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科學文獻

本文同步發表於: 三分鐘熱度

曾經我也在學術論文的汪洋裡載浮載沉,為了那薄薄的一張碩士畢業證書,戕害了自己青春的肉體,......


身體越來越差、眼睛度數越來越深,最怕別人問我研究作的怎樣、什麼時候會畢業?  


天阿,這些人,可以不要這麼的冷血好嗎! 我也是人阿,天天都夢到自己在拍 "我的未來不是夢"的MV.... 壓力可以不要這麼大,好嗎?


好佳在,運氣不錯,那張薄薄的紙最後還是讓我含著淚拿到了。為了回饋鄉里,我特地整理了一些研讀科學文獻的心得,睡不著的人可以看一下。


本文提供了一些閱讀科學文獻時常遇到的困難,也許對初接觸科學論文的人來說,能有所幫助。


如何閱讀科學文獻


若想要成為一個研究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最迅速的方法。而閱讀研究論文,就如同通往這位巨人肩上的的山路。山路總是岐嶇難行,走起來也絕不如平地行走般地輕鬆愉快。然而,許多有意義的事情,都是困難的。以下是三個我認為最常遇到的困難:








第一:語言差異。


幾乎所有的科學文獻,都是用英文寫成的。看懂英文,是研究者最基本的功夫。如果因為不懂英文,而想要捨棄英文文獻而改讀中文的話,那恐怕會有極大的損失。因為,研究者所閱讀的文章,將會塑造他的思考及推理方式。雖然平平都是出版品,然而文獻仍是良莠不齊的,英文是公認最適合寫科學的語言。


好在,判斷該文獻好壞的方式也很容易:從該篇文章的『Cited Times』 或是該期刊的 『Journal Impact Factor』 即可看出。


這兩個數值,都是越高越好。至於為什麼?簡而言之,這兩個數據所代表的,就是該文章或該期刊在科學界的影響力高低。『Journal Impact Factor』 同時也代表這個期刊審核文章的嚴格程度。越是嚴格的標準,越能篩選出優良的文章。想知道每個期刊的 『Journal Impact Factor』, 只需要 Google 這個『Journal Impact Factor』關鍵字即可找到各領域的前十大期刊。






第二:即使你看懂了英文,然而論文中仍有很多東西無法令人一眼理解。


這是種很挫折的感覺,有些人在這個地方也許就放棄了。實際上,看不懂的東西,有兩種可能:


1) 專業知識不夠:只有認命苦讀基礎知識一途,從書本著手。


2) 迷失於文章推理過程之中:多數的科學論文應屬於實驗報告性質。從引言→材料方法→結果→討論,無一不是以邏輯緊扣著彼此。這裡所說的『邏輯』,難道是『理則學』裡面所學的『若A則B』、『非B則非A』...等等的規則嗎?是的!這些基本的規則,其實是包藏在文章裡,一句接著一句地帶領你走近極為複雜的事實,使你得以一窺究竟。



第三:即使你看懂了一段又一段,但是最後仍覺得所有段落合體時,不知整篇文章到底有何意義?


這個時候,利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所教的幾個Analytical Reading 的方法也許能夠得到啟發。


Analytical Reading 的作法如下:


1) 請你用最短的幾句話,來敘述這篇文章到底在說些什麼。
2) 接下來,看著你寫出文字,你能夠將它分解成幾個要點嗎?
3) 有了這幾個要點,你能夠看出作者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解決那一個『問題』嗎?
4) 對於這個『問題』,作者的 主張/ 論點 (Proposition)為何?
5) 既然作者有論點 (Proposition), 那他一定會有論證(Argument)。請你找出他的論證為何吧!


這是一個分析、重組文章的過程。如果,你覺得要一次就將整篇文章分析重組有困難的話,試試看從每一個小章節開始,甚至是段落來分析,相信你對本來難懂艱澀的文章,將會漸漸發現其光明所在!這個過程,是需要付出相當心血的,而其中也會不斷地遇到『無法理解』的挫折和困難,那就多重複幾次吧! 或是找老師談一談,也許其實沒那麼困難喔!


究竟,科學的論文為什麼值得你如此辛苦的閱讀?因為,它裡面包含著最新的發現或結論,解決難題的方法(材料方法及數據分析),時常精彩有創意,最重要的是,向科學家學習推理更是珍貴的訓練。



2010-12-15 15:1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科學文獻
更正一下...
『Journal Impact Factor』...是指這本期刊的文章在三年內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不是代表審稿的嚴謹度!
點數越高,表示這期刊中的文章可能被引用的次數也高!
換言之,就是這本期刊中的文章的科學價值相對比較高!

謝謝你的更正,以字面上的意義來看你應該是正確的!

我那時候沒有查明,我長期以來都是以 『Journal Impact Factor』 來當作期刊可信賴度的指標。

通常發表論文在期刊上的人,都是希望文章能被引用,所以一開始選擇Impact Factor越高的Journal來當做參考書目,也會讓自己的文章再度被引用的機率大大提升。
http://sobakome.pixnet.net/blog
其實這是一體兩面啦!
通常點數越高的期刊,代表他的文章被引用的可能性越高!
相對的,資料也越可信!
由此推知,他審稿的嚴謹度也會較其他點數較低期刊來得高一些!

但不能以點數高的期刊就等同於全是好文章!
舉個最有名的例子,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他的點數很高,但也常見到很多爛文章!
主要是他有個機制,就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每年有在此期刊發表文章的配額!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