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974659
《這個歷史挺靠譜》一書所述內容有多少錯誤的地方?
作者:三种不同的红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974659/answer/1136211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來沒看過袁騰飛的啥書(實在丟不起那人),
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一時興起下了個《這個歷史挺靠譜》的txt版瞅了瞅。
結論就是:尼瑪都是神馬玩意。
1、商朝隨後建立,開國君主叫湯,商湯。不知道他這名字是怎麼起的,因為商朝國君的名字,一般都跟天干有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都用這個起名,比如戊丁、中丁之類。所以商朝的這個開國君主,名字起得比較奇怪。從這一句話就知道袁老師連最基本的歷史常識都不知道。首先,商王帶天干的那個稱號,一般而言不是他們的真名,那叫“日名”,至於來源,有學者認為是以生日為名,也有人說是以死日為名,但無論如何,這不是他們的名字。其次,湯有日名,叫做“天乙”,《史記·殷本紀》明確記載:“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從這裡就知道袁老師沒讀過史記。
2、古時候首都叫做中國,除了首都就都不是中國話說,不知道袁老師是從哪聽來的這個說法。上古時首都一般來說就稱“國”,當然,也可以稱“中國”,如《詩經》中說“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就是京師。然而,要說除了首都就不能稱“中國”了?這蛋扯得有點大。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宅茲中國”,這裡的中國顯然是中原的意思。再比如袁老師也說過的“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這裡的中國顯然也不是指的首都。
3、沒國王之後,周公、召公兩位大臣聯合執政,週召共和,公元前841年就是當時的共和元年。週召共和,這是《史記》中的記載,然而現在學者們基本都認為這是錯誤的。所謂共和,應當是共伯和執政。如果袁老師只是一個業餘愛好者,說周召共和或許可以原諒,但袁老師據說是歷史本科畢業,又在這裡出書,還連共和是怎麼回事都搞不明白,那就是誤人子弟了。
4、 我們中國古代的五種兵器,排第一位的叫“殳”,名字很好聽,其實就是木頭棒子,比棒球棍做工還差點。殳是木頭棒子?呵呵。曾侯乙墓出土的殳就在那裡放著,袁老師去何不去看看,看究竟是不是大木棒子?
5、據《資治通鑑》記載,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冊封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韓侯、趙侯、魏侯,俗稱三家分晉。拜託,所謂的“三家分晉”,指的是公元前457年,韓趙魏三家滅智這一事件好不好。因為三家滅智後,晉國的土地絕大部分都被這三家平分,雖然這時他們沒有正式建國,但晉國實質上已經被三家瓜分,所以才稱“三家分晉”。這和三晉列於諸侯是兩個不同的事件,相差了五十多年呢。
6、為了素質教育的推廣,孔子編訂整理了《詩》、《書》、《禮》、《易》、《春秋》,這就是後來儒家的五經,本來還有一個《樂》,隋朝的時候還是六經,後來這部經失傳了。你家的《樂經》是隋朝失傳的。
嗯,隨便掃了兩眼,發現了這些問題。所以,就只能呵呵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