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華碩Zenfone錯誤行銷之分析

版大說出台灣人的痛了...感謝借分享唷
webreg wrote:
Ausu有研發那些山...(恕刪)


+1

與其買 紅米

個人認為不如 Zenfone.
光是保固+安規..我就放心一點.

謝謝
很多人都說..台灣2千萬人, 市場太小....

但有想過, 台灣小歸小, 市場2千萬人也算不小, 看看..電信3雄, 也只吃國內市場,
有賺的少嗎? 1年淨賺百億, 有少嗎?

市場小, 是廠商拿來說嘴的, 真正能好好經營, 光台灣就夠你賺了,
只是大部份台灣廠商, 都只看到別人的餅大, 想分一塊, 然後就開始嫌原本的太小,
但卻沒人真正去想過, 若台灣市場小, 三星何必來台搶市場, 小米何必來搶市場...

再來就是連..台灣自己的政府都開始嫌自己的台灣市場小, 啊是怎樣啊


kokacal wrote:
真是有夠...單純...竟然只從售價來分析~~~

華碩本身並沒有賣手機給消費者...你沒看錯這句話...

華碩是將手機賣給各地的總代理(聯強、精技、神腦),總代理再賣給經銷商(全虹之類),最後再賣到店面,然後再銷售給消費者。

今天就算你是從網路購物取得,那也只是取代店面的功能,同樣是地區總代理出貨,交給物流商之後再交到你手上。

一隻手機從工廠出來之後要經過多少手,售價就層層疊加上去。

理論上經手越少,售價應該降低才對~~~錯~~~

經手越少,是中間通路商賺的越多,但是風險也越高(賣不出去時堆貨積壓資金的成本也越高),要負擔回修換貨的成本也越高。

台灣的市場真的很小,二千多萬人口的消費力真的不高,但代理商物流商店面的商家就是要養那樣多員工,基本通路利潤不可能抓太低,否則寧可不代理不銷售。對岸一個省級銷售商面對的是幾倍台灣人口的市場,但公司人力與固定支出成本卻遠低於台灣同樣的總代理,所以別人可以薄利多銷。但我們薄利多銷也銷不了多少...

webreg wrote:
Ausu有研發
那些山寨廠有研發嗎
華人只知道貪便宜...(恕刪)


現在是華碩台灣PK華碩大陸價格
怎會扯到山寨廠研發?

華碩大陸是山寨機??

你自己如果不貪便宜會來看這個價位的手機?

raphael107 wrote:
以支持國貨,支持台灣...(恕刪)


大陸稅務制度不是這樣算的~
大陸的增值稅17%聽起來好像很高,但他們的成本是可抵扣的。
供應商給你的發票是可以抵扣,所以這部份的稅是不用繳的。
真正要繳的稅是(售價-成本)x0.17,所以才叫增值稅。
所以如果同樣是售價1000元、成本800元的商品:
台灣不管你成本多少,統一繳5%的稅=50元
而大陸是(1000-800)x0.17=34元

我們公司買賣設備的稅都是這樣算的,我買的手機是開(增值稅普通發票),應該也是這樣算吧~
中華電信原本要去對岸 結果發現對岸電信太強了 滾回來的.....

市場小不是廠商說的,多買一點國外的東西 再問問台灣人有沒有看過這些東西

就知道台灣甚麼都不賣是甚麼原因了



hc01 wrote:
很多人都說..台灣2...(恕刪)

kokacal wrote:
台灣市場這麼小 很多東西都比其他國家賣的貴
你今天說ASUS是國產 應該要回饋台灣鄉親
那請問你為ASUS或為台灣又做過了什麼嗎
如果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
那就拜託不要再拿愛國來合理化自己貪小便宜的心態...(恕刪)


說的好!!

廠商跟政府也不應該在不景氣的時候,呼籲國人要愛國買國產品牌
還有更不應該對電子業有優惠待遇,都是拿人民的錢去補助... 麻煩優惠吐出來
不知樓主是否為行銷高手,還能指正華碩的高層!不過我想,大家可以當成學術研究來探討一下。
就晚輩粗淺的看法,要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先考慮兩個方向:

1. 價格彈性
2. 成本定價法V.S. 市場競爭定價法

應該每一本講行銷的基本教科書都可以找到答案。
大家就看看笑笑就好了。

商人是最現實的。
沒錯啊

***為免雙重課稅,企業在國外繳納所得稅,可申請回台抵稅。

這些企業出國外後 國外繳的稅 回國可以抵稅

還拿優惠

klipsch wrote:
說的好!!廠商跟政府...(恕刪)

morgan0512 wrote:
大陸稅務制度不是這樣...(恕刪)

台灣不是"加值型營業稅嗎"?
抵稅是公司三聯式的才能吧!
銷售末端是開二聯式的個人,就負擔了所有過程的稅金
是我理解錯了嗎?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