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情節算是該文急轉直下,走向結局--->曾經如此相知相許的人,分手後女主角進入對感情開悟的境界。所以,分手的原因與過程並不重要。我也看了很多次,我是這樣解釋,男主角有一點大男人主義的味道,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都是如此,我可以對你好、體貼;但是女主角因為心急而「主動」一點,就變的十惡不赦。比較八卦一點的看法是,這也是年輕時的觀後感想,台北的男生「嫌」南部的女生的「土味」,也可能是男方的家人(母親)反對。
dgkevin wrote:這段情節算是該文急轉...(恕刪) 我也覺得轉得很快呀那有說分就分事發一定要有因前因太不明顯而後果卻是急轉直下讓人有太多想像空間俗稱的兵變以過去的經驗看來除非女的真的有別人才會有兵變問題是故事中貞觀當時並沒其他追求者而且是殷切等待愛情這比較難讓我接受
腦殘代表 wrote:不過這本書還是得獎之作會喜歡這本是因為內容跟我家族很相近..只是您提到這段讓我很百思不解呀...近年也很少看到這樣的小說了有點遺憾 這本書描寫得很細膩,在南部住長大的人應該會感受特別深,我是台南出生長大的,貞觀的大妗(大舅媽)出家的關仔嶺碧雲寺在我小時候成長的鄉鎮,看過這本書後去碧雲寺都會想到書末貞觀去碧雲寺看她大妗後把對大信的情傷"還諸天地"的那一段。
ncvt wrote:這本書描寫得很細膩,...(恕刪) 結尾那句話的確讓人有無限感傷呀只是有點不甘願就這樣結束人生還漫長著或許作者有一天能再寫出下半部--萬里無雲萬里天(那天剛好野宿萬里漁港,帶著這本書在海邊看完)當然這種大家族不只是南部人也有同感像我這種外省咬桔子的在北部出生也因為上一代的姻緣也有很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