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場上,真正上演著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奮鬥苦練真正應驗【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就只為在此舞台發光發熱,而我國家隊也再傳捷報:
中華隊/台灣射箭男團東京奧運摘銀 追平隊史紀錄【更新】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65004.aspx
而一向成為奪牌熱門的韓國隊究竟如何能如此無往不利呢?
有人如此分析:
每到奧運前夕,往往會有國際媒體以專文來報導韓國射箭國家隊的訓練方式。也許很多人聽過夜間的墓園、人聲鼎沸的棒球場都是他們的訓練場所;甚至「把蛇放入選手衣服內」來養成「處變不驚」能力的說法,亦不斷在國際間流傳。儘管有些說法隨著時代或許有些差異,然而這些報導或猜測的背後,流露的都是對韓國射箭國手們心理素質的高度肯定。從人才養成、培育到實戰經驗的積累、心理狀態的建立,究竟韓國是如何在射箭項目中奠定難以撼動的地位,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而昨天就看到有這個花絮新聞時,也簡直有點不敢置信:
東奧/連9次奪冠秘訣!南韓射箭女團「訓練術」大公開 網笑:根本忍笑挑戰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726W0065?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InArticl
而說到射箭,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上早就有記載:
射箭是六藝之一,是每個成年男子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不管是平時上山打獵補貼家用,還是戰場上立業建功,箭術都是一個很實用的本領。特別是在戰場上,作為最早的遠距離攻擊手段,不管是偷襲還是強攻,都比刀槍劍戟要安全而穩定的多。
而我從小就聽老師說過,一個人拜師學藝練習射箭的故事:
射箭老師並沒有直接教他如何拉弓射箭,反而叫他先回家學習 眼睛不能眨,這個徒弟果然回家就盯著老婆的織布機的梭子看,眼睛練到東西近於前,而能面不改其色、也不眨眼的境界,於是老師又叫他要練把【小東西】看成【大東西】的本事,於是他看了數年,可以把針眼的孔看成如輪胎的大小,老師才對他說:
你的功夫已練成了,你可以射箭了!
當時年紀輕、經驗少,以為老師的話有點誇大,沒想到如今用網路搜尋,還真的找到這篇文章:
百步穿楊,古代神射手的箭術都是如何練成的呢?我們來一窺究竟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oplnp46.html
但中國古諺有云【師者必留一手】,而有些技藝甚至有 家學不外傳 的家規,於是本是我古老傳統的技藝,至今竟然在外邦發提光大,而更有趣的是 各國還競相爭聘 韓籍教練來提昇射箭技巧,這讓韓籍教練之身價簡直是 水漲船高 了!
坦白說,有些技巧還真的 遠來的和尚會念經,以我的學習過程,也真正應驗這句話,以 蠟雕 為例,我也曾上過 社區大學,但授課老師開宗明義的說:
我主攻金工,這門課是打鴨子上陣。
但金工和蠟雕二者之差距,真的不下十萬八千里,我學了一個初階班後,班長一直再邀我上進階班,我敬謝不敏,因為我寧肯花貴高昂的學費北上找到一位喝過洋墨水的老師習藝,所謂的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深 ,這時真正體認到專業和兼差的道行真的何只【天差地遠】了。
所以總歸一段話:
師資之堅強與否,是啟蒙您進入該技巧的引領者,但 【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還是要靠個人不斷苦練,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日分享圖片:
早安~開心微笑
我不是胖
只可愛到澎脹
窩在家的成果
其實它不是窩在家澎脹的,它應是 帶著嬰兒肥的水鶇寶寶?
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