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這個標題我想了很久,刪掉又重打、刪掉又重打。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讓這句話看起來不會像是...在討拍說我覺得創作好孤獨。
我的意思是說,創作確實是很孤獨的一件事情,但我並不會因為這樣就希望他可以變成是可以與很多人共襄盛舉的過程。
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很喜歡文字。我喜歡看書,也喜歡寫字,正確來說,是喜歡寫故事。
大約國高中的時候,我就開始會自己寫小說,但是我從來沒有寫完過,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創作者,在某個階段都會有跟我一樣的問題:永遠覺得昨天的文字、構思、情節寫得很爛。也或許是因為當時的我還不夠成熟,所以寫不出自己想要的那種「感覺」。
過去我的寫作習慣都是,一但有了一點劇情構思,我就會急巴巴的打開電腦、埋頭苦打,但因為這樣的急性子,導致我的資料夾裡有越來越多胎死腹中或「卡關」的故事。一直到後來我才頓時領悟:我好像從來沒思考過這個故事想說的是甚麼?
以前的我很天真,覺得創作就是埋頭苦幹、找靈感擠靈感,其他甚麼都不要管。就像吃飯一樣,你就是拿起筷子捧起碗,吃得慢吃得快,總會吃完,沒什麼其他訣竅。以前的我,對夢想就是充滿不切實際的想像。
逾10年的摸索期,到這一兩年我才開始認真的「規劃」寫作這件事。
我開始研究戲劇、電影、小說,然後用同樣的方式省視自己的作品:你想表達甚麼?這個角色的鮮明處再哪裡?為甚麼會有人想看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發展也許是你想要的,可是按照角色性格,合理嗎?
...
這幾年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很痛苦,要習慣明天的自己可能會否定今天的付出。每一次打開昨天新增的內容,我都會抓著頭髮刪掉重寫。
這件事情終於在今年有了突破。
4/1那天我打開了一個僅有5000多字的稿子,這份稿子很特別,因為它的開頭、過程、結局我都已經預設好了。所以我一直認為,它被完成只是遲早的事。結果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笑)等我回過神的時候已經半夜兩點了。可是,故事走向完全偏離主題。我心裡有個聲音不斷告訴我:這才是正確的方向。
於是我一咬牙,硬著頭皮寫下去。但其實我寫得很快樂,因為我越寫越認識自己創造的角色,我好像很了解他們,但又好像沒辦法控制他們。終於明白為甚麼有些作家會在後序時說「雖然不希望角色這樣做,但他就是這樣的人」是甚麼意思。
我寫著寫著,有時候忍不住仰頭大笑,有時候忍不住哽咽哭泣。
連假最後一天,當我寫下第七章最後一個字,正要開啟第八章的時候,我看了看時間:02:35 am。
礙於隔天早上七點就要起床,我勉強自己躺在床上睡覺。我甚至連電腦螢幕都捨不得關,我總覺得第八章後的走向還可以比我方才要寫得更好......然後我嘆了一口氣,在三點多的時候起來,把檔案關掉,把電腦關掉。
這是我這十幾年來寫過最快樂的稿子。因為我為了他有了我自己沒料到的情緒,角色給我的驚喜比我預期中還多太多。
寫作這條路很孤獨,往往我很難跟人分享我正在寫的故事(這是機密啊知道了要滅口的),周遭的朋友也很難理解我的感覺,我因為寫作而有的挫敗和快樂,好像都只有我自己可以明白。所以想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希望也可以一起聊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