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何時立法?
之前新聞報導.新店94歲老翁.因久病輕生.
自21樓住家.跳樓身亡.有外勞看護找不到人.
才從被打開的窗戶.看到地下有老人墜死才報警.
從這一起死亡事件.又告示我們應早日立法安樂死.
TVBS新聞網.
快訊/新店9旬翁21樓墜落 臟器外露、頭骨破裂當場死亡.[節錄].
李昱菫.2023年7月30日 週日 下午3:31
今(30)日下午1時許,新北市新店區發生一起墜樓案件,一名94歲的男性於21樓處掉至1樓地面,當場臟器外漏、頭骨破裂。消防人員獲報後趕抵現場,發現老翁已經明顯死亡未送醫.舉了解,案發時只有老翁和外傭在住家,初步排除外力介入.
新北市消防局於今日下午1時3分許接獲民眾報案,指稱在新店區環河路上,有民眾發生墜樓意外,消防人員緊急趕抵現場,轄區警方趕緊拉起封鎖線,進行採證調查。
據了解,死亡的94歲武姓老翁原本是和外傭在住家,但外傭打開房間門卻找不到老翁,僅發現窗戶開著,往外一看驚覺老翁於21樓處墜落至1樓.
別當大胃王.
比賽害健康.
日昔女冠軍.
三十歲病亡.
免費吃到飽.
也別來這套.
違反食安規.
胃腸要顧好.
大胃王女星高橋知奈里驟逝!生前4病纏身 罹患厭食症瘦成紙片人.[節錄].
FTNN新聞網
更新時間: 2023年7月30日 週日 下午6:09記者蔣巧薇/台北報導.
日本大胃王女星高橋知奈里驚傳過世,享年30歲,親友哀痛證實噩耗,但卻沒有透露死因,據悉,她生前4病纏身,除了患有厭食症外,就連肝臟也出了問題,高出正常值近40倍,2022年底又因脊椎壓迫性骨折住院治療2週,甚至在綁上護具時,還可以清楚的看到她已瘦成紙片人。
日本大胃王女星高橋知奈里驚傳過世,生前罹患食症瘦成紙片人。(圖/高橋知奈里 IG)
身材瘦弱的高橋知奈里,有著驚人食量,平時還有抽菸喝酒的愛好,她曾在社群上告訴大家自己患有厭食症,更在2022年12月時在IG上透露,肝指數平均值是70,但自己的檢查結果卻是2700,高出近40倍,且因患有脊椎壓迫性骨折和厭食症,所以必須要暫時戒酒及住院治療。
網圖資料轉貼:

飲食過量傷身體.
胃腸負擔受不了.
醫生告誡七分飽.
養生之道要知曉.
今日新聞NOWnews.
3碗白飯+炒羊肉吃完免費 他喊:下次不敢了.[節錄].
記者徐銘穗/綜合報導.2023年7月30日 週日 下午12:48
新北三重有家熱炒店發起,只要當場吃完「3碗白飯+一盤炒羊肉」結帳0元,吸引不少人朝聖挑戰,有人吃完後肚子撐到不行,秒喊[下次不敢了!]
原PO在PTT省錢版分享「新北三重吃完三碗飯免費送一盤羊肉」的活動,挑戰有兩前提,一要在晚上8時30分前,二則是要坐在店外騎樓挑戰,有工業大風扇,但沒有冷氣。在年齡限制上,未滿10歲、超過90歲都不能參加。
挑戰也依碗的大小分三大類,一是「子碗」,三碗白飯吃完者,任選炒羊肉一盤;二是「父碗」,三碗白飯吃完者,任你吃;三是「碗公」,三碗白飯吃完者上述任你吃,可來三次更附上羊蛋蛋一碟。
經過一番努力,原PO真的嗑光白飯與羊肉,店員還熱心表示「一個人可以參加三次」,結果嚇得原PO拒絕,坦言太撐了「下次不敢了!」他附上帳單證明,3碗白飯30元、沙茶羊肉180元、薑絲羊肉180元,而前面兩項顯示為招待就扣了210元,最後只花180元。
1.節儉度日.
老年夫妻節省過.
一個饅頭分二半.
老公老婆吃一片.
喝杯麥片補營養.
詳細釋義:
節約儉省。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蓋聞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富民之要,在於節儉。”
唐 白居易 《太平樂詞》之一:“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
《英烈傳》第六三回:“大抵嘗歷艱難,便自然節儉;稍習富貴,便自然奢華。”
2.高官富足.
幫主一人嘗好料.
吃法國菜喝紅酒.
身材變形變胖貓.
一身肥肉好多油.
詳細釋義:
經濟寬裕;富足。
宋 徐鉉 《稽神錄·蔡彥卿》:“﹝ 彥卿 ﹞復掘地,獲銀數千兩,遂致富裕云。”
柔石 《二月》:“家境稍富裕,就不愿做冒險的事業,
長照悲歌.
這篇專文報導.看了之後.
心有氣氣.哦不.是戚戚喔!
政府不太用心.也缺少關心.
讓特殊個案的長照家庭痛心.
風傳媒:【新新聞】.
7歲女童淪台灣「長照邊緣人」:產檢也篩不出的病,如何讓他們一家人生劇變?
謝孟穎.2023年7月31日 週一 上午9:30
「小鯨魚從出生全身都不會動、到現在可以扶著站幾分鐘,印證辛苦是有回報的,孩子的笑容會告訴每一個人,她活著很有自信、很有價值……這樣的孩子,為什麼不給她機會呢?就算一學期只能上學10天,我們都很珍惜耶!」
沒有任何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有疾病,但確實,在台灣有太多被隱形的「重症兒童」──今年7歲的小鯨魚(化名)很愛笑、喜歡自拍,任誰看到那笑顏或許都會感受到家人滿滿的愛,愛的背後卻幾乎是小鯨魚媽媽多年苦撐、幾近崩潰的辛酸付出。
小鯨魚媽媽在38歲時懷上孩子,身為高齡產婦,該做的產前檢查當然是都做了,卻也從未料到自己跟孩子都有罕見疾病基因──從小鯨魚出生起,媽媽就要學習氣切抽痰、抽鼻涕抽口水、鼻胃管餵食方法、消毒造口、各種儀器清潔等,一次照顧都是3小時起跳、無限循環轟炸。
生病的小鯨魚,多數居服員不願接、多數學校不敢收,不僅成了「長照邊緣人」,連要受教育都有難度,媽媽也因為照顧孩子而無法找工作、家庭卻要負擔最高一次14萬元的住院費用,曾經因為多重壓力數度有輕生念頭。這樣的重症兒童家庭並非個案,他們也想問政府,要讓他們獨自苦撐到什麼時候?
2023年6月份,一則「勵志」報導登上各大媒體──患有極重度腦性麻痺患者陳銘哲,歷經苦讀30年終於取得博士學位,背後是大姐陳秀玉的長達30年的「伴讀」付出,從國小開始每天都揹著弟弟上下樓、在校各種照護,一步步陪弟弟取得博士學位。弟弟畢業典禮這天,台中市長盧秀燕還特地錄製祝賀詞。
姐姐的無私奉獻或許賺人熱淚,然而在家有重症兒童、也曾被這個家庭鼓勵過的家長Ryan看來,感受更多的是心疼與憤怒,她在臉書社團發文提到──
「一個姐姐到校伴讀30年,是多麼辛苦、多麼犧牲自己的事情。她沒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能像一般青春女孩一樣去約會、旅行、看電影,和朋友聚會,也沒有時間成就自己的家庭……在頒獎給她的同時,政府有沒有反思,為什麼連續30年政府都沒有任何作為,而是要姐姐到校陪讀?整整30年,各位爸爸媽媽有想過要拋下自己的工作陪讀30年嗎?即便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家中生計要交給誰?家中的手足又是誰來照顧?還要再犧牲另外一個姐姐嗎?」
Ryan的孩子出生起就有氣切管、胃造口,儘管她自認不是最辛苦的家長,她很清楚「孤立無援」是什麼感受,媒體與政府往往只能看見「勵志」的重症家庭故事,卻很少過問他們在「勵志」以前的辛酸,以及還未能走到這一步、在日常生活裡苦苦掙扎求生的其他重症家庭。
重症兒童的成因很多,並不是做好產前檢查就能百分之百預防的──小青蛙媽媽(化名)是腦性麻痺兒童的家長,見過有孩子因為心臟驟停而腦受損、出生後因腦膜炎與高燒而損害大腦,至於罕見疾病,小鯨魚媽媽是生了患有罕見疾病「肌肉強直症」的孩子以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基因缺陷。
孩子出生前,小鯨魚媽媽就深知自己長年開骨科手術、走路不便、還是在38歲懷孕的高齡產婦,該做的產前檢查與基因檢測都做了,怎樣也沒想到孩子會早產、一出生就呼吸窘迫做氣切手術、往後來來回回加護病房與手術室:「產檢也無法確知全部的狀況,該做的正規檢查我都有做、羊膜穿刺什麼的,但如果你全部基因在產前檢查完,100多萬跑不掉……」
小鯨魚出生起,媽媽就開始面臨一連串考驗,例如照護技術。第一是必須觀察孩子狀態,包括臉色、唇色、呼吸是否急促太喘、有沒有胸凹,再來是執行日常照護,包括氣切抽痰、鼻腔抽鼻涕、口腔抽口水、鼻胃管餵食方法、姿位引流拍痰方式、呼吸管路滑脫回復、洗澡、消毒造口、綁上氣切帶、時常檢查及更新Y型紗布(以保持氣切造口周圍乾燥)。
小鯨魚媽媽也學習了生孩子以前從來不知道的儀器用法,包括:氣切管滑脫時如何緊急插回氣切管、鼻胃管滑脫時放置鼻胃管方法、定時量測耳溫、血氧機使用、呼吸器使用及操作警報解除、呼吸氣管路消毒、潮濕瓶使用及補充蒸餾水、製氧機使用及清潔、化痰機使用、抽痰機清潔等。
沒有任何一個母親希望孩子生病,孩子生病時,親戚長輩卻時常覺得都是母親的問題,小鯨魚媽媽因此遭受諸多批判,她坦言,孩子出院的前半年,可謂精神崩潰狀態──嬰兒3小時就要管灌餵食、吐奶時要洗澡與清潔氣切造口,忙完以後差不多3小時了,要又開始灌食,無限循環疲勞轟炸:「如果家中沒有任何家屬可以協助,主要照顧的人會有過不去的時候,很容易因身心精神狀態不佳而有複雜情緒,因而有尋短念頭……」
外籍看護想換工作、居服員與學校不敢接 制度讓氣切孩子淪「照護人球」
此外,還有孩子的緊急狀況判斷、就醫的高昂費用(一次有3–8個門診要追蹤、交通費、一次最高到14萬元的)、復建、營養補充品與各種醫療耗材等,重症家庭除了緊繃的照護壓力以外,金錢花費也是難以迴避的現實問題,但為了照顧孩子,常常有個家長必須犧牲工作、24小時照顧,連過往全家出遊的休閒娛樂也都沒了。
繼續閱讀報導
即便孩子適用長照制度,居服員依法規也無法獨立執行侵入性治療(例如消毒氣切管、鼻胃管、胃造口等)、除非經過特定課程訓練,何況居服員也不一定想來照顧重症孩子,小鯨魚媽媽嘆:「通常居服員一聽到氣切就不想來了,他可以選擇啊,賺一樣的錢,為什麼要選難照顧的個案呢?」
那聘請外籍看護呢?家有腦性麻痺孩子的小青蛙媽媽表示.錢就是一大問題:[就算外籍看護的薪資已經比台籍看護低很多.你要讓他住、讓他休假.加上食宿水電費,一個月還是會多3萬元支出,等於多一個人住的成本.]
即便真的願意花一個月3萬請外籍看護,小青蛙媽媽也心知肚明,照顧重症孩子的辛苦,不是每個外籍看護都願意承受:[我們家外傭來的時候,我們都必須從頭開始教他怎麼照顧孩子,但還是會面臨一直換人的狀況……大部份都是期滿就不做、來一陣子就說要提早解約,外籍看護想轉廠工也很正常,如果去工廠的話有正常上班時間、不用承擔照護壓力.]
重症兒童的家長,就是在這樣幾乎沒有喘息空間的日常裡苦撐著把孩子養大,好不容易到孩子可以去上學了、看似可以多一點空間了小鯨魚媽媽接下來要面對的狀況,卻是孩子成了教育體系的「人球」。
即便當今教育體系有所謂「教師助理員」的存在.協助學校老師照護特教學生.小青蛙媽媽說,依法規要有15名特殊學生才會配一名正職助理員.頂多領最低薪資.未滿額就是走時薪約聘制.寒暑假也沒工作沒薪水.[一般學校不會有15個特殊學生.就算有.也不會每個學校都能到一周40小時的工時。]
這薪資條件已經很難找到助理員了.更困難的是照護重症孩子時的法規與壓力問題,小青蛙媽媽說,自己孩子有氣切口.要抽痰.鼻胃管需灌食.照護起來的技巧已經臨近護理師.加護病房等級,如果發生胃食道逆流、肺炎、有痰卡在肺裡等意外,不是每個助理員都能承擔.也因此學校尋人困難,會希望家長陪讀、自備外籍看護陪讀。
即便小鯨魚智力發展正常、小鯨魚媽媽也希望孩子可以跟其他同年紀的孩子互動,甚至小鯨魚的身體有能力自己咳痰、咳了在氣切管外面抽掉就好,其實不需要在學校隨時抽痰,但小鯨魚還是無法就讀在家附近的學校,因為學校會怕:「如果這間學校沒有專案護理師,大部份都不敢收小鯨魚這樣的孩子,一般人可能會以為校護可做這些事,但其實他不會、專業能力與職務上都不會做,因為校護是歸體育及衛生保健科管,不是特教科.」
小青蛙媽媽補充,校護平常要包辦的校內行政事務已經夠多,主要責任是保持全校學生健康狀況,安排牙齒檢查、打疫苗、測量身高體重等,要請校護照顧重症孩子,實在是太難了。
一般學校的特教班實在難以承接像小鯨魚這樣的重症孩子,畢竟特教班容納的孩子有各種狀況,例如自閉症、癲癇等,即便人力配比是2個老師帶8名孩子,狀況太多了,老師光是要應付孩子突然癲癇發作、或某些特殊孩子突然失控打人就已經心力交瘁,誰敢收重症孩子呢?
即便如今台北市有4所侵入式重點學校,包括文山特教、台北特教(位於天母)、中山國小、蓬萊國小,這4所學校有額外聘請專案護理師指導照護有各種管路與造口的重症孩子,小青蛙媽媽提醒,某些學生就是離這些學校很遠、會有交通問題,「我們無法集中重症兒童啊,我們之前統計,1–18歲的重症兒童大概有1萬5千人、平均分佈在每個縣市,你無法把集中他們吧?」
特殊教育學校收的孩子可能包括智力障礙程度嚴重、肢體失能程度嚴重甚至無法言語者,小鯨魚雖然智力正常,如果被安排進入離家較近的文山特教,就會面臨很難跟多數同學互動學習的狀況,如果希望孩子跟同年齡的人一起互動成長,小鯨魚媽媽只能選擇中山國小.問題是.真的離家太遠了。
「教育局沒有任何人知道,有氣切的孩子從家裡出發到學校,到底需要多少時間、7點半到學校必須幾點起床.」小鯨魚媽媽說,如果7點半要到校、車程1小時,雖然看起來6點半出門就好,出門前當然還有諸多準備──最基本的,早上起床要化痰30分鐘、化完以後要拍痰10分鐘、抽痰,也要協助孩子盥洗刷牙,接著整裝、換衣服、穿矯正鞋,又因學校沒有流質早餐,孩子必須吃完早餐才能出門,算算大概必須清晨5點就起床。
這中間還不能有任何突發狀況,例如孩子吐了不只要洗澡、還要全套消毒造口,加上準備儀器與藥物等,家長可能4點半就要起床了,也因此,小鯨魚媽媽真的很希望能讓孩子臨近就讀,雖然很難實現,但在台北市12個行政區各安排一所學校有護理師,真的那麼難嗎?
政府規範孩子必須受教育、小鯨魚也已經因為強迫入學條例申請緩讀一年,但至今,小鯨魚還是難以找到可以好好讀書的地方──這不只影響孩子,也影響了一整個家庭。
談起希望政府提供重症兒童家庭什麼協助,小青蛙媽媽直說,第一就是必須讓家長可以出去工作──一份薪水養一個家庭,連養一般的孩子都不太夠了,何況是重症兒童家庭的驚人開銷?即便小青蛙的發展狀況與小鯨魚不同、年紀10歲心智發展卻停留在1個月大,小青蛙媽媽強調,就學年齡的孩子依法規來說就是應該在學校,這是政府必須處理的問題。
部份民眾看到長照悲歌就會嚷嚷安樂死政策,但,誰有資格替孩子決定他該不該死?小鯨魚媽媽一路看著孩子成長,看著孩子在照護下從完全不會動到可以扶牆站幾分鐘、看著孩子喜歡自己的生活照片、看著孩子喜歡學習的樣子,沒有人想放棄孩子,只是需要支持。
「一個重症孩子的家庭,有時也不只是孩子重症,我是為了尋找小鯨魚的病徵才發現自己也有罕見疾病,家庭功能也會更為脆弱.[政府如果只單看身障個體、沒有把整個家戶概念放進社福考量,就會產生很多長照悲歌。]小鯨魚媽媽最後如此說。
笑話不等於幽默.
冷笑話也非幽默.
華人比較缺幽默.
華人幽默作家逝.
灣區知名幽默作家 吳玲瑤矽谷辭世
世界日報.2023年8月1日 週二 下午2:17
【本報訊】灣區知名幽默作家吳玲瑤於7月15日晚上在矽谷辭世,享年72歲。
吳玲瑤是西洋文學碩士,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十屆會長,著有「明天會更老」、「美國孩子中國娘」、「女人的幽默」、「比佛利傳奇」、「幽默酷小子」、「生活麻辣燙」等56本書。
1976年,世界日報在美國創刊,她找到了發揮文藝創作的夢想天地。此後的50年,美國每一個城市,都有她的粉絲、讀者、聽眾、觀眾。
五十年來,她以幽默機智的文筆,撰寫出了海外華人生活中各個層面,形形色色、點點滴滴,道盡了每個人心中深切的感受,引起共鳴。她成為了海外最受歡迎的暢銷女作家之一,死忠讀者深入各階層,被譽為海外華人半個世紀的幽默代言人。
她在世界日報和其他平面媒體長期有專欄,影響深廣。研究這一代海外留學生歷史,她的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資料。她曾主持電視台「文化麻辣燙」節目,極受歡迎。經常受邀在北美、南美、歐洲、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巡迴演講,頻頻打破當地演講會出席人數最高、笑聲最多的紀錄。
她受歡迎的專欄包括世界日報「幽默過日子」、聯合報「辣媽在美國」、星島日報「幽默人生」、國語日報「孩子的幽默」以及中華日報、上海新民晚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等。她的「幽默精采語錄」深植人心。「明天會更老」被狂傳轉載上億條。
她是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創會理事長,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創會副會長。曾獲海外華文著述首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林語堂幽默散文獎。作品入選台灣高中文選,為台灣教育部好書推薦。
她與世界日報淵源特別深厚。從1976年創刊時開始,不但是老讀者、老訂戶,更是多年來文藝版的長青作家,從洛杉磯到舊金山從未間斷。由於文字因緣,她和聯合報、世界日報的文藝版主編,都成為多年的好友。
她的先生,電腦博士及作家陳漢平說:「玲瑤是我一生的愛,是我生命中永遠的春天。她帶給我幸福美滿的人生,是我的伴侶、我的知音。她的美麗、智慧和善良的心,永遠留存在我心中。也會永遠留存,在家人、文友、讀者、聽眾和海外華人的心中。我曾寫過兩句話送給她:五湖四海,我何幸運。千山萬水,有你同行。」
].
關於幽默:[維基百科].
幽默(Humor),意為滑稽、詼諧。此詞源於林語堂在晨報副刊中撰文章自英文「Humor」一詞音譯,指使人感到好笑、高興、滑稽的行為舉動或語言,與「風趣」含義相近。幽默感則是運用或者理解幽默的能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