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盧魚 wrote:如果譯者和出版商不是當文學作品來處理一項譯著, 而將它看成一項生產線上的商品, 在追求量大與效的壓力下, 譯者是不可能有那般細緻的心思與情境去了解與體會原著的內容的. 那樣譯出來的東西自然生硬沒有情感.... 日本就花很多心思在翻譯上,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日本人英文不好,就得花費大量心力翻譯,提高國民素質、開拓國民眼界台灣人英文能力比不上印度、新加坡、香港;對翻譯抱著粗製濫造的態度,政府又拼命保護這些草包出版商,只能嘆一口氣,政府到底抱著什麼樣的心思經營台灣呢?
Wesley Hsu wrote:翻譯不只英文要好,中文也要好,有時候會覺得翻譯者中文不知道哪學的? 同感~~最近看過幾本翻譯小說,幾乎看不下去,現在都沒翻譯人才了嗎???老一輩的 倒是有一些很讚的,最欣賞翻譯家沈櫻的作品,她不只翻譯意思而已,而是把整部作品的精神翻譯出來,翻的最有名的是褚威格的作品"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建議有心走翻譯路線的, 不妨去讀一下她的作品...還有林瀅 小時候看他的翻譯作品"步步驚魂","奇幻人間",至今印象深刻老一輩的翻譯人才已經凋零, 但他們的翻譯功力,值得後輩學習...
kegabu wrote:可能外語很厲害,但中文普普,這樣當然翻不好.. 其實台灣很不重視中文教育以前為了翻譯還苦啃過中文寫作,有時指出一些譯者中文文法問題,他們還會不高興。大家對中文的想法,就是會看報紙就等於會寫中文了,很輕視前陣子教改(其實是文革)廢除作文,對中文寫作傷害更大。不要說專業翻譯,連一般公司行號找年輕人來寫文件,都寫得不知所云。年輕人不好找工作,與廢除中文寫作有不小關係
Lisa_Hsu wrote:不要說專業翻譯,連一般公司行號找年輕人來寫文件,都寫得不知所云 作文其實是一個人的基本表達能力,不要認為它不重要,在職場裡考驗最多的就是這項能力,例如 將企劃案文字化的時候,如何言簡意賅掌握精要;又如考高普考的時候,必須論述,講得頭頭是道,也是在考基本作文能力..這麼重要的作文 竟被忽視了,有時覺得連媒體記者寫的新聞,都有點不知所云哩,是忽略作文的後遺症???
我覺得, 翻譯也是寫文章如何將作者的意思, 甚至情緒及意境都表達出來, 那才是真正的功力記得那位前輩說的, 信, 雅, 達現在連翻釋書都講究速食, 書商就把品質降低了以後, 該有個退書條款, 原作沒問題, 但你書商翻得太爛, 讀者有權依此退書, 取回10~30%書款讓出版商知道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