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孤獨寂寞得難受,但是既沒有能量去社交又沒有親密的人能給你溫暖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锅小然
知乎记录饮食文字,哔站首发烹饪视频,菜谱图文在同名公众号。我講三個消除自己孤獨的方法。這三個方法很普通,沒有稀奇古怪之處,沒有數據分析,也沒有心理學的角度,就是我自己處理自己孤獨寂寞的方式,對自己起了很大改變,分享出來,希望能對部分讀者有些許幫助。
大學生任誰都經歷過高三,煎熬奮斗倒計時。多數人面迎朝陽,沖過紅線,邁進自由的大學。
少數人跪倒在途中,在陰影裡哭泣,我就是復讀的那一個。兄弟朋友的離開,父母的悲傷,我開始領略孤獨的滋味。
一群玩過幾年的同學+死黨,喜歡上其中一個女生,暗戀了四年,讀書心恍恍惚惚,高考前,掏出人生第一次表白,遭拒。關系僵了,寂寞侵蝕著之後的每一個夜晚。
知乎不是情感宣洩的地方,這些私人故事不做細節描述,逛久了知乎,情感這東西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方式,免得在這裡爭論對錯。
我直接說我是怎麼解決孤獨和寂寞的。
一、聽.讀.寫
逃不出孤獨和寂寞,那就去讀懂它。
當你極度孤獨的時候,無論周圍安靜或者喧鬧,你只聽見自己的聲音,這是真的。只是大部分人被禁錮死在狹隘的圓圈裡,導致過度悲傷,很容易得抑郁症。
在沒有社交和他人的溫暖時,你必須走出這個圈,雖然走出圈你還是一個人,但是起碼圈外有物啊,有大自然,更有書這個世界。
我開始去聽,聽周圍細小事物的聲音,水滴聲,風聲,機械聲,摩擦聲,敲擊聲,似乎都被放慢,然後聽聽自己內心的回響,你會感到安心,這是走出孤獨圓圈的第一步。
接著,我逐漸以書為友,讀了大量名著和周國平的書,還有洗滌心靈的《瓦爾登湖》,對自我世界的思考不斷加深,建立起了內心相互溝通的多方世界,說白了就是自導自演獨角戲,腦子是導演,心便是舞台。
於是乎,我經常被忘我地沉浸到書中的世界去,有時候為小說裡某個人物的台詞拍案叫絕,覺得直擊心靈的段落我便不知覺的摘抄下來,並在旁邊立刻記下自己當時的感受。有時候會畫表情、畫簡筆漫畫來形容自己的真實心情。
練習冊堆滿了我的激勵自己的「名言」,讓自己開心的段子,還有各式各樣標注心情的表情。
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再是聚會、唱K、閒聊(因為根本沒有人陪我),而是習慣了寫。
不僅僅是記錄讀書筆記和感悟,我也記錄自己做過的有意思的夢。在身邊親近的同齡人參加社團活動認識新朋友的時候,我在復讀,眼裡只有練習題和黑板,日復一日枯燥無味的三點一線,沒有手機,拒絕了上網。生活有些超越性的變化,也就是夢境了。記錄夢境,也是我脫離孤獨的一種方式了。
這是豐富自己的方式。
二、夜跑
家離學校比較近,晚自習後騎自行車回家,會經過後山,會停下來跑步。這裡隔很遠才有一個暗淡無光的路燈,只有寥茫的田野,和深不可測的黑樹林。所幸修的山裡路是大水泥道,跑起來比較安全。沒有嘈雜的汽笛聲,沒有眼花繚亂的霓虹燈,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整條路都是我的,我融入在這濃稠的黑暗裡。
喘息,咆哮!自由自在。
以前,我很討厭跑步,體育課操場一圈都要穿過軸線跑。
孤獨,讓我愛上大汗淋漓的感覺。
以至於我後來上大學,也養成了夜跑的習慣,接觸某些運動APP後,有過連續每晚跑10公裡的月記錄,哈哈居然也熱愛上收集線上跑獎牌。(喂喂!題外話了)
這是自己發洩的方式。
三、全心全意為自己做飯,認認真真吃個飯。
大學真是個美好的地方,參與大學各種社聯舉辦的活動,投進人群,經常性得需要組織、交流、合作。但有時候也免不了孤獨,離開家人的孤獨,獨立生活的孤獨,舍友關系不融洽的孤獨,專業不對口的孤獨,思考未來的孤獨,這些都會在某些時刻,湧現出來。
對於經歷過二次高考的我來說,除了讀書和夜跑,就是放下所有,為自己做個飯。
為什麼是做飯?因為我是吃貨啊!
為什麼不去外面吃?因為對一個真正吃貨來說,對做成後食物的尊重,是食材的細心准備、烹飪的過程,這也是我借與他物(食物)交流的一種排解孤獨的方法。(說白了你就是個愛做飯的吃貨唄)
孤獨寂寞感,經常性地會在早晨和深夜復發,宿舍條件有限,我只能為自己做個簡單的早餐/宵夜。
全身心投入,盤子擦得發光,火腿切片擺得整齊,燙兩小個西蘭花,對切聖女果輕輕擺上。宵夜便是一碗面。
握好筷子,告訴自己,准備開動了。
不看手機,不看電腦,就是吃,認真吃。
吃完好好洗碗,擦干放好,可能會打個嗝,沒關系,已這樣的方式開始/結束這一天,孤獨和寂寞便不再可怕,而是磨礪了自我。
這是安慰自己的方式。
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
掛著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太少的簽名,卻忍受不了自己一個人。
雞湯喝了不少,朋友陪了不下十次,安慰的話聽了無數,訴苦也無濟於事。
懂得解剖孤獨,對話內心,愛自己,愛生活,這樣的人永不孤單。
好了,要接近文末了,我要不要和廣大答友一樣,跪求點贊呢?
哼,我都不怕孤獨了,我還怕沒人給我點贊嗎,只要寫出來能幫助到一些人就不枉我熬夜寫回答啦。

编辑于 2018-11-26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