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有人喜歡寫書法嗎?

據我所知,現代有些傳統書法家或學者非常排斥另類"搞怪"的書法藝術,
甚至把這些當代書法藝術家摒除於正統書法派別之中。
(明末清初徐渭、傅山....即是)

這些當代書法藝術家以年輕世代居多,
他們大多數從小學習書法,每天端正的坐著書寫,
運用筆、墨、紙、硯,
很溫順地依循老師的教導學習書法。
然而他們也曾思考難道書法只是寫出令人賞心悅目的毛筆字而已嗎?
永遠都是篆、隸、楷、行、草而已嗎?
什麼叫做"書法藝術"呢?

這些當代書法藝術家嘗試從書體發揮創意,也融入新的元素,
跳脫傳統書法美學的框架,將書法結合生活與藝術,
使其不再只是高不可攀的藝術作品,
進而創造新的書法美學。

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


~ 共勉之 ~
承接上篇文章意旨 ~
簡言之:書法 = 生活 + 美學
我的本意是希望書法生活化。
許多人誤以為書法是遙不可及,好難學喔 ~ 其實不會的。
縱使您不喜歡(不會)寫毛筆字,也可以多拿筆寫字。
寫字、寫書法是很有趣的。
而且會愈寫愈漂亮,愈有自信。
這也是一種美學啊 ~
我做得到,您一定也可以。


~ 共勉之 ~


年紀小的時候會跟著長輩一起寫,長大就沒有了。

ksmj0430 wrote:
年紀小的時候會跟著長...(恕刪)
現在也可以複習一下,溫故知新。
輕鬆一下,我今天講個書法故事:

話說隋朝時期,永欣寺有位智永和尚,他是我的偶像書聖王羲之的第七世孫,
他為了勤學書法,把自己關在閣樓裏,並且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
從此他就變成宅男苦練書法三十年。

每當他的毛筆壞掉了就直接丟進資源回收桶,三十年期間總共累積十大桶。
他捨不得這些禿筆被資源回收車載走,於是就在寺廟前面挖了一個深坑,
將它們掩埋起來,並在上面立碑刻字"退筆冢"
同時默哀三分鐘,悼念這些相伴多年的好幫手。

智永和尚後來成為大書法家,每天登門求字的粉絲絡繹不絕,
一不小心把永欣寺的門檻踩壞了,糟糕!佛門聖地,不得無禮。
但是智永和尚佛心來著,並沒有向粉絲請求損害賠償,
他自掏腰包修理門檻,並在上面加裝鐵皮,要求廠商保固一年,
人們稱之為"鐵門限"

智永和尚晚年書寫真、草兩體"千字文"一千多本,
挑選八百本分送浙東各個寺院。哇~ 大師的墨寶耶!真羨慕。
至今"千字文"仍是學習書法的最佳範本。

這就是"退筆冢","鐵門限"的典故。


~ 謝謝,講完了 ~




Susie0711 wrote:
輕鬆一下,我今天講...(恕刪)


感謝分享,長見識了。
這是相伴多年的骨瓷杯 ~
杯身印有毛筆字的詩詞,很典雅。
當時覺得廠商超有創意的,
這與近幾年我構思"書法生活化"的意念不謀而合。
我最近突發奇想欲在牆壁上或桌子上寫書法,但很怕被家人K,
如果使用書法墨汁很難清洗,可能要更換其他介質,再想想......
各位朋友有否"書法生活化"的創意點子,
大家一起發想"玩書法"吧 ~


我最近"玩書法",玩得不亦樂乎 ~

創意發想:
古代尚未發明紙張之前,先人曾在沙土、龜殼、銅器、
石碑、摩崖、石窟、竹簡....上面寫字(刻字),
因此我不想拘泥在紙類材質上寫書法,
嘗試利用不同素材所呈現的質感。
但是無論如何我堅持使用毛筆寫字。

我嘗試利用平滑的素材寫書法,例如:地磚、瓷磚....
更驚奇的是容易清洗(用布或面紙沾水擦拭),可以重覆使用,
節省許多宣紙的費用。
我今天分享我的新創意 -- 利用二塊不同材質地磚寫上"福"字。
(這只是一個idea,不是創作品)

p.s. 電腦螢幕無法分辨材質,顏色也不精準,這是最大缺點。
請注意這是地磚(有點重)。各位書法同好可以嘗試看看 ~








Susie0711 wrote:
我從小學習書法,但...(恕刪)



寫書法會讓人靜下心啊><
我的書法老師告誡:
"不要脫隊玩太久,要回到正統書法之列"。
是喔 ~ 我偶爾也會想念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蘇軾、米芾、趙孟頫....
我非常景仰這些大書法家,他們的作品堪稱書法史的典範。

文字是我們日常生活溝通的媒介,它應該是生活化的,平民化的。
書法藝術則是運用毛筆融合文字、墨象、氣韻所呈現的藝術作品。
傳統書法作品屬於貴族藝術,總是高掛廟堂之上,離庶民太遙遠了。

現代書法家尊崇傳統書法藝術,同時努力開創新局,
使之落入凡塵接近普羅大眾。
他們經常在傳統(保守)與現代(創新)之間擺盪。
這是條漫漫長路。

書法界非常重視輩分。
我只是後生晚輩小小咖,傳統派與現代派中間的夾心派。
目前仍在努力學習中,願與書法同好共勉之。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