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學習的三個層次



我們學習上有三個重要的層次
這三個重要的層次我們能夠理解的話
我們就會知道
我們的學習達到那一個階段?

因為不同的層次
我們會有不同層次的能力
當然層次越深是越好的

也有可能你停在某個層次而已
你並沒有進到下一個層次
所以你會覺得你學這個東西沒有用
或者是
奇怪,我學這東西要幹嘛?
你就會覺得好像,
你不知道為什麼學習

或者是你學習碰到了一些瓶頸
你會發現,我學了,
有學跟沒學一樣
那我幹嘛要學?
就會有種種的,這種疑惑產生

所以我們就要來談談學習的三個層次
讓你可以正確評估
你的學習現在到達那一個階段
這樣子的話,對你的學習來講
會有很大的幫助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支援攝影器材
2019-05-03 17:1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學習 層次
[高效學習] 學習的三個層次 By 喜樂

我們學習上有三個重要的層次,如果能夠理解的話,就會知道我們的學習達到哪一個階段,因為不同的層次我們會有不同的能力,當然層次越深是越好的。

也有可能你停在某個層次而已,並沒有進到下一個層次,所以你會覺得學這個東西沒有用,或者是奇怪學這東西要幹嘛,你就會覺得好像不知道為什麼學習,或者是學習碰到了一些瓶頸,你會發現有學跟沒學一樣,那我幹嘛要學,就會有種種的疑惑產生。

所以我們就要來談談學習的三個層次,讓你可以正確評估你的學習現在到達哪一個階段,這樣對你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個層次叫做 「What」,我們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我們了解這個東西是什麼。

第二個層次是「How」,我們如何運用這個知識、運用這個東西,就是屬於操作型上的理解。

第三個層次是 「Why」,就是這個知識的一個原理、原則,為什麼這個東西可以這樣子。

我們為什麼要分成這三個層次呢?它各自有什麼樣的功能呢?

第一個「 What」,就是我們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其實是最淺最淺的一個了解。例如我們對車子有興趣的話,我們知道這是什麼車,這是 Toyota、這是BMW 等,我們對車子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後我們知道它是什麼,知道我們開車它會把我們送到那裡去,這是我們對它最表淺上的了解,我們知道它是什麼東西,就是「What」。

可是通常我們對這個東西的學習只停在這裡,譬如我知道經濟學是什麼東西,我知道經濟學大致上的內容是什麼東西,這叫做「What」。可是你會發現,如果你的了解、學習只到達這一層的時候,你會發現學了好像沒有什麼用,你不知道怎麼用,你只知道它大概是什麼東西,真的要用的時候用不上。如果你發現用不出來,通常就是停在第一層,就是你只知道它是什麼,你對它只有一個基本的理解,事實上並沒有把這個學問給吃透。

第二個,到「How」的地步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去運用它了。就像如果以車子來講,我就知道怎麼樣開車了,我要怎麼樣子踩油門、我要怎麼樣排檔,我很熟練,我可以橫移漂浮或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我知道如何用它,我把它用得出神入化、用得很好。

「How」就是我們如何去使用這個學問、這個知識。譬如說經濟學, 我學了這個東西,大概知道經濟的狀況是什麼,因為我對它有一種理解了,我就開始可以運用某些經濟上的指標來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態,有一種直觀的認識了,甚至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預測,例如現在的經濟開始萎縮了等等。

你可以應用這些學問去做事情,而且可以得到一個還不錯的、實際上的運用效果,這個叫做「How」,如果我們學習到這個層次其實就已經蠻夠用的,因為一般的人只要達到這個層次的時候,通常就可以拿這個學問來賺錢,或者運用來做一些事情了。

第三個是「Why」,就是你知道它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理由。譬如以車子來講,你知道它的油門是怎麼設計的,他的方向控制系統或傳動系統是怎麼弄的,它是怎麼去運作車子裡面的電力系統的,如果你知道為什麼,你就可以去改裝這個車子了,就不只是單純的使用,而是你可以去做一些修改、一些更動、一些改善。

當知道這個層次時,你就是一個真正的專家了,因為你知道原理,所以你可以改動東西而增加它的效能,而不是只能使用它。就像電腦一樣,你知道它為什麼這樣,所以你可以寫程式去修改它,你知道原理是什麼,就有能力去改進。如果可以到達這個層次,基本上我們就可以說你已經精通這門學問了。

https://youtu.be/bt285PkuL0Q
歡迎來我的部落格討論 http://shantam.pixnet.net/blog
感謝樓主分享, 長知識了
這種如何學習的書與影片分析,最近好像越來越多了
樓主可以多分享一下自己是怎麼知道這方面的資訊嗎?
講到高效學習,我也想分享一個學習方法,有人稱之為 — 費曼技巧

倘若花了大量時間學習,卻不能將知識吸收轉為自己的知識,就是在浪費時間。

美國教育學家愛德加•戴爾於1946年提出一個金字塔模型,非常清楚的說明了各個學習方式的效率。

學習效率金字塔由上至下分別是:
①聽課(效率最差)
②閱讀
③多感官閱讀
④觀看親自示範
⑤參與討論
⑥實做
⑦教導別人(效率最好)

這個金字塔的效率參考依據,是根據實驗者的記憶程度,不代表一定能融會貫通,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我曾經花了很多時間,每週閱讀三本以上的書籍,當時為了追求閱讀量,沒有做筆記或是和別人分享書中的內容,最後的結果就是…

我全忘了。

現在回憶那段時間學習的內容,腦子根本一片空白,唯有在閱讀到類似的題材的時候,腦袋才會浮現一絲絲微弱的印象,要講也講不出個所以。

因此,學習光靠吸收(被動取得)是沒有幫助的,效率的差異,就在於是否把知識輸出(主動轉化)。

回顧一下學習效率金字塔,會發現即便是自己主動拿書起來讀,也是屬於效率最差的部份,因為這個環節並沒有「輸出」的過程。

閱讀的時候,就算我們本身是渴求知識的,但是我們仍然是被動的接受書中提供的內容,在閱讀當下,即便我們的渴望被滿足了,這些知識卻不會如願以償的供我們使用,就算它們儲存在腦中。

那麼該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讓我們看看學習效率金字塔的最下層,也就是記憶程度最高的一層,幾乎能夠記住90%以上的內容-教學。

費曼技巧就是以教導別人為渠道,幫助自己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

由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所提出,他把他自己成功的原因,歸功在這個技巧所帶來的回報。

該怎麼做?

第一步、接收知識。
先從各個管道或是書本把想要學習的內容先讀過一遍,並且盡可能的理解。

第二步、傳授知識。
把學到的知識,和幾個朋友分享,能夠講給小朋友聽最好。

在這個過程,可能會發現並沒有那麼順利,許多模糊的地方講得青黃不接,沒辦法很清楚的表達,沒有關係,接著進行下一步。

第三步、回顧知識。
把剛才教學過程遇到的問題,再回頭翻閱書本或筆記,把這些內容重整思緒,儘量讓自己融會貫通後,再次進行第二步。

第四步、簡化知識。
當步驟二、三成功完成一次教學,就想辦法反省剛才述說的內容,把自己想教學的東西簡化、精煉、濃縮,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去為別人呈現知識。

當自己能夠很順遂的和別人分享你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些知識就成功的被我們轉化輸出,成為我們自己的東西了。
這在台灣很難。

因為唸書到最後 都是為了一口飯吃。 工作幾乎都是江湖一點訣。
你搞程式搞研發。 最後你教會別人的下場。 幾乎就是你被幹掉。
不管你多會多聰明。搞出多少東西。你一教會別人。上面的主管就會找人取代你。
就算你當上主管。一路高昇。年紀到了。公司二代接班。 老闆也是要是要叫你教會那二代。 教會了你還不是要滾蛋。

所以搞到台灣教都只會教表面教皮毛。 因為那只有在學校才可行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