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思想來自質疑》?

「人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好奇。」
這本書的序文開頭這一句,就勾住了我思考的靈魂反應。

從這本書中目錄的每一個標題,就能堆積勾勒出一幅可想像的畫面,作者想傳達的思想開悟智慧,教大家不必很聰明也能看穿這個世界是怎麼愚弄我們的?!

為什麼《思想來自質疑》?

書封的簡介也提示了我們思想的源頭敍述道:
『你是否曾經質疑過現有經濟體系的本質?是否曾懷疑過社會階級的真實存在意義?本書將帶你深入探索資本、金融與社會結構之間的複雜交織,打破傳統思維,揭示隱藏在經濟背後的深層真相。

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財富與權力分配的不均加劇了社會矛盾。當你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是否曾停下來思考:我們的經濟體系如何塑造了我們的信仰?社會階級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觀?』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經濟學著作,更是一場哲學與社會學的思想盛宴,挑戰你對世界的固有認知。

為什麼《思想來自質疑》?

為什麼一定要看這本書?

作者的文筆敍述有一種臨在感,猶如身在你耳邊親臨跟你聊天說故事一般,讓人很輕鬆地融入其中,不知不覺就能思想清澈地領悟出許多原來沒有發現到的事理。

《思想來自質疑》將引領你從哲學、信仰和經濟的多重視角重新審視社會財富經濟問題。

•    打破常規:挑戰經濟學與社會學的傳統邊界,深入探討階級與信仰的相互作用。
•    啟發思考:本書結合哲學思辨,促使你反思社會秩序的構建方式。
•    洞見未來:了解過去與現在的社會結構,為未來個人和集體發展提供深刻洞見。

這本書是每一位關心社會公平、經濟發展和人類精神世界的讀者不可錯過的思想寶典。踏上這場思想之旅,重新定義你對世界的理解。
2024-09-20 11:1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思想來自質疑
不如看資本論吧,說得更透徹,更有洞察力,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大堆活生生的例證。
T0514855

資本論(我對這本書有敬意),距離今天也150年了,寫作背景是歐洲,根據21世紀資本論的說法,馬克思資本論確實洞察力精湛,可是馬克思的寫作環境不方便收集數據

2024-10-12 16:01
Yes!書中作者也提到對於《21世紀資本論》的參考啟發,不過作者為我們整理台灣的經濟數據,消化融入了本土的視角觀點來看整個世界的總體經濟。

與資本論相較,我反而發現這本書更可貴之處,是因為它是由台灣本土作者所寫,有別於其他所有的翻譯著作,而具不同的意義價值。
你拿這本書跟資本論比,未免有點離譜,類似你推薦的這種評論性質的書,市面多不勝數,不是說不值得讀,也許他寫的不錯,但就理論深度和研究原創性拿來和和資本論比,那大概可以說是什麼什麼比雞腿。

我不是說資本論就是聖經,一點不可質疑,那樣就是把資本論當神學看待了,但是資本論所奠立下來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和特有的、繼承自西方批判性辯證思維邏輯的傳統,都是後世研究者無法繞過的一道高山,任何一個有心了解當代社會發展本質的人,沒讀過你推薦的這本書,或許關係不大,但如果沒好好讀過資本論,那是說不過去的。

資本論有三大冊,一般只要讀第一冊就夠了,因為第一冊極為系統地展開了馬克思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分析的方法論: 從貨幣、商品、剩餘價值再生產、工資、資本積累、到原始積累和現代殖民理論,由小到大,由內向外,環環相扣,既見樹又見林,既有微觀分析又有巨觀綜合,展現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整體基本運作邏輯和各種前提條件。

重要的不是資本論的結論,任何一個理論家都不能充當未來的預言家,重要的是他獨到的歷史視野和對現實具體而精到的分析, 你所說的這本書,也必然離不開資本論所發展出來的這套歷史觀與方法論影響。

既然你對這種問題有興趣,為何不進一步去讀讀這方面的經典? 甚至你只要好好認真讀過前五章,保證你對市面上夾議夾敘式的評論性書籍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但是對於一個沒受過基礎西方哲學史和社會科學方法論訓練的人來說,讀資本論會有一定困難,你可以先看大陸老一輩學者郭大力,或日本學者河上肇的資本論導讀,兩本都是深入淺出,極好的資本論入門書。

另外,階級分析,上下層結構,意識形態分析,國家機器與國家暴力,文化霸權等等這些概念,資本論都可說是宗師級別的開創者之一,所謂社會學古典三家,一點不錯。讀懂資本論,就是打通理解現代政治經濟的任督二脈,尤其開展你所謂的批判性思維,是完全充要條件!

不必神話任何一本書,但也不要漏掉一本在歷史上學術上如此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本書,以上。
T0514855

大概啦200年前,國富論討論如何創造最大財富。150年前,資本論討論社會如何分配財富。2010年,21世紀資本論以數據的方式討論如何分配財富。2024年思想來自質疑,財富應該交在什麼樣的人手上使用

2024-10-12 16:23
T0514855

至於,你說「神學」的語氣。嗯.....(我猜您沒看我的書)所以你好像有點誤會。我書中第四篇第四章標題科學,可以回您的問題

2024-10-12 16:41
對了,所謂的"21世紀資本論",我不知道你指的是哪本書,但是有一本書或者符合你的提法,這本書被英美眾多學者譽為21世紀的資本論,書名叫做 Savage Anomaly,作者是義大利資深左派學者Antonio Negri,這本書是以重新解讀斯賓諾莎哲學做為新的唯物辯證方法論基礎,對全球化脈絡下的新帝國主義之政治經濟批判。這本書語言和內容都十分艱澀,基本上不了解近代西方政治社會哲學發展脈絡,很難讀懂這本書。他對馬克思既有繼承的一面(依然是批判的、辯證的),也有揚棄和超越的一面(反同一、去中心式的),最大的差別是Negri的辯證邏輯本質上是開放的,分殊的,而不是類如馬克思那樣仍然採取黑格爾式的封閉的、同一的歸併性辯證邏輯,這也是被廣為認知的,後現代社會區別於現代社會的關鍵所在。同時他所提出來的諸眾(mutitudo)作為新型態革命的承擔者,有別於傳統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提法,別有新意,也對應了當代社會的新發展,諸如資本積累全球化產生的移民與難民問題,代際剝削、雇傭關係的非正式化與次貧窮現象的長期化,婦女作為無償照顧者的軟性壓迫等等。

這本書最近由大陸人民大學的學者翻譯且出版了,但建議你還是讀英文本,相信我,中文是無法翻譯這類書滴。
T0514855

好書多到如山,不可能每一本都讀。不過,您最後一段讓人感覺您是在說您英文很厲害。

2024-10-12 17:12
雖然不認識你,可是謝啦~
我講的資本論是馬克思的資本論,你是理解到哪一本去了?
資本論重點也不是在講甚麼財富分配,你沒看過資本論也就罷了,怎麼連我在貼文中所說的內容也不看清楚呢?
當然國富論也值得精讀,但從你的答覆來看,你顯然兩本都沒讀過,就不要說精讀了。
你既然講到批判性思維,既然講到對世界現狀的質疑,你說你沒讀過資本論這本書,這就表示你的質疑和批判缺乏這個領域的專業性必須的訓練基礎,因為資本論正是這類批判重要的方法論和認識論來源之一,對此一基礎缺乏認識,要談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不是淪於一知半解就是門外漢式的一招半式。

我並沒有說你介紹的這本書不好,好不好我不敢說,因我自己沒讀過這本書,但在相關學術領域也沒見過甚麼人引用過這本書,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

你既然推崇批判性思維,資本論又是這類思維的基礎,我建議你去讀這本書,充實你的批判性深度,難道有問題嗎? 你可以說你不想讀或讀不懂,但不須要說"天下好書讀不完.....",這句話是廢話,重點不是好書讀不完,而是好書當中哪些是必須讀的(你總不能說你研究社會學沒讀過資本論,研究哲學沒讀過柏拉圖的理想國吧?),而必須讀的當中又要區分泛讀和精讀,資本論就是在這個領域中必須讀且須精讀的一本書,沒認真讀過這本書而泛言對資本主義現狀的批判云云,不覺得有點心虛嗎?至於savage anomaly,這本書的學術評價和地位如何,你自己可以上網查一查,這本書早就已經是對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的當紅炸子雞之一,歐美左派以及批判性理論目前最前沿的一本理論書籍。資本論和savage anomaly 都是在這個領域必須讀的書,必須讀而不去讀,不是根本就不想讀就是一開頭讀不懂便放棄,況且你讀你所推介的這本書就有時間,何以讀資本論就沒時間呢? 再說一次,你讀不懂或不想讀是可以理解的,但這與"天下好書讀不完",沒半點毛線關係。

我的英文好不好,與此處所說的savage anomaly值不值得讀也無關,我只是告訴你,以我的經驗,這本書的內容要用中文的方式去理解,不如讀英文更方便一些。至於我的英文好不好? 我的英文可能比你好,但比林語堂差,好不好的標準看跟誰比,看在哪個領域,難以一概而論,況且,英文教授也未必讀得懂這本書,我的英文沒有英文教授那麼好也未必就不能讀懂這本書。按你的意思是說我在炫耀我的英文好,不知你所指為何? 我想你的意思應該是不喜歡我的語氣,好像講的別人英文不如我一樣。你也許覺得我很自大,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指導你",我要說的是,我不想指導誰,你也不是我的研究生,如果是的話,可能就不是指導,而是轟炸了。

其實你的重點只有一句話:
不爽聽你講話的口氣。

至於資本論該不該讀,savage anomaly 為何是"21世紀的資本論",你既沒有興趣,也不想了解。估計這才是你心裡真正要說的吧,呵呵。

另外,馬克思的資本論中,處處都是他從當時英國議會與政府的調查機構所引用的統計數據,怎麼會不方便收集數據呢? 恰恰相反,他正是用數據來說話和批判反駁的,資本論對當時歐洲的結論,固然時代環境皆已不可同日而語,但這不是重點,而是他所發展出來的一整套世界觀、認識論與方法論范式(paradigm),資本論當然是可以超越的,但前提應該是奠基於對資本論深入的瞭解之上,不是江湖的一招半式。
T0514855

可是馬克思先生是難民ㄟ~

2024-10-13 23:45
這是個謬論

或者你可說這是本末倒置

你要能質疑就必先有思想


可能作者想要表達的是質疑能讓你做出更多的思考而拓展思路
T0514855

謝謝啦,您的說法我很喜歡,思想和質疑,本來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2024-10-13 23:57
T0514855

,,,

2024-10-30 0:06
  其實啊,人的行為都是建立在自己已經接受的資訊上。
  我們(包括我)認為所謂對的和錯的事,都是被培養出來的,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
  當一則資訊若經得起質疑,方可接受他的影響,就是這本書名的由來。
人一方面是承接資訊的容器,一方面有過濾不好資訊的能力,而過濾的能力就叫獨立思考。想看看如果一個人如果不分好壞之知道接受別人給的資訊,而不懂去過濾的話,那跟奴隸沒什麼分別。
文明的今天更多的人不是他不會獨立思考,而是他沒有採納自己意見的勇氣,我在第四篇開頭有寫到「勇氣」,或許現在社會大眾欠缺的就是那份相信自己的勇氣。
  至於為什麼要閱讀,因為閱讀是在培養採納自己意見的勇氣。人和人之間很難不考慮到彼此的意見,我們在公共場合聽一則演講的時候是考慮到身邊的人認同與否,在公司開會要考慮到同事和上司的意見,只有在閱讀時四下無人之時才能培養採納自己意見的勇氣。
Book說
Book說 樓主

感恩!看起來,是作者本尊現身指教了,萬分榮幸。

2024-12-08 22:0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