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木:反對民主社會主義 -- 大陸馬克思理論性文章,有興趣的才看。我也只是看一看,平常也不太看。

張文木:反對民主社會主義

張文木 · 2019-07-25 ·

來源:烏有之鄉

民主社會主義用抽掉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及由此必然導致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方式閹割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將馬克思主義學說變為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普世”學說。其結果是,在社會主義革命的每次重大關頭,民主社會主義都以“非暴力”為標榜,死死抱住無產階級的雙手。

  [ 摘要 ]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轉向制度的關鍵環節,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直接來源。當代所有重大國際現象,若不回到列寧關於帝國主義的理論,就不能被很透徹地理解和很好地解釋。民主社會主義用抽掉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及由此必然導致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方式閹割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將馬克思主義學說變為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普世”學說。

其結果是,在社會主義革命的每次重大關頭,民主社會主義都以“非暴力”為標榜,死死抱住無產階級的雙手。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通過屏蔽列寧主義、特別是屏蔽其中的階級分析方法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以達到事實上抽掉毛澤東思想靈魂的目的;
而如果用被抽掉列寧主義靈魂的“毛澤東思想” ,繼而用抽掉“四項基本原則”的“鄧小平理論”去麻痺中國人民,與用抽掉無產階級專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一樣,其結果對中國乃至中華民族而言,是大災難的開始。
民主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將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最危險因而在意識形態領域必須堅決鬥爭的新對象。

  [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實踐列寧主義民主社會主義

  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說:“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於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對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具有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在當前的意識形態鬥爭中,習近平同志的論述劃清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裝扮成馬克思主義”的各式思潮的原則區別。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關鍵是堅持列寧主義

  1845年,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完成《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在這篇被恩格斯稱作“包含著新世界觀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中,馬克思提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的著明論斷。馬克思逝世後,這句名言被刻在馬克思墓碑上,它意在告訴人們:“改變世界”才是理解馬克思學說的關鍵所在。

  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轉向制度的關鍵環節,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質的關鍵就是堅持列寧主義。關於時代問題的科學判斷,是列寧主義的重要內容。當代所有重大國際現象,比如反恐、戰略東移、佔領華爾街、敘利亞問題、烏克蘭問題、金融危機等都與時代問題相聯繫,而研究時代問題若不回到列寧關於帝國主義的理論,目前這些國際現像以及社會主義復興的大趨勢就不能被透徹地理解和很好地解釋,甚至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理論也就沒有立論的根基。

  再比如,我們現在談的“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首先是建立在對“兩個必然”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心之上;而沒有列寧關於帝國主義學說這個關鍵環節,“兩個必然”就不能有科學的時代定位,我們的自覺和自信就失去了參照系和坐標系。中國革命和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首先是建立在對列寧主義的信心之上,不提列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與不提“兩個必然”的社會主義一樣,很可能異化為沒有方向和目標、沒有時代定位並被標榜為“運動就是一切”的伯恩施坦式的民主社會主義。

  二、閹割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是民主社會主義的實質

  實踐是一種有方向的人類活動。民主社會主義所宣揚的一種假馬克思主義理論,其特徵在於它用抽掉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及由此必然導致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方式閹割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將馬克思主義學說變為一種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普世”學說。“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它的敵人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民主社會主義正是這樣一種由“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推出的錯誤思潮。

  189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員伯恩施坦在《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中,首次提出“民主社會主義”的概念。1951年6月,社會黨國際成立時通過《民主社會主義的任務與目標》,明確提出了以“民主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綱領,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以宣揚多樣性為幌子,掩蓋其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的目的。在指導思想上,它宣稱既接受人道主義,也不拒絕馬克思主義。在政治上否認階級和階級鬥爭,主張聯合專政和多黨制,認為資本主義國家階級關係已發生根本變化,工人階級可以通過議會多數掌握國家權力,實現平等理想。在經濟上主張建立“混合經濟”,即合作制和私有製、計劃經濟和自由競爭相結合,反對消滅私有製。在國家製度上,否定無產階級專政,鼓吹實施社會保障制度和建立福利國家,主張改革稅制,通過擴大公民經濟權利和社會福利,進行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以實現經濟平等;認為通過改良和科技革命,發展生產力,資本主義就會自動改造為民主社會主義。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一文中說:“內裡腐朽的自由派,試圖在社會主義的機會主義形態下復活起來。他們把為偉大的戰鬥準備力量的時期解釋成放棄這種戰鬥。他們把改善奴隸的生活狀況以便去同僱傭奴隸製作鬥爭解釋成奴隸們為了幾文錢而出賣自己的自由權。”

  民主社會主義披著馬克思主義的包裝,僅承認工人階級的平等、公平、人道等要求,但不主張通過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的武裝革命來達到目的。其結果是,在社會主義革命的每次重大關頭,民主社會主義都以“非暴力”為標榜,死死抱住無產階級的雙手,造成無產階級革命的失敗並由此墮落為資產階級鎮壓無產階級的幫兇。為此,列寧與歐洲民主社會主義實行決裂,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改名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並由此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

  列寧時期的民主社會主義更多的是托拉斯帝國主義即以工業資本為主的“工業—金融”帝國主義的幫兇,而今天的民主社會主義,尤其是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卻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資本的幫兇。它們攻擊的對象,不僅是社會主義,還有工業資本主義及其一切以實體經濟為依託的人類進步力量。因此,21世紀的民主社會主義是假馬克思主義中最反動、最腐朽,對代表人類進步的社會主義事業——鑑於它的極端隱蔽性——危害最大的一支。

  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在中國聒噪之後目前已聲名狼藉,但為西方金融資本主義幫閒的意識並沒有退出中國,這種意識就是將馬克思主義“普世”化並由此與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深層分流的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意識形態攻堅戰中,目前中國國內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已顯式微,取而代之的又是“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氾濫,以至有人公開打出“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口號。

  氾濫於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很有迷惑性。其表現是:它承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但有意忽略、淡化甚至否定使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列寧主義。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每次生死大博鬥中,它都以所謂“普世價值”為帝國主義“拉偏架”,從而達到瓦解社會主義政權的目的。

2014年9月23日,《紅旗文稿》刊發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的署名文章,題目為《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並不輸理》。文章從國家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入手,分析其理論依托、基本觀點,著重介紹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建立的理論與實踐。該文一發表,遭到了一些人的激烈反對,是因為這篇文章捅到了民主社會主義的要害。列寧說承認不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是檢驗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如果不用列寧主義,特別是列寧主義的國家學說,而用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我黨面臨的下一步的鬥爭形勢和任務不僅不能得到很好的說明和完成,我們日益接近實現的“兩個一百年”的目標,甚至還有功敗垂成的可能。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講槍桿子的,不然,它就變成了戈爾巴喬夫式的政治童話而不是一種政治主張。赫魯曉夫是蘇聯共產黨內的民主社會主義者的“祖師”。毛澤東批評赫魯曉夫說:我看有兩把“刀子”:一把是列寧,一把是斯大林。

現在,斯大林這把刀子,俄國人丟了。列寧這把刀子我看也丟掉相當多了。十月革命還靈不靈?還可不可以作為各國的模範?蘇共二十次代表大會赫魯曉夫的報告說,可以經過議會道路去取得政權。這個門一開,列寧主義就基本上丟掉了。1959年12月,毛澤東在一份關於國際形勢的講話提綱上寫道:赫魯曉夫們很幼稚。他不懂馬列主義,易受帝國主義的騙。他不懂中國達於極點,又不研究,相信一大堆不正確的情報,信口開河。他如果不改正,幾年後他將完全破產(八年之後)。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

1965年3月,毛澤東在《評莫斯科的分裂會議》一文邊上對赫魯曉夫寫下這樣的批語:在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中,赫魯曉夫的演出不過是一支很短的插曲,比老修正主義者伯恩施坦或者考茨基的演出要短得多。今後任何人要表演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主義,也只能同赫魯曉夫差不多,是一支很短的插曲。今天的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與當年蘇聯的民主社會主義在閹割馬克思主義方面可謂是異曲同工。

基辛格說:他(赫魯曉夫)在啟動改革過程這方面,可謂是戈爾巴喬夫的祖師;改革的影響他並不了解,改革的方向卻叫他追悔莫及。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甚至可以說共產主義覆亡始於赫魯曉夫。由列寧、斯大林否定而又由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恢復的蘇聯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最終造成蘇聯的解體。

  列寧主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直接來源。昨天西方社會民主黨人及蘇聯的戈爾巴喬夫等通過屏蔽十月革命和列寧主義達到閹割馬克思主義本質的目的並由此導致蘇聯解體。

今天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通過屏蔽列寧主義特別是屏蔽其中的階級分析方法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以達到事實上抽掉毛澤東思想靈魂的目的;而如果用被抽掉列寧主義靈魂的“毛澤東思想” 、繼而用抽掉“四項基本原則”的“鄧小平理論”去麻痺中國人民,與用抽掉無產階級專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一樣,其結果對中國和中華民族而言,則是大災難的開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三、“只有承認階級鬥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

  正如資產階級在一次次失敗後認識到資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一樣,無產階級在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失敗的血泊中也認識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絕對必要性。馬克思特別強調這一點,他說:“無論是發現現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現各階級間的鬥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就已敘述過階級鬥爭的歷史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也已對各個階級作過經濟上的分析。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 (2)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並不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他們反對的只是馬克思主義中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與他們的歐洲老師相比顯得很沒底氣。
目前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者籠統地承認並歡迎“中國崛起”,但他們只將中國崛起歸因於文化、科技等層面,而不承認人民民主專政在中國崛起中所起到的“保駕護航”的作用,為此,他們在下一步改革方向上便與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發生了分歧:
他們所要求的下一步改革的對象恰恰就是中國人民“如同布帛菽粟一樣地不可以須臾離開”的無產階級專政,其核心就是取消或變相取消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權。
因此,他們的“馬克思主義”抽掉了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偷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異化為不能實踐的“然而卻是生長在活生生的、結果實的、真實的、強大的、全能的、客觀的、絕對的人類認識這棵活生生的樹上的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在這方面列寧與伯恩施坦的民主社會主義劃出界線。

列寧說:馬克思學說中的主要之點是階級鬥爭。

人們時常這樣說,這樣寫。但這是不正確的。根據這個不正確的看法,往往會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機會主義的歪曲,把馬克思主義篡改為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
因為階級鬥爭學說不是由馬克思而是由資產階級在馬克思以前創立的,一般說來是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誰要是僅僅承認階級鬥爭,那他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他還可以不超出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政治的範圍。

把馬克思主義局限於階級鬥爭學說,就是閹割馬克思主義,歪曲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變為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只有承認階級鬥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者同平庸的小資產者(以及大資產者)之間的最深刻的區別就在這裡。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檢驗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

  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在中國根據國情發展為“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毛澤東說: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而主要是工人和農民的聯盟,因為這兩個階級佔了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主要是這兩個階級的力量。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主要依靠這兩個階級的聯盟。

  毛澤東堅持列寧主義的國家學說,認為無產階級專政“這是一個很好的東西,是一個護身的法寶,是一個傳家的法寶,直到國外的帝國主義和國內的階級被徹底地干淨地消滅之日,這個法寶是萬萬不可以棄置不用的。越是反動派罵'極權政府',就越顯得是一個寶貝”。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就必須承認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不然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虛化為任何人都可把玩的藝術品。但“國家不是藝術品”。沒有專政,何談國家,沒有國家,共產主義就只能永遠是天邊彩虹而不是保障勞動者獲得解放的新制度。

所以鄧小平說: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情,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問題的實質就在這裡,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和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之間的分歧和鬥爭的焦點,也就在這裡。

  四、堅持列寧主義就是堅持馬克思學說的實踐品格

  中國與歐美不同,由於殖民地半殖民地歷史的原因,作為宗主國的歐美國家有從南方國家剝削而來的世界資源和超額剩餘價值回流以彌補本國社會分配領域的差距,所以他們那裡的“民主社會主義”可以至少適應西方國家表面緩和的階級鬥爭。

中國和整個發展中國家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他們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列寧主義是連接馬克思主義與東方革命實踐之間的“橋樑”,是東方國家在沒有國際超額利潤和剩餘價值回流的條件下共產黨如何獲得人民支持的學說。從生產資料領域而不是僅從分配領域入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比較而言,列寧主義反映了馬克思學說的實踐品格,它也更接近東方國家的現代化的成功經驗。

  隨著中國革命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佔據國家意識形態領導地位,在當代中國,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人已不多了,可“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的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卻仍有相當的迷惑性。其特點是只承認馬克思主義中連資產階級也承認的諸如“正義”、“平等”、“民主”等一般品格,有意識地虛化甚至抽掉馬克思主義學說中的實踐品格;只承認馬克思主義對世界的解釋性,不承認馬克思主義的改變世界的實踐性。

其具體表現就是用虛化列寧主義學說的方法抽掉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用虛化無產階級專政的方式抽掉無產階級民主的階級性,從而將無產階級民主虛化為連資產階級也能接受的東西,將無產階級生活條件降低在資本家可以接受的使勞動者“自身再生產”得以持續的程度,最終用使馬克思主義“普世”化的方法達到腐蝕勞動人民的階級鬥爭意識,進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目的。

  1960年3月24日,毛澤東指出在宣傳上“光講毛澤東思想,不提馬克思列寧主義,看起來好像是把毛澤東思想抬高了,實際上是把毛澤東思想的作用降低了”。同樣的道理,不提列寧主義而談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把馬克思主義的作用降低了。

  “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
只有與歷史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在這場偉大的鬥爭中,光明的未來屬於馬克思主義。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
2019-09-03 10:17 發佈
本文對於馬列思想的微言大義及發展脈之絡剖析相當清楚,且如同第四段所言中國若要執行社會主義,馬列思想最適用當下時空背景。但本人不完全認同該作者對社會主義的區分方式。政治立場可分為社會/個人;共產/資本;獨裁/民主,三個面向。排列組合可粗分為八種,但實際存在的多數體制都不完全符合任何一種,而是處在光譜上的某一位置。話語權、行政權、資訊、自由度等亦存在階級,而不是只考慮財產。鬥爭應考量目的、對象、方法、強度、底線等,而不是為特定意識形態服務的工具。因此我認為本文的論述硬要區分正統的社會共產主義,只不過是一種政治名詞,硬性將光譜二分。儘管我認同遵循馬列的理論與方法才是正統,並不代表正統對任何族群都是最適用的體制。所能達到的目的僅在於團結某一體制的內部聲音,同時醜化敵對立場,以鞏固某個意識形態。然而忽視內部立場的多樣性,對於體制的進步並無幫助。此評論對於左派或右派都都適用。
所有政治體制的擁護者大多是其運作下的獲利者,因此容忍一定程度的鬥爭或抗爭,可是為爭取某體制下更加公平的資源分配,無論是實質上的公平還是心理觀感上的公平。只認同階級鬥爭的效果,忽視其負面影響,而將之視為改革的陣痛期並不合理。仍應根據社會條件與人民觀念調整。另一方面,否定民主程序能達成的一定程度的公平亦不正確。合理的稅制與社會福利,都能透過民主與非暴力的抗爭程序達成更合理的資源分配。民主社會主義或許並非正統,但絕非無用。我同意作者所提出民主社會主義最終將走向光譜的另一側,成為民主資本主義。但那是建立在人民對於體制產生的弱勢階級剝削之認知與同理不足。試想主流族群與社經地位高者若能同理其他階層的難處,便能透過非暴力的手段減少貧富差距之負面影響。實際上能滿足生活所需,且存在合理且可得的管道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與階級流動,遠比喊著公平的口號,從富人的口袋裡拿錢,最後卻仍然吃不飽的共產好得多。因為那是一種忽視階級多樣性所追求的公平,亦否定社會運作必須存在階級。更何況套用作者的邏輯,貧富差距又何嘗不是個人資本主義追求社會正義之路上的一種陣痛,目的是讓階級各司其職並互相同理,而務實上在追求實質的自由與理想的生活。

PS 張文木文章寫得有條理,但是斷句和標點有夠差
綠 草蛉 wrote:
本文對於馬列思想的微...(恕刪)


老兄好學問,

五分奉上。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