日本的放送法,家中有電視(或可收訊電視的手機等設備)不管看不看就是需要簽約付NHK費用,一個月¥1310(衛星電視為2倍),你可以選擇匯款或信用卡扣款;但簽約很簡單網路按一按也行、簽下去卻很難解約(除非像是你搬回已經有繳錢的老家之類);但不繳也能看電視,在大家都不想繳的情況下,NHK委託外包給收費公司去和住戶簽約,收費員的簽約數即他們的薪水,當然會努力死纏爛打到你簽約。問過身邊當地人的意見,雖然大部份都還是有繳(畢竟大家住幾十年不會搬家也跑不掉),但總是會忿忿不平說又不看NHK(或節目又不好看XD)、其它人又不繳、為什麼自己要繳錢。我覺得這很有趣,依照NHK官網自己的資料,29年度全國繳費的比率為79.7%.
soziwow wrote:
大大 忘了 引述文自(恕刪)


報告大哥,

我不是大大,我是小弟,小弟。真是不敢當。
這個議題近年來的稱呼是 "數位匯流" ( digital convergence ),大家都在摸索中前進。
有些人抓住機會,譬如 Google,Facebook,蘋果有抓到,微軟都還抓不到。
涵蓋的範圍很廣,除了各類資訊的擷取方式(也包含各類裝置的開發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要研究以外,各類型態的平台式服務,商業(收費)服務方式( business model ),點擊率,電信普及服務,資訊安全,......等等。
全被這個議題給包了。

以前找資料的時候,會去看 OVUM and Global Information Inc. 有沒有發布報告。
要不然,就是去網路上找找全世界各大學的論文或免錢的各類 PDF 檔案 ( by PDF Searching Engine),
碰個運氣。
IEEE 的論文也看看。
還有看看世界各國的電信通訊監理機關,看他們有沒有發布相關的專門報告或新的指令。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報告大哥,我不是大大(恕刪)

BBC drama 並不是如文中那樣一聞不值 沒人看。
喜歡英國文學的人 應該都喜歡的.....
我看過 Poldark /風中的勇士。!
以前我讀書的米國大學英文系暑假的見學旅行就是一定到倫敦,畢竟大文豪莎士比亞就是英國人。

BBC 劇集:Poldark /風中的勇士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b07pn8mz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p07l205d
劇情 《波達克》改編溫斯頓葛拉罕(Winston Graham)所著系列小說,1975年曾被BBC拍成電視影集,《哈比人三部曲》英國男星艾丹特纳(Aidan Turner)艾丹特纳主演的是BBC拍攝的第二個版本。 《波達克》故事講述十八世紀末英國男子Ross Poldark為了逃避走私指控被迫遠赴美國參加美國獨立戰爭,把戀人留在英國。三年後Ross Poldark返回英國家鄉發現人事全非,父親死了、家族礦產倒閉、戀人嫁給堂弟。一次偶然情况下他救了女子Demelza,雇用她當廚房女僕,打算在她的協助下重拾生活,卻很快地與當地人產生衝突,同時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新希望與新戀情。
soziwow wrote:
BBC drama (恕刪)


報告大哥,

聯合報的排版放在最下面,還隔了轉角國際的那行字,所以我一下沒看到 "白舜羽和魏君穎" 兩位作者。
我以為是轉角國際是作者。

聯合報最近大改版,先採行免費會員制,
下一步可能就考慮各種型態的付費訂閱方案,從看免錢,捧人場衝流量的一般新聞報導,
到供應 "深度閱讀,特定專屬文章" 的 "高級付費會員制" 都有可能。
版型跟內容也相應作出調整,"專欄性質文章變多" (這部分有點跟風傳媒走向相近),
因為數位匯流的關係,所以他們一直想辦法找新機會。
找得有點辛苦的樣子,因為全球報業都面臨這問題。


以前讀五專五年級的時候,公共電視剛開播,缺乏自製片源,
所以大量進口英國 BBC 的戲劇節目播放,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譬如塊肉餘生記,雙城記,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Leo Tolstoy War and Peace......etc.
還滿好看的,英式英語發音,咬字正確,速度不會太快。
適合學習,而且富於典雅的浪漫文學氣氛。
The deep immersion is always on my mind till now.

特別介紹:

當年這些節目的中文字幕編審是 "蔡英文",
沒錯滴。
就是蔡英文總統,那時候她才剛從倫敦政經學院拿到博士歸國,在政大教書。
因為是英國留學回來的博士,所以請她作中文翻譯編審

大大的中文編審 "蔡英文" 放在電視螢幕中間喔,占滿整個螢幕,印象深刻。
所以我在民國 73 到 74 年間就從電視上面認識蔡英文先生。



= = = = = = = = = =

附註說明:

惠普烏克蘭分公司的一位女仕前行銷經理跟我說 "Leo Tolstoy War and Peace" 的 BBC 電視版本內容跟原著差很多。
她建議我找原著看看。
我跟這位女行銷經理有段故事,找個時間跟大哥報告。
嗯。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就是蔡英文總統,那時候她才剛從倫敦政經學院拿到博士歸國,在政大教書。
因為是英國留學回來的博士,所以請她作中文翻譯編審(恕刪)


找大小姐當編審是有點大材小用,主要她的專長並不是英國文學或戲劇啊呀
台大外文系一堆人才......我的必修大一英文選也是在那邊上的,辛苦讀.....讀辛苦....


-----------------
聯合報最近大改版,先採行免費會員制,
下一步可能就考慮各種型態的付費訂閱方案,從看免錢,捧人場衝流量的,
到深度閱讀,特定專屬文章的高級付費會員制都有可能。---------> 感謝分享....
soziwow wrote:
找大小姐當編審是有點(恕刪)


我說大哥您,

可不可以不要想那麼多,人家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法學博士,
看幾本世界名著小說是很容易的。
找留學英國的剛出爐博士審核中文稿件表示公共電視眼光獨到,
選拔出來的人材是可以統領全國的君主。
這表示公共電視不打馬虎眼,很認真的,有先見之明。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我說大哥您,可不可以...(恕刪)

果然公視眼光獨到連預知能力都有!還好沒讓她直升公視總經理,否則台灣就少一位女總統來力抗韓流!
soziwow wrote:
果然公視眼光獨到連預(恕刪)


她如果去的話,可能會有一個新的劇本可以寫。
新咆嘯山莊 - Taiwan Special Edition。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https://global...(恕刪)


可以看看的好文。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