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不是想唱衰,我還是樂見台灣品牌在國際發光。
但瞧見這次Zenfone 9的規格與周邊配件。
我卻不由得想到曾經的手機品牌:LG
今年華碩犧牲一度被喻為有獨到特色的Flip系列,改打小巧好使,但有在外型跟鏡頭模組下功夫的設計,我的感想,這是一個好棋中夾帶險棋的賭注。
Zenfone 9 外型好看這點我也認同(好看!)
但因為最近我在用ROG Phone 6 Pro而放棄這次的購入體驗,但也大概知道Asus目前手機上的系統,是以原生Android 12 為基礎,但沒有多加太多自己的優化改良,甚至攝影功能也是,較偏原汁原味風格,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打到ROG Phone 6 系列,Zenfone 系列就得縮編了。
我在2019年使用Zenfone 6時就有領教過翻轉鏡頭的魅力,當時的感想是,雖然翻轉鏡頭模組可以提供等同主鏡頭畫質的表現,但翻轉模組容易鬆動下垂,歸復後又會微垂,機構耗損率高,也不防水,其實長期下來維修需求高的設計,但這不是說翻轉鏡頭是很蠢的設計,尤其這種很實驗性質的創意,其實廠商願意實踐好設計,就很值得鼓勵,只是Zenfone 6打出好口碑後,Zenfone 7、8系列的定價有調漲,讓Asus的高CP 值形象降低,因此今年Flip系列取消或暫時取消,其中透露出來的資訊就不少了...
經觀望Zenfone 9後,我不禁擔憂Asus 的未來,是否會跟上LG的腳步。原因基本上都跟價格及定位有關,原因如下:
1.規格
這兩年我有使用OPPO Find X5 Pro、vivo X70 Pro ,發現中國手機都會在Android 系統的基礎下再做優化,甚至規格上很敢開,但Zenfone 9 的規格中,除了台積電8 Gen1+這個只是先搭載非獨佔的晶片外,其他規格亮點並不多,鏡頭模組的亮點就是小小兵設計,但規格則是去年其他手機廠商推出過的菜色。
2.尺寸
走小尺寸手機,有人說很貼心顧慮到喜歡一手掌握的玩家及女生,但以近年已經很難再突破的手機市場來說,玩小尺寸甚至當系列旗艦機,算是很冒險的險棋。
我不排斥小尺寸,也很喜歡這種方便性,甚至單手拍照也方便,但從Apple取消iPhone mini的經驗告訴我們,小尺寸手機市場的消費者其實不算龐大,甚至他們並沒很依賴手機帶來的娛樂,若真的要小尺寸,更會考慮iPhone。(我有認識的親友就是這樣想的那派...)
3.攝影
在小尺寸條件下,若Zenfone 9攝影表現能打出漂亮一擊,可能有機會以攝影手機姿態去跟其他廠牌較勁,但我最近使用跟Zenfone 9同樣主鏡頭規格的ROG Phone 6 Pro ,我認為目前Asus 手機的拍照表現算是偏自然無修飾,這是好但也是壞,確實有些使用者喜歡不過度渲染的照片,但也有些手機已經可以做到優化照片,但又極為自然,例如Pixel 6 Pro,或Find X5 Pro 等等,都是讓我覺得很優秀的攝影手機。
因此Zenfone 9的攝影表現算是沒加分也沒扣分,其實吸引不了太多新客群,或吸引原Zenfone 用戶換新手機。
真的考慮攝影優先又希望便宜的消費者,可能更會先考慮Pixel Phone 吧。8 Gen 1+講真的不是什麼絕對,除非玩遊戲,否則上半年8 Gen 1大家也是用的很開心。
4.模組配件
手機有多元配件很棒我知道,但我看到Zenfone 9 配件介紹時,我腦海想到的就是曾經主打模組手機的LG G5,當時我買了G5後也是一度著迷配件帶來的趣味,但當你只端詳G5手機本體時呢...?會突然覺得手機本身似乎特色有限。
如同Zenfone 9 我們看到的優點是機背觸感好摸,鏡頭模組很像小小兵,有3.5mm耳機孔、電源鍵可以有些觸碰功能(雖然我覺得實用度有點...),然後呢...我就想到...小手機了卻沒法做到窄邊框螢幕,有點可惜。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其他外部配件來增添手機功能性及魅力不是壞事,但手機本身目前尚無長期的好口碑背書(Zenfone 系列在5代的高CP值後,一直就是沒穩定的好評),配件價格跟風格還需要市場驗證下,確實是一個隱憂。
就像是拿iPhone也很多配件,但純看iPhone,你會覺得它經典的設計元素不少,目前使用者累積的口碑也夠多。
因此Zenfone 9 讓我覺得是險棋的關鍵就是在於配件這件事,過去HTC 的洞洞手機殼配件也是差不多概念,長期下來實用性其實不高,以一個長期使用者角度來說,不會每個消費者都買單,想要天天用那些配件。
模組配件這策略是否正確,可以等明年看Zenfone 新機發表,就大概會知道是好棋還是壞棋了。
5.價格
回歸到最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怎麼賣好Zenfone 9?離不開的就是定價策略,我爬文看了看Zenfone 6~9旗艦機的定價:
ASUS ZenFone 6
6GB + 128GB-17990元
8GB + 256GB-20990元
ZenFone 7
6+128-21990元
8+128-23990元
ZenFone 7 Pro
8+256-27990元
ASUS ZenFone 8 Flip
8GB+256GB-23,990 元
8GB+128GB-20,990 元
Zenfone 9
8GB+128GB-19990元
8GB+256GB-21990元
16GB+256GB-25990元。
在這種情形下,這次Zenfone 9 最高規格開到16G+256G
但前面我也說過,小尺寸手機的市場其實娛樂需求不高,更別說玩遊戲會玩到原神、奧丁、暗黑...等等大作了,眼睛可能都要長血絲來看畫面了,為此記憶體開到16G...意義不大,從顏色也只有黑色來看,代表Asus 也知道、也擔心只有部分男性族群願意買單到16G+256G。
但這價位帶其實還是有不少對手,能吸引多少用戶真的很難說。
因此我們也看到了,Asus也釋出了早鳥優惠,買手機送2000元郵政禮卷之類的。
應該算是官方釋出定價後,觀察到市場反應,趕緊做出的補償吧。
故不負責任的推測,如果今天Zenfone 9的定價策略調整成:
8GB+128GB-16990元
8GB+256GB-18990元
16GB+256GB-22990元
應該會更容易賣。(僅供參考)
結論:
如果單純比較iOS跟Android兩個系統陣營,我覺得可以用壽司店來譬喻。
iPhone就像是一間有專門師傅料理的壽司店,店裡選擇不多,就是只賣iPhone,但透過師傅的功夫、店內營造的氣氛,會讓人難以忘懷,吃得多少、花多少錢都不是重點,重點這就是大家口耳相傳的好吃壽司。
而Android的手機就像是迴轉壽司店,有一盤便宜的也有一盤貴的,有一貫也有兩貫,想吃烏龍麵、點柳橙汁都有得選,豐富性是它的特色,但也會有店家特別加入小贈品活動,給你原廠以外的驚喜優化,比如鏡頭聯名、開發獨家系統、裝設獨立影像處理晶片...等,但相對的需要時間累積口碑,才知道怎麼調整菜單。
都有特色,也都有市場,但Zenfone 9要突破重圍,打出好的一戰,因為它是以原生系統為基礎,故我覺得應該先顧好系統穩定性,把口碑穩了,才能再慢慢突破消費者的疑慮。
十分現實的關卡就是在那,2萬多的價位,可以買大螢幕、攝影佳的手機,甚至我手機還穩穩的好用,你要給我一個買手機、換手機的理由,為何要選小尺寸的Zenfone 9 ?
這關解開了,2023年Asus才可能繼續延續這設計理念,否則Zenfone系列要嘛越來越縮小,要嘛下次就又回歸大尺寸手機,繼續測市場水溫但仍繼續吃老顧客而已。
不論ROG Phone、Zenfone,我覺得都是外表、規格做得好,但在內涵、使用者體驗,沒傳遞出更多感動,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點。
歡迎理性討論啦~我不希望文章被丟去回收區~XD
--------------------------------------------------------------------
手機消費、體驗、使用歷史:
ROG Phone 6 Pro (2022)
OPPO Find X5 Pro(2022)
Pixel 6 (2022)
iPhone13(2022)
Pixel 6 Pro(2021)
vivo X70 Pro(2021)
ROG Phone 5S Pro(2021)
ROG Phone 5(2021)
Pixel 3 XL(2021)
iPhone 12 Pro (2021)
Pixel 5 (2020~2021)
Note 10 Plus (2020~2020)
Pixel 4 (2019~2020)
Zenfone 6 (2019)
Pixel 3 (2018~2019)
iPhone X (2017~2018)
LG G6(2017)
XZ1 (2016~2017)
LG G5 (2016)
LG G4 (2015~2016)
蝴蝶2機(2014~2015)
LG G2 (2013~2014)
iphone 5(2012~2013)
Sony Xperia S(2012)
HTC Legend(2010~2012)
8/2補充:
感謝大家補充意見,我想了想,文中也提過,小尺寸手機有其市場,但目前來看不是主流市場,iPhone mini的經驗告訴我們,小尺寸手機不好經營,不易銷售,客群也不是最多的那部分,大概只有華碩官方才知道銷售量。
所以更精簡的說,Zenfone 9跳過跟其他廠牌較量相似規格的做法,說的好聽,是有策略地去經營小尺寸手機市場跟潛在客戶,但若把小尺寸這條件排除,Zenfone 9似乎就沒有其他獨到規格亮點,或系統優化等特色...可以瞧見其他廠牌可能有更優秀的鏡頭規格、與攝影大廠的聯名濾鏡、優化的使用者介面、獨立唬爛晶片、甚至微雲台設計也早有人做,但提供這些差別的廠牌,手機價格卻更有競爭力。
最近也很多Youtuber分享Zenfone 9開箱影片,都介紹的很好,或者說介紹優點居多。
這些影片我也愛看,但影片上傳時間越來越誇張,從本來要等官方發表後才可能陸續拿到公關機測試寫文章、拍影片,到現在正式發表前就拿到公關機,發表會結束一小時內就發布影片...
這麼做對手機廠商的好處,算是讓觀眾即早決定是否預購入手,提升初期銷售量,因為很多時候手機出貨才是挑戰的開始。
因此,對於這些Youtuber開箱測試影片,我認為在搶頭香看得很開心的時候,如果心動了,便需要審慎思考,影片中哪些資訊才是自己需要吸收的,有些東西其實沒用到你不會有體悟,也可能根本不是你想的那麼實用。
這也是我自費體驗一堆手機,繳學費的經驗分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