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yeh0101 wrote:硬體當然有關係囉,...(恕刪) 提醒一下iso就是國際規格。只要講的是同一個iso值。那就是一樣的東西。相機硬體,光圈,焦距,iso,快門,都是科學化規格化的數字。曝光設定相同下,同樣iso就是同樣表現。差別在噪點,解析度,顏色等等非規格化的東西上。所以還是在影像處理層面上的問題。
神奇老大 wrote:唉如果都是軟體在跑...(恕刪) 會這樣講表示你不懂為什麼要大光圈,高iso,大感光原件。影像品質和呈現有幾個特性噪點,景深,顏色展現,變形量等等大光圈讓你景深淺,大感光原件噪點少,高iso讓你不手振,要高iso又要噪點少,感光元件就要好。這全部都是硬體上的事。好的鏡頭變形少,顏色呈現現豐富。硬體沒跑出來的資訊,軟體去跑也無法補足。只能給一個假像⋯⋯但亮度這件事,要想拍多亮都可以。
F值 與 T值 的介紹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7088-series-of-lens-aperture-can-be-deceiving-understand-the-difference-between-f-and-t-values感覺你們應該是在說這個 , 進光量永遠是嫌少不嫌多的如果ASUS改這個 , 可以賣好價格 , 並且搶到更多市佔率 , 我相信他絕對改實際上大部分消費者選擇調 快門 或 ISO , 大感光元件的手機銷售量.....longyeekimo寫得很清楚我很認同而且手機 的相機部分 , 很多是各方面取捨下的結果最近論壇流行從標題作文章 , 有點懷念以前的論壇 , 進光量探討 , 4K與畫質.... 這種標題 客觀 , 順眼 , 和氣
現在的癥結點就是樓主覺得亮就是好,這是一般人的觀念,暗就是要拍亮顏色要鮮豔,這是為何三星S7會這樣調整,那看來就是ISO盡量壓低保持細節,但是亮度不夠所以會後製調亮,調亮後雜訊多所以又抹,抹了之後銳利度不足所以加強銳利度,最後拍起來就是縮圖很銳利,但是銳到描白邊形狀味精化,人的皮膚變得很橡膠味,對於一些攝影者來說,這他們是不要的,因為連再後製都救不回來。SONY的演算法最大問題就是抹,尤其暗部抹得太嚴重,新機好像有比較好。ASUS沒有在這方面太多的著墨,但是它可以調整的設定以及手動模式比較完整,當然商品還是符合大眾取向才會討消費者喜愛,以我個人使用ASUS手機來說,拍起來有沒有比別人亮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doggykoon wrote:現在的癥結點就是樓主...(恕刪) 您好畫面亮暗是看個人喜好,我補圖那2張我反而覺得zf3z拍的比較討喜,拍攝靜物反而不要太亮的好,比較有感覺但是室內低光源拍小孩,xz比較亮比較討喜,總不能臉看起來暗暗的當然可以手動調高iso或降低快門,發文的原意一直都是zf3z,沒有發揮光圈1.7,像素1.4微米應有的實力,硬體是前段班,軟體成像出來變中段班
longyeekimo wrote:會這樣講表示你不懂為...(恕刪) 低光源或夜拍要清楚,先決的硬體條件不就是光圈和感光元件大小嗎,所以一開始就說大光圈大像素,得的光線多,畫面就會比較明亮,版友一直在說軟體想調多亮就多亮,光圈大小和像素大小,對於成像亮度沒差,都是靠軟體在調,這個論點才是我一直要反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