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ora wrote:>音效晶片、功放晶片...(恕刪) 現在藍芽至少都有6小時,打個七折也有4小時真無線,4~6小時也不少我自己用的真無線實測10小時,配合外出盒,60小時,沒電充個20分鐘又能聽個兩小時…我騎單車用的無線耳機,也能撐6小時,如果等個20分鐘不聽音樂也不行,那真的不用一直糾結在不把你們當成客群的手機上
toxin0702 wrote:按照廠商的說法是因為3(恕刪) 才不是呢?意思是以前3~4吋時的人都老了現在的APPLE/HTC/ASUS等很多工程師技術太差連小小的耳機孔機都作不進手機了而且現在又不是走幾年前比小隻的現在要求的是電量你沒看手機又都2XX克了之前有耳機孔防小還不是有做而且這樣才好拿現HTC EYE那樣跟本不好拿
3.5mm 耳機孔是我決定放棄ZF7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因為工作需求常常一天要數小時在移動中視訊, 多方通話. 用藍芽設備的可靠度遠遠低於有線, 光是開會開到一半聽到battery low, 真無線是要怎麼樣邊用邊充電, 不然就是要帶體積比較大的藍芽耳機, 然後要同時對手機跟藍芽耳機用行充. 對我來說3.5mm是便宜可靠的解決方案.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 除非真的是設計上的限制, 否則多一個功能, 對有需要的人就會有決定性的吸引力.
其實這是根據大眾需求取捨的結果1.大部分人都是在上班上學途中聽歌,回家用手機喇叭看yt,藍牙耳機沒有線材對通勤來說完全是天生一對,而且藍牙耳機普及了,價錢低,大部分人早已不用有線。2.音game / 打射擊遊戲 等需要0延遲的有type C 耳機/手機雙喇叭3.手機就算有3.5mm ,用來放置音頻處理晶片和放大電路 的空間也很少,更沒有絕緣,不論底噪和音質也不會令追音質的人滿意,特别是有貴價耳機的人,耳機把手機的缺點毫無修飾地播出。4.樓主説的把ic縮小當然能放出更多空間給3.5mm(主版體積減少),但成本貴,看看用最先進ic 制程製造的iphone 多貴,而且有更多空間為什麼不用來搭載大眾注重的大鏡頭,大電池?花更多錢用更先進的製程,結果和隔壁更加便宜的手機只多了一個音質差的3.5mm?大眾不接受………5.發燒級玩家一定有dap(digital audio player),不會因為手機有耳機孔而購買,加了3.5mm 反而會令競爭力下降總結,很少人會用手機耳機孔聽歌,有空間優先給鏡頭和電池增加手機競爭力,大眾也不會追求音質,藍牙耳機方便又便宜,淘汰了3.5mm 耳機孔
看完後, 我實在驚訝, M01上有這麼多金耳朵, 真是"自大的讓人不敢相信"首先, 除了特別爛的舊線路CRS BT4.0以上, 我實在不敢恭維, 有任何人可以說有延遲現象, 有雜音, CRS可以不用混了.....CRS BT4.0 藍芽Module, USD$5, 也就是台幣150, 就打死了, 拚一點, 1000以上的藍芽耳機, 我相信都是用這顆.另外我目前在服務的音響喇叭製造商, 都有金耳朵的專業人才, 負責EQ調音JBL, B&W, Bose代工廠致X迪芬尼東雅電子你知道只要能聽得出來箇中差異, 金耳朵的年薪, 不低於10萬鎂....M01神人多!再來, 我們講講3.5mm Audio Plug, 這東西的歲數已經60歲了....這是一個無法進步的產品. 現在的音樂, 也已經都數位化了, 你再用類比的方式傳遞, 這才會失真吧!這顆Plug的母座, 除非你新開模具, 要不然就是這麼厚, 薄不下去的, 開新模....一個夕陽中的夕陽用料, 再花個幾百萬去開新模......業界有USB Type C的有線耳機, 我的廠商都送我好幾條了, 如果真的熱愛有線, 可以改買這種接頭的耳機.
claus950 wrote:我倒是覺得您想得太簡單了,3.5mm耳機口並不是單單加那個口就能運作的。功放、解碼、獨立電路這三樣算下去的面積也小不了。而且這三樣如果cost down了,你再高級的耳機也救不回來。 Audio codec 在手機或電腦上都是必要的IC/電路,有些處理器可能集成了codec 這塊不管手機有沒有設計3.5mm耳機口,它都是必要的否則喇叭怎麼出聲???多了3.5mm耳機口,也不就多了幾顆小小的電感,電阻,電容而已Cost down audio codec?? 你別說笑了沒有音訊解碼的功能,手機也就無聲播音樂,打電話沒聲音的手機誰會要
樂觀樂觀 wrote:現在廠商在商言商,追求成本低利潤高,但科技的初衷還是方便生活,你給了耳機孔,要用的人可以用,對愛用無線耳機的人也沒影響,一個洞成本也沒多少,堅持不給只會流失客群罷了 連小學生都用藍芽耳機的時候,那個洞就可有可無了.最早的行動電話也是沒有耳機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