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是《莊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 《逍遙遊》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藉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文章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像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裡行間裡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讀後感想】:
我覺得其實莊子所渴望的是超越與和諧,而這些只有在無待的境界中才能獲得。
逍遙是莊子追求的人生境界,而遊則是達到這種境界的工夫。要達到無待的境界
其實又要回歸到之前德齊物, 心齋和坐忘的層面上, 所以我總覺得莊子的理論
是相通的大道, 也就是莊子所說的"道通唯一", 雖看每個事物近似不同, 但回到基
本面來看, 也覺得是差不多的, 這也跟物理的觀念很像, 在以往巨觀的世界當中
,人們往往覺得有許多定則, 有許多原理,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 觀察著的角色
慢慢地往微小世界走去, 就發現到, 其實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 以往總覺得電磁得分開
但後來發現電生磁, 磁又生電, 循環之後的結果, 就產生了電磁波(真是講遠了, 不好意思)
所以, 莊子的哲學可以“遊”字貫通之。自由帶來快樂,人生之遊就當遊得自由快樂,
此之謂逍遙遊。欲為逍遙遊,先須無所牽掛; 欲無所牽掛,必須有“忘”的工夫與
境界。。致忘之方則在於齊物,即齊大小,齊壽夭,齊美惡,齊是非,齊貴賤,齊物我
,齊死生。萬物既齊,即無分別;既無分別,故無所爭;既無所爭,便無得失。
因此面對可欲亦可若無其事,所謂忘也。遊而能忘,無所牽掛,這就是逍遙了。
蔣勳【美的沉思】心靈成長教育
https://bit.ly/2TrOqhh
蔣勳 【孤獨六講系列】
https://bit.ly/2F7N8oA
蔣勳【世界文學名著與藝術品析】
https://bit.ly/2CPbKjp
蔣勳【中國文學史】中國藝術思想
https://bit.ly/2GYtDjW
蔣勳【生活美學系列】天地有大美
https://bit.ly/2TvNIQi
蔣勳【美的曙光】全系列-人類文明發展史
https://bit.ly/2SEqXt6
蔣勳【擁抱梵古】全系列-西洋美術史
https://bit.ly/2REsbYp
蔣勳【美的信仰】全系列
https://bit.ly/2C14e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