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不過我想這個版應該是比較合乎我的主題了。
最近想學德語,連帶的我開始閱讀一些語言學的資料。而幾乎所有我閱讀過的資料都指出一點:中文的文法不夠嚴謹。可是我卻永遠查不到何謂「嚴謹的文法」?如果一個語言,其動詞、形容詞、甚至是所有的詞類皆會輕易的隨著時態而大改變,我們就能稱之為具有「嚴謹的文法」的語言嗎?更何況事實證明,隨著時代的演進,所有語言皆是朝著文法簡化的方向演化,格的變化會被省略、陰陽性的變化會被省略,甚至有過度繁雜文法的語言會直接的被淘汰、或僅剩下極少數人能勉強使用。
很多人皆說中文文法不嚴謹,在學術、法律等領域會造成困擾;更甚者稱使用了中文來當語言,「一個人其最高的境界將不過爾爾」。然而這些人卻無法、或者是沒有舉出實例,到底使用中文在學術、法律等領域遇到因文法導致的困擾究竟有多少。雖然我對這些人的主張感到可笑,但好比說在數學裡對一項假說是採取「對,請證明;不對,舉反例」的方式處理,由於我會的外語目前僅限於英語,我也想請版上大大如果可以的話,請舉出「在英文中能以文法規則來表達正確意思,中文卻無法正確傳達其意義的句子」。
但事實上 中文的確是不嚴謹的語文 尤其在文法方面
最常見的是一句話中沒有主詞或受詞
或是形容詞與副詞不分 動詞和名詞一樣 沒有現在式 過去式 完成式等等
另外是文字不多 據北京學者研究 只要會八百個字(character) 就可以看報了
所以不用費心去跟老外辯論了
反過來 中文有它優美的地方
你應該先了解中國人的文化:
中國人其實是一個保守而浪漫的民族
習慣借物喻事 澎湃的感情盡在不言中
想想近代的"木棉道"這一首歌 就能明白
古代中國人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五倫)
蒼生萬民 道德與文化
科學與技術則被視為末學(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儒家為表 道家為裡
表面上不擅言語(子剛毅木訥)
但其實機伶至近乎狡詐(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實問虛答 真是個老滑頭)
和西方人崇尚陽剛不同
中國人崇尚陰柔 古文中從未有歌頌太陽的
以月亮為題材倒是很多(李白 月下獨酌)
中國人內心其實是悲觀的 但卻又很會自我安慰(蘇軾 前赤壁賦)
英雄主義在漢唐盛世後已不再
為人追念的都是知其不可而為的悲劇英雄(關羽 岳飛 袁崇煥)
傳世的愛情故事 也以悲劇收場最受歡迎(梁祝)
因為中國人受盡五千年苦難
對這些感同身受 也練出隨遇而安的本領
所以中國人之間的交往與溝通
重視的是心心相印 對彼此心境的領會
一切盡在不言中(君子之交淡如水)
機巧的言詞 傳統上不受歡迎(巧言令色者 鮮矣仁)
自然不能發展出如德文般 對事物精確描述語文了
送你一段宋詞 若你能對作者心領神會
應該就能明白我說的了
水調頭歌/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華語較彈性,自然不嚴謹...這就是它的特性.例子應該是俯拾即是的.
二樓回答得太好了
我就不必再多解釋囉!
請幫忙指認歹徒,感恩!http://mypaper.pchome.com.tw/bien_etre
nimsbnims wrote:
不好意思,不過我想這個版應該是比較合乎我的主題了。
最近想學德語,連帶的我開始閱讀一些語言學的資料。而幾乎所有我閱讀過的資料都指出一點:中文的文法不夠嚴謹。可是我卻永遠查不到何謂「嚴謹的文法」?如果一個語言,其動詞、形容詞、甚至是所有的詞類皆會輕易的隨著時態而大改變,我們就能稱之為具有「嚴謹的文法」的語言嗎?更何況事實證明,隨著時代的演進,所有語言皆是朝著文法簡化的方向演化,格的變化會被省略、陰陽性的變化會被省略,甚至有過度繁雜文法的語言會直接的被淘汰、或僅剩下極少數人能勉強使用。
很多人皆說中文文法不嚴謹,在學術、法律等領域會造成困擾;更甚者稱使用了中文來當語言,「一個人其最高的境界將不過爾爾」。然而這些人卻無法、或者是沒有舉出實例,到底使用中文在學術、法律等領域遇到因文法導致的困擾究竟有多少。雖然我對這些人的主張感到可笑,但好比說在數學裡對一項假說是採取「對,請證明;不對,舉反例」的方式處理,由於我會的外語目前僅限於英語,我也想請版上大大如果可以的話,請舉出「在英文中能以文法規則來表達正確意思,中文卻無法正確傳達其意義的句子」。
可以參考這個部落格的文章,格主寫了好幾個主題,找最常有機會運用到的一篇放上來。
https://hannahegg.pixnet.net/blog/post/9793130
漢語語法課後隨筆:漢語是講究「主題」的語言
2007/10/11
如果用英語句子的結構來看漢語(一般所謂中文),要雞蛋裡挑骨頭很容易,而且可以挑得還真不少。我們都知道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必須有動詞,其他句子成份諸如主詞、受詞、形容詞什麼的,通通可以省略,就是動詞不行。漢語可以說「他很高。」英語卻不能有「*He very tall.」這樣的句子,所以時下常聽到的「他很msn。」這種構句,若變成英文「*He very man.」美國人聽了可能會嚴重質疑中國人的語文能力。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加上了is變成「He is very man.」美國人也不會覺得有所改善,因為man是名詞,為什麼能夠當作形容詞來修飾He呢?當然這在漢語中是可以被接受的,國中生都知道,名詞當形容詞用,只是簡單的「轉品」罷了。
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四大困難的語言之一,但也有人說漢語根本沒有文法可言,隨便說都通啦,漢語不像印歐語言是「屈折語」,更不像日語是「黏著語」,所以對外國人來說,漢語的難易度來自於從什麼角度來觀察。
我的烏克蘭學妹蓮娜是這麼說的,她在家鄉念中文系的時候,有兩位教授開設漢語語法(或者中文文法)課,就以A、B代稱之吧。A教授說:「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中文沒有文法,很亂,沒有規則,所以非常難學。」B教授卻說:「中文沒有文法,所以你要怎麼講都能通,實在是太簡單了,很快就能學會。」這兩個迥異的說法讓蓮娜深感困擾,所以來台求學,立志成為一位「搞得清楚狀況」的中文老師,這事情讓我覺得有趣,其實問題在於,你要達到精通中文文書的程度,還是日常口語溝通就夠了的程度。
回到前面所講動詞的問題上,如果只是要日常溝通,我們也不須去為「他很man。」這個句子來傷腦筋,背起來不就好了?如果要弄懂,那麼就要問,為什麼漢語可以不用動詞來組成句子?
我們可以說漢語是一個強調「主題」的語言,而不是要突顯「主詞」,「主詞」常是一個主事者,或者動作的發生者,所以需要「動作」或「時間」來告知聽者這個「主詞」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但是一個主題,只要任何能夠說明的構詞成分都可以用來修飾它,所以有沒有「動詞」或反映時間用以連繫受詞或補語的「Be動詞」都可以不那麼必要。
漢語裡:
一天∣二十四小時。
現在∣六點。
水果∣沒了。
便當∣一個45元。
這些都是完整的句子,但我們找不到動詞在那兒。其中「一天」、「現在」、「水果」、「便當」都是主題(主語),短線後都是謂語,也就是說明主題的成分,我們當然也可以為上述句子添加動詞,如「一天有二十四小時」、「現在是六點」,但是有時仍不得不承認,沒有動詞似乎比較簡扼,也更像中文。
總之,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中,最基本的構詞是:
主語(陳述的對象)+謂語(陳述的內容)
而主語是「主題」,不僅是「主詞」,「主題」所涵蓋的意味更為寬廣;同樣地,「謂語」也不僅是動詞,而是所有可用來說明的內容。無論是主語、謂語,都比英語的定義來得廣泛許多,所以A教授和B教授誰說得才對呢?其實兩人都有待商榷,誰叫他們說「中文沒有文法」呢?
漢語或中文如果沒有文法,那你說,我是怎麼和我老娘鬥嘴的呢?
( 轉品是指轉換詞類的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漢語文法或者語法書籍的話,可以參考上篇文章的格主所提供的書單。
https://hannahegg.pixnet.net/blog/post/5806150
(轉貼)北京大學現代漢語博碩士必讀書目
(★=已讀過)
(我的媽呀,幾乎都沒讀過耶……)
--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吕叔湘(1984)《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59)《语言问题》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北京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90)《语法丛稿》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1991)《音系学基础》北京 语文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符淮青(1996)《词义的分析与描写》北京 语文出版社
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93)《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93)《现代汉语汉语句法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94)《陆俭明自选集》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2003)《陆俭明选集》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 马真(1999)《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本)》北京 语文出版社
陆俭明 沈阳(2003)《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阳(1994)《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2000,主编)《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北京 语文出版社
沈阳 郑定欧(1995,主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阳 何元建 顾阳(2000)《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出版社
袁毓林(1998)《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袁毓林(1998)《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袁毓林 郭锐(1998,主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2002)《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2000)《面向中文信息处理方向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伯江 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烈炯(1988)《生成语法理论》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徐烈炯(1990/1995)《语义学》北京 语文出版社
徐杰 (2001)《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邓思颖(2003)《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石定栩(2002)《乔姆斯基的形式语法》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国明(1997)《句法理论概要》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龚千炎(1987)《中国语法学史稿》北京 语文出版社
邵敬敏(1990)《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转自http://chinese.pku.edu.cn/bbs/thread.php?tid=28245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