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故事:
1966年,紅衛兵掘了他的墓,曝屍荒野,被孩子們踢著玩。他是中國重工業奠基人。
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高等師範學堂、第一個幼兒園。他將武漢打造成中國重工業基地,創建了中國首家系統完備的軍工廠,讓「漢陽造」聞名天下。
他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一生清廉,喪葬費由親朋門生籌措。
他是張之洞。
(Howard Hu 😄)
名人小故事:
1907年夏,毛澤東14歲,他私塾老師也是他堂兄的毛宇居因他偷上山玩,罰他以井作詩:
五言詩:《贊井》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
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只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
從小看出毛的心性。
(Howard Hu 😄)
—————————————//———————————————毛澤東從小就認識了這種封閉式教育的危害性,指出正在成長的「小魚」(小魚喻指小學生們,正處於長身體,長見識的好時光) 被困在四面都是高牆的天井裡,如此這般下去,就永遠也不會真正長大,心靈也不會真正成熟。
後來他所進行的大膽的教育改革中更為突出地表現了出來。比如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學生應該除學習外, 還要學工、學農、學軍、學生們應該走出去,到廣闊天地去,去與工農兵相結合,去與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及科學試驗相結合。總而言之,毛澤東一直反對經院式教育,反對填鴨式教育,強調教育的生動性、實用性、實踐性及革命性。造成了許多荒誕不經的工農兵學員。
習近平的「工農兵學員」學歷也是時代的產物。習近平一生只接受過七年時間的正規教育。
當年習近平為代表的清華工農兵大學生被鄧小平斥責為「清華小學「的產物
習近平一生只接受過七年時間的正規教育
轉貼自:禁聞網
本專欄的上篇文章《習近平口誤是水平問題,口吃就是健康問題了》的最末一段已經提示過了因為習近平最新一次的「口誤」連連,外界媒體從習近平的「實際文化水平」再一次質疑起他的「清華博士學歷」。從本篇開始,筆者將用系列文章依據在中國大陸「合法」資訊平台上或公開出版物中也大都能夠查找到的公開信息,從習近平早年的真實基礎學歷一直介紹和分析到他的「清華博士」學歷的真偽。只要對習近平的「文化和學歷背景」稍有關心的人士都可能已經 知道,與同齡的眾多「共和國紅二代」一樣,習近平的基礎學歷是從著名的高幹子弟學校「北京八一學校」開始的。016年9月9日,習近平曾教師節之際到他的母校北京八一中學(文革前的原名是「北京八一學校」)「光宗耀祖」,被中共官媒連篇累牘地高調宣傳了好一陣子。
一篇《夜讀:北京八一中學是怎樣一所學校》的官媒文章介紹說:北京八一中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47年的晉察冀軍區榮臻學校。這所學校的初衷,是把隨軍的婦女、兒童集中組織、保護起來,使我黨我軍幹部的子女有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為將來新中國的建設培養人才。1947年3月1日,「榮臻學校」正式開學,當時設有小學部和幼稚園。此後,晉察冀軍區機關、部隊、晉察冀邊區政府、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附近軍政單位的子女陸續入學。1949年,晉察冀軍區榮臻學校開入剛剛解放的北平,更名為「華北軍區八一學校」。學校選擇在原清朝禮親王府、同仁堂樂松生花園舊址建設。新中國成立前後,各路解放大軍,南下的、西征的、開赴祖國邊疆的,以及調入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機關的大批幹部年幼的孩子,均選擇在「八一學校」讀書。
榮臻學校建校初期,主要是考慮解決晉察冀軍區機關、部隊子女,同時也包括幹部供養(隨軍)的弟妹、侄輩、孫輩的入學、入托問題。然而,進城后榮臻學校(八一學校)迅速變成全黨、全軍子弟小學是始料不及的……。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和軍隊高級幹部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陳雲、鄧小平、彭真、董必武、李富春、習仲勛、張聞天、薄一波、劉瀾濤、滕代遠、吳玉章、徐特立、謝覺哉、彭德懷、賀龍、徐向前、葉劍英、粟裕、黃克誠、羅瑞卿、譚政、肖勁光、王樹聲、許光達等的子女親屬,也都在這所學校入學。解放軍各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的領導幹部的子女,還有國務院各部委、北京市、地方省委的領導幹部子女全往裡擠。孩子進入「八一學校」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福利待遇」。八一學校管理嚴格,師資優秀,教學質量高,條件待遇優越,共和國的精英們紛紛將自己的後代放心地託付給這所學校。
該官方介紹強調說:在實行供給制的年代,據說唯有八一學校的學生是享受排級供給標準。
這裏所說的「排級供給標準」,指的是當時的軍隊幹部中各級軍官的糧食和服裝供給標準的初始級。按照當時的中共軍隊官銜制度,班長是所謂的「兵頭將尾」,編製上與士兵無異,排長才算「幹部」。也就是說,當年包括習近平在內的所有八一學校的「子弟「們都是吃喝穿,拉撒睡等生活和學習的全部開銷,都是和軍隊幹部一樣,「國家包干」——現在的新名詞叫「國庫供養」。
習近平還在讀小學期間的1964年,八一學校由北京軍區政治部移交北京市教育局,並更名為「北京市八一學校」,至於如今的名稱「北京八一中學」是「北京市八一學校」在「文革」初被解散,日後又被「復校」才取的新名字。該文章還特別介紹說:這裏還需要一提的是,當年的「八一學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一部分犯有嚴重錯誤甚至罪行的幹部,他們的子女同樣可以在學校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絲毫沒有受到歧視。這就是為什麼1962年習仲勛被「打倒」之後,習近平仍然被允許繼續留在該校,直到「文革」初該校被解散為止。
當時官媒的這篇詳細介紹文章發表時還特別配發了一張習近平本人提供的照片《1979年3月1日。習近平和當年的老師同學一起回到學校,參加慶祝建校32周年活動》,照片中的圍繞一位貌似老師的一群年輕男性中的大部分都是穿軍裝戴軍帽。習近平本人則是一件當時流行的草綠色軍大衣和一頂與之相配的軍綠栽絨棉帽。從照片時間上推算,當時的習近平的清華大學「學業」已近尾聲,距他自己也成為「現役」軍人的時間還有三至四個月的時間。
和大部分當年八一學校的紅二代一樣,習近平「文革」前也是住校生。習近平2016年以總書記之尊再回「母校」的官媒阿諛文章之一《「老學長」習近平重回八一學校,有哪些少年回憶?》介紹說:習近平現身校園內第一站就奔向了圖書館內的校史展。這裏珍存著大量的學校老檔案,也記載了「老校友」習近平的童年和少年歲月。在館內一幅學校上世紀50年代的平面圖上,習近平認出了當年的禮堂、餐廳,甚至是他住過的宿舍樓。看到自己的學籍檔案、與老師同學的合影,他感嘆「非常懷念」。八一學校黨委書記牛震雲說,習近平對八一學校校史的了解,甚至超越了她這個研究校史的負責人。
習近平的初中語文教師陳秋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1965年秋季,習近平剛升入初中時,和他的一些小學同班學友都進入一(四)班學習。在班裡,習近平的年齡稍小。
說起來,1953年6月出生的習近平,按照中國大陸人正常的入學標準應該是七歲入讀小學一年級,而按照他當年老師的回憶,1965年12歲進入初中,說明他習近平是6歲入讀小學。他日後的中學同班同學聶衛平等人都是年長他一歲。
聶衛平日後公開出版的個人回憶錄中對習近平頗有著墨。他回憶說:在我的一生中,曾經遇到過四次險情。第一次還是在1968年,幾月我記不清了,那時中學的紅衛兵已經分化成好多派,有四三派、四四派、老紅衛兵、聯動、逍遙派等等,各派之間經常發生一些「派仗」。我本身屬於逍遙派,對那些活動基本上不參加,最多是湊個熱鬧。這時我們班分來了兩個學生,一個叫習近平,一個叫劉衛平,他們原是八一學校的,后八一學校因所謂「高幹子弟學校」被解散,他們才被分到我們二十五中。習近平是習仲勛的兒子,他爸爸當時可是有名的大「黑幫」……。當時班上的人都看不起我們,也不敢沾我們,我們也看不起他們,但是和校外的老紅衛兵聯繫很多,這主要是習近平和劉衛平的關係。
一位當年在北京與比近平初中高一屆的「老紅衛兵」日後撰文回憶說:實際上,從1965年底開始,學習氛圍就有所變化。在中學生中普遍流傳的《青年報》、《中學生》等報紙刊物就緊跟不輟地轉載人民日報社論及其他對《海瑞罷官》和「封資修意識形態」的批判文章。而學校里各門學科的課程則越來越「邊緣化」了,政治學習開始猛增,用上課時間全校聽廣播,聽社論,聽重要文章,還時不時地傳達文件。
……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黨組《關於改革高級中學招生辦法的請示報告》,「廢除現行現行高級中學招生考試辦法,實行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招生」,「推薦與選拔必須突出政治,貫徹黨的階級路線」。同一天,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的通知》說是,」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基本上沒有跳出資產階級考試製度的框框,不利於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針,不利於更多地吸收工農兵革命青年進入高等學校。這種考試製度,必須徹底改革。」
五天後,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這兩個決定,並發表社論《徹底搞好文化革命徹底改革教育制度》。社論說,改革招生考試製度是「徹底搞掉資產階級教育路線的一個突破口。我們將從這裏著手,對整箇舊教育制度實行徹底的革命。」號召「初小可以學些毛主席語錄,高小可以學更多的毛主席語錄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學可以學《毛澤東著作選讀》和有關文章。大學可以學《毛澤東選集》。」 又說:「廣大工農兵、革命幹部和革命知識分子,已經下定決心,要把’夥同和慫恿那些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專家」、「教授」,大量散布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毒素的』牛鬼蛇神統統揭出來,把你們的老根統統挖出來,把你們的「威風」統統打掉,把你們的資產階級的傳家寶統統砸碎。」
當時按照對如上文件和社論的理解,現有的課程要改了,現行的考試不要了。事實上的停課鬧革命也就此開始了。在「黨和人民政府」的偉大號召下,學生們開始貼老師的大字報,目標是平日要求學生嚴格一點的老師。學著人民日報社論的口吻,把那些老師斥為「散布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毒素的牛鬼蛇神」,發誓要「把你們的老根統統挖出來,把你們的『威風』統統打掉,把你們的資產階級的傳家寶統統砸碎。」 老師只能對學生賠笑臉,說歡迎提意見。不僅師道尊嚴斯文掃地,還挨了臭罵和批判。至於到八月份「紅衛兵」登上「造反有理」的舞台後,這些老師的遭遇就更慘了……。學生們每天到學校「參加文化大革命」,充其量只要帶張報紙和一本《毛選》(那時候「小紅書」《毛主席語錄》還沒有問世)。
就是在這樣既無天災、也無戰禍的年月里,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停課鬧革命……。
「文革」前的中國大陸學制是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回顧完如上這歷史的荒誕不經,結合前面引述的聶衛平和習近平初中老師回憶內容中的關於習近平早年「學歷」的相應時段的介紹,得出的正確結論應該是:習近平並非外界媒體所挖苦的「小學畢業」甚至「小學肄業」。1965年入初中,正常情況下當然應該是1968年升入高中,但因為1966年暴發「文革」,隨之有所謂「停課鬧革命」運動開始,所以當時的習近平僅僅是按部就班地讀完了初中一年級的課程。時間段是1965年8月底或9月初至1966年6月。也就是說:在習近平日後成為一名「無比光榮的清華大學工農兵學員」之前,他的實際或者說真實的基礎學歷是初中肄業,再精確一點說就是他當年實際接受的正規教育的時段不過是完整的小學六年級再加基本完整的初中一年級,滿打滿算是七年時間。
在習近平的官頒正式簡歷中,說他是1969年1月參加工作。經歷過當年「上山下鄉」日後又回城工作,無論是直接回城工作還是通過完成「工農兵學員」的「學業」或者通過正常渠道考試入校繼而完成大學,大專或者中專及技校學業再被「分配工作」從而享受「國家幹部待遇」的人士都記得此前被從城市發配「上山下鄉」的時間或長或短,日後都會被計算工齡。所以習近平所聲稱的1969年1月參加工作,其實是他1969年1月開始了「下鄉插隊」的生活。而從1966年6月至1969年1月的這段時間里,他習近平是否也參与過「紅色恐怖」活動,筆者不敢又妄斷,但其初中二年和初中三年的全部學習內容都是毛主席著作,也包括毛主席詩詞和毛主席語錄及人民日報社論則是肯定的。這就是為什麼他習近平在請多公開場合里一旦「引經據」就往往出錯,而引用毛主席語錄或者毛主席詩詞時則全都是朗朗上口的原因,基礎打得好!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習近平口誤是水平問題,口吃就是健康問題了
2018年12月29日
轉貼自:禁聞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誤將「通商宽农」說成了「通商宽衣」,引發輿論熱議。(視訊截圖)本專欄的上篇文章《匪夷所思的習氏「口誤」》中向讀者和聽眾們分析了習近平肯定是從不未知曉中國歷史上還有「通商宽农」的說法,而又因為「日理万机, 夙夜在公」而實在擠不出時間來事先通讀一遍御筆起草的演講稿,才會在照本宣科的時候因為一時眼神不濟,把农民的「农」字,錯認成了衣服的「衣」字,於是「通商宽衣」脫口而出。
筆者撰寫本專欄上篇文章時,又重新聽了一遍習近平當時的G20峰會開幕式講話,注意到他當時是把「通商宽衣」四個字斷開念出的,而唸完「轻关易道,通商—-宽衣」之後,面部表情毫無異樣,依然自信滿滿,足以見得他當時絕對是不以為錯……。
記得此「宽衣」事件發生後,自由亞洲電台和網站曾刊登和播出及時報導文章《習近平讀錯字成網上笑話 網信辦竭力護主》,介紹了一句「包子宽衣——露陷」的歇後語,一度在網上熱傳,以諷刺具有文革紅衛兵背景的習近平不學無術。中共網信辦次日即發出通知,要求微博、微信公號、部落格、論壇、貼吧等互動平台,立即加入對「通商宽衣」以及相關事件關鍵字內容的遮罩,攔截,嚴格刪除有關評論,圖片,視訊和相關資訊。通知還要求,所有網站在設定關鍵字禁發詞時,簡體和簡繁體要同步落實。
而這最近一次公開講話,也就是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念大會上朗讀講稿時又是「誤讀」連連之後,網上有好事者專門整理出一份《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習近平唸錯字一攬表》。筆者對照習近平此次念稿的原始錄音視訊之後,發現如果一定要與習近平較真的話,此「一覽表」的內容並不完全。比如該「一覽表」中列舉了習近平在好幾個地方都把「著(zhuo)重」讀成了「著(zhao)重」,但卻沒有列他習近平在這次宣讀講話時還在好幾處地方都把「召(四聲)開」讀為」召(一聲),等等。
應該說,如上兩例並非習近平的「口誤」,只能證明他平時就是「招」、「召」不分,著(zhuo)、著(zhao)不分,「秀才讀字識半邊」一直認為「招待」的「招」讀一聲,自認為去掉了「提手」傍的「召開」的「召」字,也就是習皇帝召見李宰相的「召」字也應該和「招待」的「招」字一樣,讀一聲,更何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中的「昭」字不也是讀一聲嘛!
「著重」的「著」字本是一個多音字,比如「著裝」一詞中,該字讀zhuo, 如同「穿著」一詞中,不應把zhuo 讀成zhao, 但「著火」一詞中,該字就讀zhao。但有些地方文言,確實也有「著(zhuo)火」一說,從陝西跑到瀋陽找工的農民工們附庸風雅一把,從此便把「穿衣服」說成「著(zhao)裝」,跟著「綏德的漢」進城的「米脂的婆姨」們也學會了「穿著(zhao)打扮」,所以習近平無論是把「召開」的「召」字讀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zhao音,還是把彭國母「衣著光鮮」的zhuo字讀成zhao,實在都是親民的表現,如今因此被外界所詬病,只能說明「被敵人反對的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習近平最近一次「誤讀」連連的事是發生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上。事後有網友評論道:習奧塞斯庫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在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又一次唸錯了字!發明了「金科律玉」、「頤使氣指」等新時代名詞,進一步穩固了其「離開稿子不會講話,念了稿子就是文盲」的光輝偽大形象!習傻包子今天在所謂「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不斷「庸」現。一個小學博士,附庸風雅、庸庸碌碌、昏庸無道、怪不得對「庸」字情由獨鍾,實在是貽笑大方。
也有海外中文論壇上的網友說習近平這次照本宣科是把「頤指氣使」讀成了「衣使氣指」,因為原本「頤」字應該讀二聲,如同「頤和園」,「頤養天年」等名詞成語中,「頤」字有兩個意思,一是指腮幫子,二是保養的意思,但都只是一個二聲讀音,習近平讀成了一聲,自然被聽眾聽成了「通商宽衣」的「衣」字,「通商宽农」的「农」字才是讀二聲呢。
再說了,本來是為習近平御用的《領導幹部容易讀錯的106個字》根本就沒有收錄這個「頤和園」的「頤」字,更何況他習近平已經為自己修改了憲法「依法保障」了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終身制,篤定要「夙夜为公」至「腊炬成灰」根本就不會為自己考慮什麼「頤養天年」的事情。
不過呢,說到習近平的「夙夜为公」或曰「日理万机」,習近平這最近一次的「誤讀」連連,雖然被外界輿論質疑為「真實學歷僅是小學肄業」的原因,筆者倒是有幾分相信習近平似乎是「健康出了問題」的分析。
筆者有一和習近平同齡的醫界朋友,其專業是醫,但對中國大陸時勢政治的關心程度甚至超過筆者本人。筆者把本專欄的上篇文章中的如下一段看法說給上這位朋友:中共政權的紀念或慶祝大會,追悼大會之類,領導人講話都是站立宣讀的。座談會上的領導人講話則都是坐著念稿的。而這次號稱「隆重」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習近平進場入座後全程沒有離席,半句一頓,磕磕絆絆地的語速證明他又是事先沒來得及預讀一次講話……。然後又和這位醫界朋友一起仔細聽、看了習近平這次低頭念稿的整個過程,朋友從他醫學專家角度的分析是:外界把這次的習近平「誤讀」連連有說成是「老年痴呆的表現」,真的沒有那麼嚴重,但與一年多前的習近平站立宣讀長達三個多小時的十九大政治報告是的「老當益壯」相信,現在用「老氣橫秋」形容他並不份,因為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自身肌肉和器官在逐漸萎縮和退化,運動的協調性和速度也在因此逐漸下降,大腦和嘴巴更是如此。如果說他習近平脫稿講話時很難一口氣說出一個整句子證明他的大腦思維能力已經不可逆地明顯下降,那麼他照稿念都念不個整句子,眼睛盯著稿子上的每個句子,每個四字成語都會不自覺地把四個字的排列順序讀亂了,至少可以證明如今的習近平已經是大腦輕度萎縮。
聽罷醫界朋友的分析,筆者也認為就算「衣使气指」、「金科律玉」之類的」誤讀「能夠從他習近平的「小學肄業」文化水平中找到答案,那麼他習近平已經重複過無數遍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一句,居然把「東西南北中」錯唸成「東南西北中」,肯定不是其漢語表態的水平和能力問題。
另外還有一例,日後被全文刊登的習近平這次的講話稿中有如下一段: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相關閱讀: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
這裡先要特別解釋的是,習近平的所謂「中國夢」其實就是所謂的「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以及「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的舊夢重溫。區別是當年的「盛唐氣象」是「八方來貢,萬國來朝」,習近平正在實現的「慶豐氣象」則是以「大撒幣」來「引領世界」。
至於這段話裡的這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句已經被習近平引用過多次,而習近平對它如此「偏愛」, 是因為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發端於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學校的一次演講,講題為《君子》,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二卦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
2012年6月習近平以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國家副主席和「學長」身份視察清華時第一次知道清華大學還有這樣兩句「校訓」,隨命秘書當即尋找出處,隨後便對清華學生代表聲稱這兩句校訓是他進清華第一天即被當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銘」,完全忘記了他「考入」清華大學成為工農兵學員的時間是一九七五年,當時的文革清華當局怎麼會向工農兵學員們灌輸「封建四旧」的東西。
與醫界朋友一同聽、看了習近平這次改革開放紀念大會四十週年的低頭念稿子的過程,發現的另一個習近平已經因為一度程度的腦萎縮而導致「口齒不清」的例證就是他在讀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一句對他來說不但早已是耳熟能詳而且一直都是脫口而出的「清華人」的「學養」之證時,居然哆嗦著他的頤—-也就是腮幫子,楞是把「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五個字讀成了「….,君子以不想—-自—-自強不息….」
有興趣的讀者和聽眾們不妨也上網調出習近平的「最新口誤」視訊,一起觀察和分析一下這次的習近平到底是「口誤」還是「口吃」。
低著腦袋一句一頓甚至是數字、最少時是兩字一頓地念稿子還是不斷出錯,「口誤」的部分要麼是因為心不在焉,要麼確實是因為「小學肄業」水平。「口吃」的部分似乎應該從健康角度找原因了。
說的清華大學的校訓居然成了習近平的「座右銘」,就應該進入習近平的清華博士而且還是「法學博士」的討論內容了。
因為習近平最新一次的「口誤」連連,外界媒體從習近平的「實際文化水平」再一次質疑起他的「清華博士學歷」。說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正在上中學的習近平離開學校,前往西部陝西省農村插隊。1976年,和當年很多同輩一樣錯過了近十年教育的習近平被推薦進入清華大學。「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取消了全國高等院校的考試。
從1998年到2002年,習近平在清華大學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並獲得了一個法學博士學位。一些批評人士懷疑,習近平的論文可能存在剽竊或由他人代筆。他們對習近平的學術能力提出懷疑。習近平本人從未對這些爭議發表過評論。
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留待下篇文章詳細介紹和討論。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