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喜歡閱讀。但是最近我碰到一個疑問。


恩,話說從當兵的時候開始養成讀書的習慣
最少一個月會讀一本書,幾年下來看了不少書
漸漸的喜歡讀書的這種氣息,包包裡都放著周刊或是近期買的新書

但~
看著我這幾年買的書越來越多,幾乎每一本書我只讀過一遍
但是我會把我絕得有意思的話寫在紙上,記錄下來。

我想問各位都會記得書中所有你問為有意思的句子嗎?
或是說把書中讀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通通記下來,運用在自己生活中
或是談吐之中。

小老弟我就是有這樣的疑問,我讀了很多有意思的書籍
但是我只記得少數有印象的東西,不可能把所有書的重點記下來
你們也會這樣嗎????

還是我一本書我應該多讀幾遍??
恩,這是我的疑問。
2013-03-22 19: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疑問
閱讀就像你所說的一樣是一種習慣
自然而然的愛上閱讀,喜歡的文字與字句當然是可以記下
當然在生活中也不可能每一句都會用上或記得
所以要透過思考與吸收,讓文字可以化為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我的第一本理財啟蒙書就是那本有名的「富爸爸窮爸爸」,第一次看的時候,說真的,看得很頭痛,價值觀衝突,看不到一個章節就不看了,之後也沒有再去碰過它...

等到過了好久的某一天,我又把它拿起來看,突然發現我越來越能理解書中到底在說什麼,甚至改變了我原有的價值觀...

用這個例子是要說明一件事,有時候看過了,後來卻沒什麼印象,或許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是因為時機未到,這本書中的知識對你目前而言還不是這麼需要,說不定過了很久你重新閱讀時,你就會發現,原來這部份以前就有讀過,一直到現在才對你產生效用,而這就是學而時習之的重要摟~

我也習慣在歲末的時候,將訂閱的雜誌或是已經讀過的書籍再拿出來回味一下,頗有驚喜唷~

另外,閱讀也有三種層次,第一層次就是讀起來懵懵懂懂的,好像能窺視一二,卻又不得其解。第二層次,慢慢的在生活中累積了一點經驗,慢慢能瞭解書中所講述的道理及智慧。第三層次,就是完全將書中的道理及智慧融會貫通,內化之後且在現實生活中實現於人生,那境界就相當高摟~

否則也只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罷了...

(像我這種假掰的文青最喜歡套用名言佳句來賣弄文學一番...)

louis3027 wrote:
恩,話說從當兵的時候...(恕刪)


有時候自己想到的東西寫起來也不錯,但太零碎
就像看討論區
組不起來什麼有用的輪廓
最有用的還是一些粗淺而基本的道理

ydmphxiay830 wrote:
我的第一本理財啟蒙書...(恕刪)


我瞭解你的意思,但是現再我確有一種書讀完後就迫不及待的想買下一本
或是同一作者其他的書。

近期也是絕得讀了好多卻也不知道自己記了多少或是瞭解多少。
但是人的態度和想法確實改變許多。
文化部一點不文化
這個統計的依據是什麼?

出版社書賣不好嗎?賣4000萬本所以每人讀2本書嗎?

一本書代表一個人看嗎?
上網找資料
在家看discover channel..
就不算讀書

就跟吳先生事件一樣
在學校研究叫學問有文憑
在社會研究歷練的叫文盲嗎?
louis3027 wrote:
我瞭解你的意思,但是...(恕刪)


這就是閱讀潛移默化的力量,話說這種讀了一本書,就陸續買了好幾本書的行為,純屬正常,富爸爸一系列的書,橘子寂寞美學系列的書,還有豐田生產制度的相關書,川普的、巴菲特的相關書等等,都是這樣一本一本的買下來,有時候回過神才發現,看書的速度比不上買書的速度...

這幾天的新聞當中,說到台灣人年閱讀書籍只有兩本,我就在想,看看周遭的人,你說年閱讀書籍0本我都相信...

台灣人,你怎麼可以不閱讀...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圖片來自Flickr網站
讀書是一種和書和作者的對話

那不可能只有單向讀一次
就能完全了解其精髓

喜歡的書我一定讀兩次以上
因為第二次你能發現不同角度不同觀點
理解勝於只是記下來
看書就是要找自己喜歡、有興趣,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書籍,通常我會把一個
主題相關的書全部找出來,一本一本翻,就算翻幾頁也好。有次到東部露營,
在一間派出所要登記時,看到值班的警員在看書,我瞄一眼就知道那是本考試
用書,劃滿重點,如果想要更上層樓,對未來更有見解,多方涉獵是很重要的
,畢竟面對多變的世界,要加強本身的競爭力,閱讀是很好的選擇。

louis3027 wrote:
恩,話說從當兵的時候...(恕刪)

有個小小建議,
你可以試著寫一些東西,
因為看別人寫的和自己寫東西有很大不同,
當你提筆(或是用電腦打字),
你會思考你之前所記的文字片段要如何應用,
之後會越來越好用的~

附註,不然整理一下之前記的好文字,也會發現自己收藏了不少好東西~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