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詩兩首有感


聞詩兩首有感




最近把之前購入翻過一遍後,便束之高閣的《慢讀/唐詩》拿出來重讀。利用睡前鎖碎時間瀏覽絕句及解析,有兩首詩悄悄爬上我的心頭,令我沉吟再三。

第一首是詩人賈島的〈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我以十年的光陰,慢工出細活地粹磨出一把寶劍,劍刃光耀、有如霜雪,卻從來不曾試過它的鋒利。今日我取出劍在你面前展示,如果誰有不平之事,我必為其效力。

今日早已不是中唐時期的武俠江湖,我們也毋須磨劍以掃妖孽,但那樣鐵杵磨成繡花針的功夫深,卻叫人心嚮往之,今時今日若想磨把好劍,總會聯想到「有筆如劍」。好筆猶如寶劍,可為民喉舌、可橫掃千軍...,一旦著書立論,更可藏諸名山、傳予子孫,綿遠而流長。

既然如此,寶劍更得不時琢磨,才能永保鋒利;到要用時,立可出鞘!你心中是否也有寶劍要磨,那麼我們都別荒廢忘卻心中「曖曖內含光」的利刃,謹記韓愈在《進學解》裡那句傳世的「業精於勤荒於嬉」,才能十年磨一劍,他日把似君。


至於第二首,則是趙暇的〈江樓有感〉: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這是一首登樓憶舊的詩。我獨自一人走走上江樓,靜悄悄的,不禁想起過往的許多點點滴滴,這時但見江中水月流光與天一色,彷彿凝成了一道銀色的光輝。想起當年和我一起賞月的人,不知道如今人在何處?可是眼前的風景卻彷彿好像去年一樣。

這樣的詩句使人讀來無限感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昨夜與大學好友吃飯聊天,他們倆皆高談闊論著自己的裡想與人生規劃,言談中隨處可見那些敢於冒險及挑戰的精神,我自嘆弗如,卻也暗生「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望。席間酒酣耳熱,我們聊起過往三五老友,也講到了辭世數年的好友,剎那間當年共同坐上自行車馳騁於花蓮鄉野間的記憶畫面狀溢目前,讓我不禁想用去年重回鯉魚山上的思緒,改寫這首七言絕句:

〈鯉魚山有感〉

『輪上鯉山思雜然,風光如媚媚如仙;同來望遠人不在,風景已然非當年。』

騎著租來的摩托車直駛鯉魚山,記憶中綠意盎然的山頂平台已不復見,思緒變得有點複雜。雖然遠眺花蓮壽豐鄉的風景依舊如同仙境般醉人,但曾在細雨連綿中騎著自行車同上這兒的人早已不在,風景就算再漂亮也比不上當年與好友並肩共享的美好。

好詩,短簡精煉、語輕意深、餘韻不絕,總叫我反覆吟誦、不忍釋卷。


2011.3.7. changyiyao


聞詩兩首有感
2011-03-07 22:40 發佈
佩服樓主將〈江樓有感〉改寫成自己的〈鯉魚山有感〉,好才華

我也喜歡詩詞但就沒有這種才賦

不過倒是讓我想到了歐陽修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畫。
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一樣感慨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舞文弄墨,獻醜獻醜,
歐陽修的這首〈生查子〉我也很喜歡,
謝謝你的分享喔!

對了,說到感概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我又想到另外一首 崔護 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changyiyao wrote: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好詩詞~
謝謝分享~
有說明就看的懂~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