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牌子手上都有,最早的ZENFONE5 SIM卡槽壞掉,送修的報價幹脆買新的,ZENFONE2新機死當不開機送修,後來皮套感應開關壞了,永遠都是皮套模式

後來好奇之下就換小米了,運氣還不錯包含買給長輩已經8支了,最久的應該也有四年了,只有電池掛掉,還沒送修過。不過以小米的價錢乾脆買新的比較HAPPY。
手機越來越像是消耗品,ASUS的價錢貴了快1/2~1/3,再加上以往的經驗,我不會買ASUS........
不過小米也漸漸跟ASUS一樣,每出一代就貴500,不過還是比ASUS便宜。
對了我都是裸機使用

軟體:
最早的紅米1去年還有更新,ASUS情何以堪。手上還有兩片ASUS的平板,買了一年就沒有更新了

在小米的內建小工具有個按鈕叫"螢幕鎖定",我都是用它來取代電源鈕。
結論:
反正都是消耗品
華碩的品質不好嗎?我不覺得。過去我不太碰華碩的板卡,主要是價格偏高,但普遍朋友的口碑都不錯,P4P800我朋友用了超過15年後來當打字機還可以用。華碩也是勇於嘗試的公司,ZF一代嘗試和intel合作,雖然效能略差但是我的Padfone4+7到今年才退役,這台變形平板被我認為是經典,可惜曲高和寡停止開發了。
我的T100變形筆電首發款到現在都還頭好壯壯持續升級。今年的computex又看到華碩的一些概念機,可以看到其工業設計實力,而且華碩是具備製造與設計的公司,唯一欠缺的是品牌行銷,不過我覺得認份點也好,看看BenQ和HTC拚行銷的下場就是通通不討好。
我對小米的印象就是一家純品牌公司,看甚麼賺錢就做甚麼,自稱是科技界的無印良品,但無印良品只專注在家居領域,而且並非抄襲起家,小米則是靠「致敬」不斷地踩別人的肩膀往上爬。其實家樂福自有品牌也是賺錢的甚麼都做,衛生紙、水餃、餅乾、內衣褲、電信,差別就在於小米的行銷比家樂福強,自稱「生態鏈」,不過有一次我拿起小米的帽子,卻找不到誤聯網?
消費者方面就沒辦法了,台灣人偏好外國貨,「國外的都給比較好,比較好的都給國外」,加上HTC事件讓台灣人悖離台灣人更多。
「以卵擊石」是鄉民耍嘴皮的戲詞,雖然人家勸我相同價錢買小米更大碗,但是我覺得華碩沒甚麼不好,介面也算友善,在官方論壇也可以獲得很多技術支援,所以我還是繼續選購華碩的手機囉。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