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台文系所是政治產物,(恕刪) 算了啦他們喜歡這樣作,就給他們作。我們沒有明確的證據說台文系沒有單獨設立科系的價值與條件。給這個科系一個設立的機會,讓他們嘗試一下,至少給過機會與幫助。反正學術自由,有念的價值,自然有人去。缺乏價值的話,硬撐也不長久。
費姆特 wrote:記得有位哲學所的學生設立一個部落格,人氣還蠻高的。記得部落格名字是:“哲學哲學雞蛋糕”—————————分隔線—————————題外話,許多文史哲背景的學者政治立場都傾向泛綠,能說善道的周偉航也不例外。記得以前系上有位老師是耶魯哲學博士,他博士班主攻倫理學,其政治立場是深綠的,但很妙的是他在課堂上罵DPP罵得比KMT還凶。當時由於罵扁政府罵得太兇,他在國內大專院校待不下去,跑去國外教書,現在反而是劍橋終身教授。...XD 大哥,你這個故事怎麼這麼奇怪的?很難想像耶。
imhung wrote:問題是教育資源有限,二十幾個台文系所的資源,不論是給其他科系用,或是給中小學使用,都不無小補. 提倡政治正確,是可以贏得選票的,特別是台文系這種有高度政治意義的科系。拿錢補助其他科系或者補助中小學就一定對於選票的爭取有幫助嗎?他們可以高聲倡議這是深耕台灣文化的表現,深耕台灣文化有錯誤嗎?選舉的時候,誰會清楚地記得拿錢補助其他科系或者補助中小學是民進黨?
DandelionJack wrote:他們可以高聲倡議這是深耕台灣文化的表現,深耕台灣文化有錯誤嗎? 基本教義派人數通常不多,但是韌性一流,絕不退讓,往往能主導政局,塔利班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DandelionJack wrote:你這個故事怎麼這麼奇怪的?很難想像耶。 這位教授是耶魯哲學博士,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是美國國家院士,即使台灣的大專院校不聘請他,以他的學術水準海外學校可是搶著要。他之前在莫斯科大學任教一陣子,才去劍橋大學。
DandelionJack wrote:幾乎大部分的國家都有哲學系,喜歡的,想念的就去念。哲學系的出路是大家都清楚的,沒人強迫某位學生要念。這是一個自由的選擇。 哲學系在台灣的大學的文學院,更冷門,卻不常聽到有廢系的新聞,前陣子去離家不遠的部落的自行車道騎腳踏車時,看到一間新開的烘培坊,有以藥學系為主打的學校送的花籃,學校為招生真是用盡心機,和選舉綁樁有什麼不同呢?沒有融入部落生活的智慧,畢業後拿到的文憑,也只是一張廢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