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delionJack wrote:你好,這隻沒注意到過(恕刪) 嗯嗯 沒錯 就是這款。Mitsubishi 也有出類似包裝 級數相同的產品但個人偏好Mono 的初學的話 如果願意花錢買這等級的鉛筆我強烈建議 只要買常用的硬度就好畢竟其他硬度的使用機會太少
tsunglinye wrote:大家好!我想學習繪畫(恕刪) 忘了提一件事情。在作色階練習的時候,記得要用手指轉動鉛筆去畫出線條,也就是打色階的時候,記得要用手指轉動鉛筆去畫。這也是一種訓練手指小肌肉與神經協調的方法。講一下鉛筆素描這件事情,鉛筆素描是用鉛筆在畫紙上面摩擦,經過摩擦以後,石墨的顆粒留在畫紙上形成描繪的痕跡。一隻鉛筆在圖畫紙上經過摩擦,也就是畫圖以後,筆尖會頓,頓了以後線條就會變粗,太粗就會不好練習,筆尖也會越變越短。這時候為了保持原來的筆尖銳利的程度,就用手指轉動筆尖,使得不同部位的筆尖都能夠在畫紙上摩擦,等於使用轉動的方式保持筆尖銳利度。運用這個方式也可以訓練手指小肌肉與神經協調的方法。當然,磨耗筆尖到了一定程度,還是要靠削鉛筆機幫你恢復筆尖的尖銳跟磨出新的筆尖。有的教學影片跟教學部落格會跟你講這件事情,但是沒講這件事情的教學影片跟教學部落格也很多就是了。所以稍微再跟你講一下這件事情,算是一種提醒吧,OK 嗎?鉛筆用過的牌子有英國 Derwent ( 德文 ) 跟捷克 KOH-NOOR,都算可以採用的品牌 。我的使用經驗是這兩個牌子都有兩到三隻的色階不太準確。現在想換成輝伯德國製造的產品,看能不能有所改善,選輝伯德國製造是因為比較好買,網路上也有人作過評測。KOH-NOOR 的鉛筆質地比較硬,聽說比較硬適合給設計師用? 聽我老師說的。( 畫起來的手感是比較硬的。 可以感覺得出來。)英國 Derwent ( 德文 ) 的素描鉛筆目前沒有代理商進口,只可能找到美術店的存貨,所以就不推這品牌,因為可能買不到。施得樓的素描鉛筆沒介紹的緣故是因為鐵盒裝的素描鉛筆裡面有一個色階好像是類似炭精筆那種原料?不是以石墨為原料製造的。石墨鉛筆的特性是在圖畫紙上面,畫出來的色澤有微微的反光的,畫好以後,把圖畫紙輕微的轉個角度就可以看出來反光的色澤的。施得樓的某一個色階的筆,好像是 3B ? 還是幾 B ,有點忘記,用的材料類似炭精,那個畫出來不會反光,屬於一種啞黑色澤,不曉得為什麼廠家這樣作。在我們畫畫的人來看,這個品質上是有疑慮的 ,所以沒跟你推薦。我們初學階段要求全色階都是以石墨為主要材料製造的,這個是基本要求。我當初第一次進畫室就是用施得樓的素描鉛筆,這個啞黑的色階被畫室的老師發現過,網路上也有大陸網友發現過這個現象,所以就不推薦這個品牌。打基礎的階段,找個品質與用料維持穩定的品牌比較適當,想要創作與發揮的話,嗯......高興用什麼媒材都可以,創作與發揮是沒有限制的。這樣講好了,學習階段是有限制的,因為畫出來的作品在自己拿回家以後還要看一下,作個檢討,等於自我檢查的意思。也就是學習的階段,可能是過一兩個月回來觀察當初作畫的作品是怎麼樣的表現方式,手的力道與筆觸是怎麼運作的,等於自己拿自己前後期的作品來作比較的意思,可以提供自己一個改善作畫技巧的驗證檢討機會。這件事情講回來還是針對色階辨識的基礎繪畫要求與訓練,也是一種觀察力訓練,所以要買全色階都是採用石墨為原料的素描鉛筆。維持作畫品質的一致性質。在畫室的時候,老師會幫忙檢討與修改,但是自己也可以畫好以後,放幾天,再回來看看自己的繪畫呈現方式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而且在畫室的時候也有同學跟你畫題材一樣或者類似的作品,所以要求素描鉛筆的產品品質維持一個相當的水準,可以方便同學間的互相觀摩。對於素描的初學者來說,處於剛開始起步的階段,鉛筆找個學素描的學生常用的品牌就可以。可以的標準是色階畫出來是準確的。價位方面的話,差不多一枝鉛筆在新台幣三十元到二十元之間是可接受價位。太便宜的,可能色階不準,對於作畫的品質堪虞。太貴的,一枝售價約莫五十元台幣到七十元台幣,譬如瑞士卡達素描鉛筆大概都賣七十元新台幣,購買的時候,會遇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材料價格高,價錢高的素描鉛筆通常是專業人士在用的,一般學生或者初學者買的話,負擔重。第二個問題是難買,一般的美術店也不會上架販售,因為銷路有限,買的人少。網路上有人是說卡達的鉛筆有兩個色階好像也不太準確。對於瑞士卡達,我只買過幾枝試著畫畫看,復興商工附近的胖媽媽美術社的老闆推薦我先買幾枝回去試試看,所以沒辦法講出全部色階準不準確的意見,但是手寫的品質與感覺倒是不錯的。會這樣講是有一位大陸網友說卡達有兩到三個色階不準確,但是那位大陸網友是專業畫家,事先聲明這個看法是雞蛋裡面挑骨頭的評價,對於一般學習用途的人仕來說,不用太在意,這個地方就保留一下下。聽說歐洲留學的美術科系學生滿喜歡用卡達素描鉛筆,留學回台灣以後,還會委託美術用品社幫他們進貨。瑞士卡達素描鉛筆在台灣甚至全球的價錢都比較硬,也比較貴,一枝要七十元。買一打一打的,也不會便宜,而且美術店跟我說要特別幫我訂購,錢也要先付。跟美術店談過的經驗是這樣的。用卡達這類的素描鉛筆打色階練習,花的材料費用太高,太奢侈了。所以找個方便購買,價位適當的品牌就可以了。打色階是一種基礎訓練,不用買到太高價位的品牌,色階畫出來的準確性可以接受就是合格的。70 元新台幣 x 12 x 12 ( from 6B ~ 6H 假設情況 ) = 10080因為我學素描一陣子,所以我的素描鉛筆購買是同一品牌全色階系列購買,每個色階都是以一打為單位跟專業美術店購買。初學素描的時候,先買鐵盒裝的現成配套,後來因為用量大,就開始全色階,每色階都買一打,等於工業包裝方式的購買。這個購買方式通常要跟美術用品店用訂購的方式,因為美術店未必都有現成的庫存品供應。順便聊聊,通常一打是十二枝,包裝在一個紙盒之中,這種數量與包裝方式是最常匹配的。但是瑞士卡達是三隻一個紙盒,會這樣包裝的可能原因是這枝筆在全球的售價貴一些的緣故,台灣地區零售價大概都是七十元新台幣一枝。台灣不知道為什麼原因,日本的高端素描鉛筆買的人不多,像 Hi Uni 這類頂級鉛筆也不好買。幾乎日系的頂級鉛筆在台灣少人用,代理商或分公司都不怎麼推動,興趣缺缺。但是一般的日本貨,特別是電器之類的,在台灣都是品質不錯的代名詞,也受台灣人歡迎,好賣,不一樣的狀況。
DandelionJack wrote:忘了提一件事情。在作(恕刪) 太猛了~ 雖然我覺得初學者可能不太能體會到這程度~ 不過一樣加五分我比較偏好有點類似 "手掌萎縮" 的握法 只靠食指中指的細微動作控制個人習慣吧 只能說要自己慢慢實驗 習慣 體會 才能決定各種握法了
暗房教父 wrote:太猛了~ 雖然我覺得初學者可能不太能體會到這程度~不過一樣加五分我比較偏好有點類似 "手掌萎縮" 的握法 只靠食指中指的細微動作控制個人習慣吧 只能說要自己慢慢實驗 習慣 體會 才能決定各種握法了 客氣 客氣了大概畫個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應該就會有感覺,能持續練習到六個月以後,加上看看部落格教學文章或者觀察一下 Youtube 的免費教學影片,就可以體會您上面講的內容。我的經驗是這樣的。
可以參考的書目如下:鉛筆技法解析作者︰李銘龍著定價︰300元書號︰957-9394-52-0開本︰16開平裝頁數︰128內容簡介:本書是針對初學者及非專業的愛好繪畫人士所需而著的「鉛筆畫」技法書,內容文字力求實用簡明、易學易懂,避免過於專業或是艱深的理論說明。圖例部份則以日常生活易於取材、適於初學者練習表現的對象為主。全書共分為工具材料、鉛筆技法、基本概念、作品示範等四個單元。工具材料部份,依市面上可以購得的工具材料中,適於使用的、新近上市的,皆配合圖片詳細列出,並以圖表作整理綜合分析比較。鉛筆技法部份,介紹基本技法及特殊技法兩類,除詳細簡明的解說之外,配合圖片及實際效果圖例,期使讀者能確實掌握要領,多加練習,靈活應用。基本概念部份,綜合了繪畫理論,從筆者作畫經驗,整理出最基礎、實用的繪畫觀念,以淺近的說明配合實際圖例來解說作品示範部份,每一圖例皆有詳盡的描繪過程,並有綜合分析、技法要領及每一步驟詳細的解說,期使讀者能得到最實在有用的引導和範。藝風堂出版社簡介:藝風堂出版社成立於1983年,是一美術、設計的專業出版社。從成立至今,在推廣美術與設計教育的理念以及高品質、高水準的製作要求下,出版了一系列與美術、設計及DIY的相關叢書。該公司的出版品眾多,舉凡美術設計理論、繪畫技法、色彩學、服裝設計、室內設計、設計相關叢書及生活創意 DIY ,十餘種叢書、上百種出版品,是您學習美術、體驗設計的最佳選擇。
tsunglinye wrote:大家好!我想學習繪畫(恕刪) 趁這個機會講一下攝影跟繪畫的區別。西方大概在十八世紀末期,照相機已經發明,大家有相片可以回憶當時拍攝的景物。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景物像不像原來看到的實際景物,開始不成為一個問題,因為景物的影像表達的準確性議題可以用相機的拍照功能與沖洗出來的照片來幫忙解決。也因此,西方的十八世紀末期對於繪畫開始不是那麼強調準確性,這對於美術工作者來說他們的目標開始轉往或者說尋找有別於準確性的各種繪圖表達方式。準確性的景物表達找相片來看,就好了。所以也會發現從十八世紀開始,很多的繪畫派別出現,就繪畫歷史來看,在以前是沒那麼多派別的。當然,這一波改變在西方最早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然後一步一步擴大探索的範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96%B9%E7%BE%8E%E6%9C%AF%E5%8F%B2#%E5%8D%81%E5%85%AB%E4%B8%96%E7%B4%80%E8%97%9D%E8%A1%93西方美術史從上面連結的內文中的章節列表可以看出,文藝復興以後派別隨時間經過,越變越多。為一般社會大眾熟知的印象派是跟著文藝復興的潮流走。還有一個印象派跟後繼各學派會發展蓬勃的因素是照相機發明,不同於傳統的繪畫內容的意境表達方式與各類技巧的追求成為畫家開發自我繪畫風格的新天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5%A7%E7%9B%B8%E6%A9%9F照相機( 中間文章省略,可以看一下照相機發明成功的年代。後面過沒多久是印象派的發展時光。)1839年8月19日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0年維也納大學教授Joseph Petzval博士與福倫達合作,製造出Petzval鏡頭,此鏡頭也應用在沃哥蘭德發明的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上。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 = = = = = = = = = = = = =通俗講法是照像表達的是景物的正確性,如在眼前觀看一般。( 很藝術的攝影方法是另外一個專題,這可以寫好多本書,也可以有一系列的攝影名家作品展可以觀賞。)繪畫是用手繪,手繪搭配人類對於美感的主觀想法,可以把想強調的景物作出繪畫技法上面的修改與強調,這時候,繪畫不見得求真,講求的是表達的意涵。這部分可以找一些入門性質的美術介紹科普書籍,或者科普 ( 概論 ) 等級的視覺傳達與設計書籍,在剛開始的部分都有介紹攝影與繪畫的區別。專業介紹網站的話,好像國內這部分有經費的限制,所以有些網站以前有資料,但是現在那些網站不一定存在就是了。有興趣看的話,要請你自行尋找。譬如視覺素養學習網的原始網站,不知道為什麼不見。只能用 Wayback machine 找過去的庫存頁面給你看,請包涵。Wayback machine 顯示的首頁內容,可以點這個連結。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20143236/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index.html藝術理論的第一節,生活中的藝術可以點下面這個 Wayback Machine 的存檔來看內容。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19233220/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01/chap01-01.htm= = = = = = = = = = = = = =這個連結有空也看看,OK 嗎?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tc9SWB【攝影大家談】史民峰:攝影與繪畫的第二次相遇
DandelionJack wrote:趁這個機會講一下攝影跟繪畫的區別。 攝影術的發明.是源自於美術創作的一環.聯經出版的[藝術的故事]有提到相關議題.如果對攝影有興趣.請網友造訪01相機版.我個人對攝影有興趣.來01首先逛相機版.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出版日期:2008/12/01印刷:彩色印刷裝訂:平裝頁數:688開數:16開橫排EAN:9789570833010出版社:聯經作者:宮布利希系列: 美術總論.內容簡介16開(24.5×17.2cm)英國原版精印進口﹐全書688頁﹐附379幅彩圖﹐64幅黑白圖片﹐新增六張名畫摺頁﹐另附插圖目次﹑索引(專業名詞及藝術運動)﹑藝術參考書目及註記﹑歷史年表及世界地圖。《藝術的故事》出版以來﹐以三十種語言發行五百多萬冊﹐是討論藝術的著作中最知名也最暢銷的一本。四十五年來,其地位依舊無可取代,成為世界藝術史的最佳入門書,涵蓋的範圍,始自史前的洞穴繪畫以至當代的實驗藝術。全世界的讀者,不論年齡與背景都會發現宮布利希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大師,他結合了知識、智慧與特殊的天份,將讀者直接帶入他所描繪的藝術世界之中。《藝術的故事》之備受推崇,在於其直接、簡潔的語言與明確的敘述。宮布利希教授清晰地闡釋了藝術潮流與藝術概念,他讓我們看到藝術史是在傳統中不斷重組與變化的過程,每一件作品都與過去相關,又涉及未來,這一個生生不息的傳承仍然連結著當代世界與金字塔。第十六版以全新的設計與版式,將這本經典作品帶入新的世代,並且仍然是進入藝術世界的最佳入門書。我看的是早期的1994年的初版第六刷版本.[580頁].
以前高中美術課有教另一種素描[炭筆技法].應該是不同的工具表現.基本素描入門運用.網圖資料如下:出版社:藝風堂.內容簡介.所謂「炭筆畫」,是指以炭筆為主要的表現媒介,利用塗、畫、擦、抹等表現技法,並配合其他輔助工具,創作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本書編寫範疇除了介紹嚴謹的炭筆創作、平常的炭筆習作和速寫外,尚包括人物、風景、靜物等炭筆畫並詳細解說炭筆畫之石膏像作品;此外,對材料及技法等基本知識及其重要觀念也逐一介紹,希望能讓讀者充分掌握炭筆畫的涵意,並表達全盤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