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近年來除了手機,也有進軍耳機等穿戴裝置市場。不少人對其最直接的印象,就是頗有 Y2K 復古感的透明設計了。這次要介紹的 Nothing Headphone (1) 也是同理,而且也是官方首個進軍頭戴式耳機的作品,不僅有標誌性的透明外觀主攻一個美感,搭配別具一格的操控方式與優秀用料,也同步請來英國老廠 KEF 攜手做聲學調校。

Nothing Headphone (1) 也不僅單就外型與 KEF 的攜手,包含鋁金屬與塑膠外殼,以及軟質的 PU 耳罩、40mm 的大單體與鍍鎳隔膜,也有主動式降噪、空間音訊與 24-bit/96kHz Hi-Res 無損支援外,也有最高 80 小時的續航力,整體用料與規格也是妥妥的旗艦級!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外型設計

外盒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背面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側面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外盒設計一樣頗有 Nothing 的設計風格,是白底加上產品重點區域做為呈現。我是拿到黑色款,白色的應該.....也會跟著換色吧(?)。至於一旁也有這次攜手的 KEF Logo。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打開後可以看到外盒印刷是有橫跨到盒底的,如此也能更能看出耳機的原貌,但內在的產品才是重點啊啊。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內盒也是跟 Nothing 其他產品一樣,會有跟外皮圖片一樣的浮雕紋路,以目前環保當道的狀態下,還能做出這樣的質感也是蠻不容易的。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內容物除了手機本體,還有一個收納盒。主要配件則是 USB-C 以及 3.5mm 兩條線,也同樣有著 Nothing 的圖案設計。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收納盒是採黑色塗裝,表面是有些粗的絨布材質,並有一個圓形與長型橢圓的凹痕,不僅可以當作設計,圓形部分也是安放耳機的區域,就不會翻錯面然後耳機整個掉出來。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一旁的拉鍊上一樣也有 Nothing 的廠商 Logo,但老實說我覺得因為絨布材質,加上拉鏈跟本體有點太接近,其實拉鏈有點不太好拉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打開後就能看到耳機本體,另一側也有一個小袋可以安放包含 USB-C、3.5mm 線材等小物。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來到耳機本體,Nothing Headphone (1) 屏除內在功能,光是這個外型對喜歡的人來說,就是最大的亮點了。其主要結構是採鋁合金材質,搭配塑膠的透明外殼與頭帶來做包覆。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至於耳機本體設計,則是以方中帶圓的概念呈現,之前不少中國手機也有用這個概念,但 Nothing Headphone (1) 則是在圓中加入自家拿手的透明設計,內部的兩個原點設計,某種程度也很像以前的錄音卡帶,相信網友一定都不陌生。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除了實際配戴,耳罩式耳機另一種妙用,就能能當作配件使用。尤其是 Nothing Headphone (1) 這個顏值,不管是搭配一般的帽子,甚至是掛在頸脖上,真的會吸引不少路人觀看。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這邊也附上 Nothing Headphone (1) 耳罩的細部照片給大家欣賞,說真的同級產品真的是沒有這樣相對大膽的設計,右耳與左耳處也有 Nothing 以及 KEF 的字樣之餘,問為什麼知道是左右耳?因為右 / 左耳還有一個正方形的紅 / 白色塊來辨別,。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耳罩與上方頭帶部分區域,則是用上 PU 材質做打造,貼合感還蠻不錯的,不過夏天的時候蠻容易沾到汗,但清潔不算太難,這也是耳罩式耳機遇到氣溫的問題就是。

雖說 Nothing Headphone (1) 軟質的耳罩沒什麼壓迫感,但初期在佩戴時,還是多少有一點夾頭感,但我大概佩戴一個禮拜之後,這樣的感覺就少蠻多的。

內側這邊可以看到有一條細縫,這是用來搭配偵測環境並做 ANC 降噪的 mic,Nothing Headphone (1) 共有雙前饋式與反饋麥克風,共計有六個專為 ANC 偵測的 mic。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細看一下耳罩處,可以看到 PU 材質的耳罩相當厚實.....戴上的舒適感真的很有感。至於右邊耳機內側下方有個實體按鍵,是用於藍牙配對的。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右耳罩的上方也能看到一個實體按鍵,此鍵是專門用於 Nothing Phone 手機來做設計操作不同功能;要是跟 iPhone 或其他 Android 裝置配對,則是能當作額外的快捷功能鍵。

耳機本體跟頭帶處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連接處也是採金屬材質打造,就能提供相對耐用的機能。不過 Nothing Headphone (1) 並沒有辦法摺疊收納,而是只能旋轉耳罩至攤平。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主要的操控按鍵都集中在右邊耳罩處,面對正前方的「內側」處,可以看到有一個橢圓的滾輪,以及橫向的撥桿。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右側底部則是有電源推桿、指示燈號、USB-C 連接埠(可用於充電與聆聽),以及 3.5mm 耳機插孔。

耳機重量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含收納盒重量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重量部分,官方數據為 329g,實際以電子秤測量得出 325g,加上收納盒則是會變 595g。

▌功能解析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在核心規格上,採用一只 40mm 的動圈單體,並用上 PU 懸邊號稱可帶出更深沉的低頻,同時在單體的隔膜、邊緣和圓頂都以鍍鎳塗層;當然,還有 KEF 的調音技術。

其他規格部分,Nothing Headphone (1) 支援 20Hz – 40kHz 頻率響應,並有藍牙 5.3、USB-C 以及 3.5mm 三種連線方式,以及 AAC、SBC 與 LDAC 三種編碼外,也有 24bit Hi-Res 無損音質支援(只支援藍牙與 USB-C)。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佩戴後看耳機後方,就能大致看出 Nothing Headphone (1) 整體的操作流程,首先要配對的話,則是按下右耳內的按鍵進行配對。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至於專屬的應用程式 Nothing X 整體操作邏輯與其他 Nothing 耳機差異不大,可快速調整降噪等級、空間音訊以及各式操控選項。值得注意的是 Nothing Headphone (1) 在音效上除了基本的等化器,還有專屬的低音增強模式。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其他規格部分,Nothing Headphone (1) 也有玩遊戲使用的低延遲模式、人耳佩戴偵測,以及同時可快速切換裝置的雙重連接功能。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等化器這邊則是有基本與詳細兩種操作方式,其實也相當容易理解。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最為核心的地方,就屬操作方式了。按照剛剛介紹的按鈕、旋鈕與撥桿三個實體按鍵操作,可對應出不同的操作方式;雖然看似複雜,但理解之後操作就真的相當直覺。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首先是右耳上方的實體按鍵,可以分為短按、長按兩種方式,如果是非 Nothing Phone 的手機,則是可做為多個功能的自訂快捷鍵,詳細功能就直接看圖吧!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如果是 Notihng Phone 的話,長按則是能額外多出 Channel Hop、語音 AI(ChatGPT)以及 Essential 新聞三種功能。語音 AI 不難理解,Essential 新聞則是會以語音方式介紹目前要聞,但不支援中文。

至於 Channel Hop 簡單來說,則是能將支援的串流 APP(目前就 Spotify 與 Apple Music)中,自訂的播放清單來做快速切換。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至於最特別的操作方式,應該就是滾輪了。有別於其他耳罩式耳機可能會透過觸控板方式操作,Nothing Headphone (1) 最大的特色就是這個滾輪。可以透過短按、長壓以及滾動三種方式操作。

不過滾輪能自訂的其實只有長按,而且主要是針對 ANC 抗噪模式切換為主,短按與滾動則是被限制在播放 / 暫停,以及音量調整。說是不太彈性,但操作上就真的很直覺,我自己覺得學習難度幾乎是零。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下方撥桿一樣也不可自訂,主要是藉由左右撥動來改變曲目,如果是撥動並停住的話,則是會變快轉、倒轉。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最後來談談聽感部分,Nothing Headphone (1) 整體表現會讓我覺得比較平實,並不是說不好,而是在預設的設定上,低中高三個頻率都蠻平均的。低音部分預設的量感是有,但不太多。

但預設歸預設,Nothing Headphone (1) 的好處就是 APP 中有等化器可調,加上專屬的低音增強功能,最大可以調到 5 級,基本上大概 3-4 就會相對有感,如果是喜歡電子音樂類的朋友,可以放心開到最大,感受度會來的更好。

如果有興趣的話,搭配等化器一些比較偏中高音的設定,如平均或是高音模式,加上低音增強輔助,反而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光憑文字敘述是不夠的,這邊我也在搭乘捷運時,直接佩戴 Nothing Headphone (1) 並錄製聲音給大家聽聽效果,曲風相信就不用多說了.....強烈的吉他 solo 與雙踏鼓點,配合低音增強真的相當的舒爽。

不過我這邊搭配的是關閉降噪與通透模式的一般模式,可以發現還是多少能聽到捷運的運轉聲以及廣播。



再來就是以古典樂搭配降噪與通透模式,可以發現降噪模式幾乎可以把運轉的聲音壓到最小,但還是聽得到啦,至於通透模式就不用多說了,直接就會被現場的環境音給蓋住。

另外,Nothing Headphone (1) 在切換降噪模式時,也會有類似鼓點的專屬音效,而通透模式會有女聲在旁邊「嬌喘」一聲,相當好辨別。

▌小結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整體來說,Nothing Headphone (1) 最大的賣點,無非就是其獨特的外觀,先不管什麼大廠調音跟耳機規格,光是這個造型,就應該會有不少人會衝著拿錢出來買了。

這樣說也不代表 Nothing Headphone (1) 只看外觀,內在音質表現上各有所好,就跟拍攝風格一樣,我自己覺得 Nothing Headphone (1) 預設表現上會比較平實均衡,但因應 APP 有著 EQ 以及低音增強等功能,要調出自己的習慣的音色其實也不難,像是對我來說,我自己喜歡聽比較電的曲風,Nothing Headphone (1) 的低音修飾過後,我自己是絕對能接受的。

再來屏除音質,Nothing Headphone (1) 也有相當多元的音訊編碼支援,甚至也有 3.5mm、藍牙以及 USB-C 三種連接方式,可說能囊括幾乎大半的訊源裝置了。

不過對於耳罩式耳機來說,Nothing Headphone (1) 會讓人比較困擾的地方,應該就是耳機不能摺疊收納,加上應該是賣點的外型,說真的在市場上相對少見,審美感這件事就很主管,如此獨特的外型,某種程度也是一種 Love me or hate me 了。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小惡魔福利社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Nothing Headphone (1) 體驗|外型獨具一格、內在也有看頭!
2025-09-08 9:30 發佈
搶頭香耶 謝謝介紹 福利社很棒 感謝分享
Martin wrote:
Nothing 近年...(恕刪)


外型真的很特別
我有這家的耳塞式耳機CMF PRO 2
很喜歡APP的自定義手勢跟按鈕設計
不知銷量到底如何
有麻豆就要來看看
感謝分享&介紹,外型真的有特色
整體都很不錯
很用心的東西 值得喜愛
網路上看到白色版本的,感覺更好看
覺得模特兒很漂亮,請問有人知道模特兒的資訊嗎?
外型真的滿不錯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