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英文求救!請問誰翻譯的對?

這應該是新聞內容,試試看有沒有新聞記者的口吻

面對每日不斷增加的平民死亡人數,照片裡受傷的婦孺、牆壁被炸開且鋼筋扭曲外露的建築物與不斷冒出的黑煙---早已令大多數人無感。但此類同情心疲勞也並非不是人之常情,當人們被這些斷垣殘壁的照片大量轟炸後,卻不知其背後的故事脈絡,也難免會導致如此結果。
感覺都可以
小保羅155 wrote:
最近朋友可能缺錢 ...(恕刪)
我覺得閣下 用新聞稿跟散文稿的方式來區分 見解獨到
But I don't know why you deleted all of it
coffeesteakxboxone wrote:
拍拍安慰!...(恕刪)
「同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和「職業倦怠(Burnout)」 這麼專業的醫學名詞你們都懂 必須佩服 大家的專業素養 跟醫學常識
franckisy wrote:
這應該是新聞內容,試...(恕刪)

franckisy wrote:
move 在這裡類...(恕刪)


我的看法和兄台一樣。
樓主的翻譯,應是弄錯了兩件事,
1. moved 是感動的意思。
2. images without proper context, 是光有照片,但沒有適當(文字)說明的意思。


小保羅155 wrote:
最近朋友可能缺錢 ...(恕刪)


The mounting daily death toll of civilians, pictures of wounded women and children, hollowed out buildings with their twisted iron spines, plumes of black smoke -- fail to move people sufficiently. But compassion fatigue is not some inexplicable human condition; it is the result of being bombarded with images of devastation without proper context.

看文字運用,這一篇不太像是報導,而比較像是專欄的寫法,因為參雜作者的感情。
常見的文字報導寫法,第一句寫結論,後面的都是補充資訊。這一篇的寫法剛好相反,先鋪陳押韻,再帶結論`.

這一篇解讀最快的方法是看英文標點的運用"--"和":",都是用來強調關連語句,而"--"又比分號強烈。但都不是文字報導中常用的。

第一句的重點在於"--"後的子句:"已經不怎麼感動大眾了",前文則是戰區場景描述(看來像敘利亞)。
第二句一開始用了雙重否定句法,襯托後句所謂的"疲乏"是因為媒體投送大量這類片面悲慘影像卻沒有相應文字報導造成的。


架構上先求語意正確,再求翻譯文字洗鍊比較適當,不然就變成看圖說故事。"信達雅"的信應該擺在第一順位。以這點來看,原PO的翻譯不如後來網友的版本精準。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