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總是安靜地坐在家門口看書。
她家很小,屋裡昏暗又破舊,白天也得點燈。屋子裡塞滿了二手家具與舊報紙,幾乎連轉身的空間都沒有。唯有門口,有一點陽光灑下來,是她唯一可以安心閱讀的地方。
巷子裡的孩子不喜歡她。他們嘲笑她沒有玩具,說她家裡窮,連一輛腳踏車都買不起。他們成群結隊嘻笑著經過,故意朝她丟小石頭,取笑她窮酸、無趣,還說:「每天只會看書,是不是沒朋友?」
有個特別惡劣的孩子,總是在她面前故意踢倒她的書,或把她的書抓起來摔在地上。有一天,那孩子冷笑著說:「你以為你讀書很了不起嗎?我最討厭你們這種愛讀書的人!」
素素低頭撿起那本被踩髒的書,指節發白,但一句話也沒說。她知道,那孩子不是恨她,是恨她身上那種他不懂、也無法掌控的東西。
她從不反擊,也從不告狀。在學校,她是模範生,課業總是名列前茅。但她不是為了讓誰看見才努力,她相信知識就是力量,相信只有不停地學習,才能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她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是非,公理自在人心。
她一直忍耐,直到有一天,那孩子又一次把她的書狠狠摔在地上,還用腳踢開。素素終於伸手去推了他一下。
那孩子跌倒在地,爬起來時臉上沾了灰塵,哭著跑去找媽媽。沒多久,那位母親氣勢洶洶地來到素素家門口,大聲嚷嚷:「你家女兒太沒教養,竟然欺負別人!」
素素的父親聽了,什麼都沒問,當著所有鄰居的面,抬手就是一記耳光。
耳光打得很重,像一道響雷,把她劈得站也站不穩。她捂著臉,眼淚終於潰堤。
她看見,那個孩子站在媽媽身旁,嘴角微微上揚,那抹得意的笑容像一根針,紮進她的胸口。
她想開口解釋,想告訴大家真相,但嗓子像被堵住一樣,發不出聲音。她只能一直哭,而父親只覺得她吵,繼續罵她「不准再哭」、「給我閉嘴」,又重重地打了她好幾巴掌。
從那天起,素素學會了沉默。
她不再期望任何人會為她說話。她只記住一件事:再努力都無法阻止別人誤會你,但她仍要走自己的路。她選擇繼續讀書,繼續忍耐,因為她知道,真正能改變命運的,不是眼淚,是自己。
幾十年後,素素已成為一位能為自己發聲的大人。她以為自己早已脫離那段過去,直到最近,公司裡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位位高權重的同事,記性很差,總把自己決定的事忘得一乾二淨,卻把責任推給別人。她做錯事,違反規定,卻總是混淆是非,錯的永遠是別人,而她是永遠的受害者。
果然,這一次,錯又落到了素素身上。即使素素只是用她的方式去對待他而已。
當她那樣對待素素的時候,一切都是理直氣壯的,大家都覺得沒有什麼,但是等到她被那樣對待的時候,她就驚天動地讓大家以為她是受害者。
她試著說明、澄清,但主管們不願聽,也不想查,只根據對方的話就下了定論。沒有人問素素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人願意聽她的證據。
她站在會議室外,看見那位同事露出熟悉的笑容——那種笑,她幾十年前就見過。
得意、自信、勝利,甚至帶著一點施捨般的輕蔑。
這次,她沒有哭。
她只是靜靜地站著,心裡浮起一句話:
「原來這個世界沒有變。」
她低聲說:
「我還是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