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瞬間 2023 年又要結束了,這次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由於 vivo 近期就會發表 2024 旗艦之一的 vivo X100 系列,因此本次的旗艦拍攝集評就來的比較近了,不然就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了是吧

機型挑選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以台灣販售,目前也相對好入手的產品為主。因此小米 13 Ultra 這邊就暫時不列入之餘,在 OPPO 也沒引進 Find X6 Pro 的狀況下,改用了相機規格也是旗艦級的大摺 Find N3 了。

因此在今年的集評中,共挑選 Apple iPhone 15 Pro Max、三星 Galaxy S23 Ultra、Google Pixel 8 Pro、Sony Xperia 1 V、OPPO Find N3、小米 13 Pro、vivo X90 Pro 以及算是新面孔的夏普 AQUOS R8s pro 共八台。
另外,比較特別的是今年測試將較多以人像以及低光環境做為呈現,畢竟目前這八台都可算是一時之選.....,畢竟明年起至少又要迎來兩至三家的新機潮,希望這篇對不想年年換新機,想撿便宜的朋友,能起到點參考價值了。
▌選手介紹與條件

這次拍攝的基準一樣是以目前主流常見的焦段為主,包含基本的超廣角、廣角,2x / 3x ,甚至 5x 部分已經可以看出各家設計的不同,這邊不管是光學還是數位裁切,一樣會去做比較。僅有 R8s pro 最大焦段僅 6x,遇到 10x 的組別就會略過了。另外,由於這次八台機型都具備自動夜景偵測功能,這邊就以一般模式,讓手機自動偵測,而不是直接開啟夜景模式搭配。

另外,景深人像模式各家可拍的焦段也不盡相同,這邊也會以大多數機型共有的焦段做統合,如果沒有該焦段的機型,則是會以類似的構圖方式做呈現。接下來就直接列出八款機型的基本規格與特色給大家參考。
●Apple iPhone 15 Pro Max

iPhone 15 Pro Max 主要的變化為將望遠規格與 15 Pro 分別,直接推到 5x 層級,這樣的做法或許在 2024 年的不少 Android 機種也容易看到也說不定?其餘特色則是從廣角至 5x 內任意的人像模式,與終於導入替換變焦點的景深編輯功能。
・48MP 等效 24mm f/1.78 廣角鏡頭(感光元件面積更大)
廣角拍攝畫素從 12MP 提升至 24MP(以高畫素搭配 4 in 1 的方式結合)
僅支援廣角端(2x 不支援)
支援第二代感光元件位移防震、支援 48MP HEIF
・廣角支援 1.2x / 1.5x 等效 28 / 35mm,並有 2x 4 in 1 等效 48mm 焦段支援
・12MP 120 度視角等效 13mm f/2.2 超廣角
・12MP 原深感測相機 f/1.9
・12MP 等效 120mm 5x 光學變焦望遠鏡頭(數位 25x)
相較 iPhone 15 Pro 望遠鏡頭感光元件提升 20% 面積
四重反射稜鏡降低體積
支援 3D 感光元件位移式光學影像穩定功能
●三星 Galaxy S23 Ultra

三星 Galaxy S23 Ultra 相機規格實際攤出來,就算是 2023 年初的機種,還是能看出極具競爭力,最大的亮點無非是同級機種中難以企及的望遠拍攝能力。
・200MP 三星ISOCELL HP2 1/1.3" 感光元件等效 23mm f/1.7 廣角鏡頭
支援 50MP 1.2um 或 12.5MP 2.4um 單位畫素切換(依光線而定)
・12MP f/2.2 等效 13mm 120 度超廣角
・10MP f/2.4 等效 69mm 3x 光學變焦(有 OIS)
・10MP f/4.9 等效 230mm 10x 光學變焦雙望遠鏡頭(有 OIS)
最高可到 100x 混合變焦
・12MP f/2.2 前鏡頭
●Google Pixel 8 Pro

Google Pixel 8 Pro 則是基於歷代堪稱魔法的 AI 修正之餘,本次新機針對相機硬體也有不少改進,最大的重點就是在提升進光量。廣角、超廣角與望遠端皆有 21 / 105 / 56% 的提升,其餘規格則是比較偏重於影片、以及修圖等樣式,對於拍攝的本質上還是要靠自家的 AI 演算了。
・50MP 1/1.31 吋感光元件 1.2um f/1.68 82 度視角 Octa PD 廣角鏡頭
・48MP 125.2 視角 0.8um f/1.95 Quad PD 超廣角鏡頭
・48MP 5x 光學變焦(30x高解析) 0.7um f/2.8 Quad PD 2cm 微距望遠鏡頭
・10.5MP 95 度視角 1.22um f/2.2 Dual PD 前鏡頭(有自動對焦)
●Sony Xperia 1 V

Sony Xperia 1 V 在整體設計上與前代相同,不過在處理器的升級之下,拍攝的過熱狀況幾乎可說沒有。而最受矚目的地方,則是廣角鏡頭的新型堆疊式感光元件,再不走目前主流大底的設計思路下,也殺出了一條血路;不過在望遠鏡頭的設計是延續前代,畫質會是比較讓人擔憂的地方。
・Exmor T for mobile 1/1.35” 52MP(實際 48MP,支援像素 4 in 1 12MP)感光元件
等效 24mm f/1.9 光圈廣角鏡頭(有 OIS)
・Exmor RS 1/2.5” 12MP 感光元件等效 16mm f/2.2 超廣角
・Exmor RS 12 MP 1/1.35” 感光元件等效 85-125mm f/2.3-2.8 潛望式望遠鏡頭(有 OIS)
・12MP 1/2.9” 前鏡頭
●OPPO Find N3

OPPO Find N3 則是首次納入旗艦拍攝的機種,除了台灣有賣這個因素,自然在規格上也一定有吸引人的地方。最大亮點自然就是與 Xperia 1 V 相同的廣角堆疊式廣角鏡頭之餘,高畫素的超廣角與望遠端也是一時之選,並沒有因為摺疊機而做犧牲。當然,值得觀察的是在折疊集評時有好表現,甚至超過小米 MIX Fold3 5x 光學變焦的 6x 混合變焦,在遇到旗艦機時表現如何。
・48MP( 原始 52MP) Sony LYT-T808 1/1.43"(原始 1/1.35")
堆疊式感光元件 f/1.7 廣角鏡頭(有 OIS)
・48MP Sony IMX581 ff2.2 3.5cm 近拍超廣角鏡頭
・64MP 1/2" 感光元件 f/2.6 3x 望遠鏡頭(有 OIS / 混合 6x)
・32MP f/2.4 等效 22mm 外螢幕自拍鏡頭
・20MP f/2.2 等效 20mm 內螢幕自拍鏡頭
●小米 13 Pro

同樣也是年初時登場的小米 13 Pro,與 Ultra 相比少了 5x 光學變焦鏡頭,當然後者台灣曾有引入,但現在也買不到的狀況下,自然就會選擇 13 Pro 了。規格攤開其實也是一時之選,三個焦段皆有高畫素加持,同時 3.2x 的望遠焦段這邊也因應浮動對焦模組,而有著少見的微距能力。當然,近年與徠卡的深度合作,無論是在色調、亦或是景深的花樣上,也是旗艦機中加分的實用功能。
・50MP Sony IMX989 1 吋感光元件 f/1.9 廣角鏡頭(支援 OIS)
・50MP 1/2.76 吋 三星 JN1 f/2.2 115 度超廣角
・50MP 1/2.76 吋 三星 JN1 f/1.6 3.2x 等效 75mm 人像鏡頭(支援 OIS)
・32MP f/2.0 前鏡頭
●vivo X90 Pro

vivo X90 Pro 一樣也是在年初時發表的產品,而且下一代 X100 系列也將在幾天後於台灣發表。X90 Pro 規格部分則是相對保守一些,尤其望遠端是以早期常見的 2x 人像焦段思路,應該可預見在後續的望遠端表現會比較差一些。當然這點在同級的 X100 Pro 就幾乎被完美修正了。
X90 Pro 與小米 13 Pro 類似,深化合作的廠商一樣是德系老廠蔡司,而且在 X90 Pro 可玩的景深樣式來的更多,人像的效果相信也是近幾年手機界的資優生了。
・50MP Sony IMX989 1 吋感光元件 f/1.75 廣角鏡頭
支援光學防手震與單片玻璃鏡片
・12MP Sony 1/2.93 吋 IMX663 f/2.0 108 度超廣角
・50MP Sony 1/2.4 吋 IMX758 f/1.6 等效 50mm 人像鏡頭
・三鏡頭皆有蔡司 T* 鍍膜
・32MP f/2.45 前鏡頭。
●SHARP AQUOS R8s pro

最後則是繼 Sony 後,少見引入台灣的日系旗艦夏普 AQUOS R8s pro,除去在螢幕上的諸多好料,在相機的設計上倒是蠻有意思的。R8s pro 採用的是目前幾乎沒有手機會採用的單鏡頭設計,並搭載大家都不陌生的 Sony IMX989 1 吋感光元件,只是焦段設計直接是 19mm 的超廣角。也就是說 R8s pro 原生焦段就是超廣角,之後的焦段都是數位裁切,這點在望遠端對其會極度不友好。
・50MP Sony IMX989 1 吋感光元件 19mm f/1.9 超廣角鏡頭
・鏡頭採 7 枚鏡片設計
・支援 14ch 光譜感測器,可有效還原現場色彩
・測距感測器
・12.6MP f/2.3 前鏡頭
▌實拍
日拍- iP15pm超廣角
- S23U超廣角
- Pixel8P超廣角
- Xperia1V超廣角
- FindN3超廣角
- mi13P超廣角
- X90P超廣角
- R8sP超廣角
偏暖的有 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小米 13 Pro、X90 Pro 等機,其中 Xperia 1 V 與 R8s pro 色調偏離較多,Xperia 1 V 有點往冷綠偏、R8s pro 則是有點像加了復古濾鏡.....
偏冷的組別則是比較少,除了剛提到的 Xperia 1 V,色溫校正最多的無非就屬 Pixel 8 Pro 了,這組以膚色和現場調性來看的話,我覺得 Find N3 表現是最準的。
亮度與對比部分,亮部除了「計算攝影」為主打的 Xperia 1 V 與 R8s pro 兩款日系旗艦沒什麼修正之餘,其餘六款機型在亮部表現都算上乘。
換成陰影來看的話,iPhone 15 Pro、Pixel 8 Pro、X90 Pro 與 R8s pro 亮度較高,後兩機調的更是誇張,讓整體照片對比偏低,陰影亮度較低的則有 S23 Ultra、Find N3、小米 13 Pro 等機,而小米 13 Pro 陰影有點太暗了.....
放大檢視畫質,如此亮度基本上細節不太會有什麼問題,主要是銳化與雜訊的抹除方式。走銳化路線的有 iPhone 15 Pro、S23 Ultra、Pixel 8 Pro、Xperia 1 V 與 R8s pro 五款,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三款中國機種則是塗抹為主。
就細節完整度來看的話,這組我會覺得 Xperia 1 V 與 R8s pro 在髮絲細節會來的最完整,次之的是 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Pixel 8 Pro,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塗抹感稍微重了一點,多少讓髮絲有點結塊感。
- iP15pm廣角
- S23FE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至於超廣角表現不俗的 Find N3,在廣角就有點失準,整體色調就明顯偏暖了。
Pixel 8 Pro 則是一樣偏冷、Xperia 1 V 與 R8s pro 也跟超廣角差不多,前者就真的頗有日系調性,後者就....可以說這兩組 R8s pro 是色調偏離最多的。
亮度這邊與超廣角差異不大,問題比較大的應該還是 R8s pro 陰影亮度太高,整體對比真的很低,雖說 Xperia 1 V 也一樣,但後者色調來的更為討喜。
放大檢視畫質,身為當家的廣角端,可以說是今年最強的八台機型放在一起,基本上表現都是不錯的。這組我覺得 iPhone 15 Pro Max、Pixel 8 Pro、Xperia 1 V、X90 Pro 與 R8s pro 都有做銳化處理。
S23 Ultra、Find N3 與小米 13 Pro 則是比較柔和一些,但細節還是可辨識的。真的要挑的話,我會覺得 R8s pro 在細節處理上比較人工一些,其餘機型就端看自己喜歡何種風格。
- iP15pm超廣角
- S23U超廣角
- Pixel8P超廣角
- Xperia1V超廣角
- FindN3超廣角
- mi13P超廣角
- X90P超廣角
- R8sP超廣角
Pixel 8 Pro、Xperia 1 V、小米 13 Pro、R8s pro 則是比較偏冷調一些,但 Pixel 8 Pro 與小米 13 Pro 其實是相對把色溫校正至剛好的階段。
亮度呈現部分,比較需要抓出來說的,像 S23 Ultra、Xperia 1 V、R8s pro 亮部修正較少,尤以 Xperia 1 V 最嚴重。暗部除了 Find N3 沒做什麼調整,其餘機型都多少有做加亮,
放大檢視畫質,這組表現自然就沒有上一組戶外來的要好,多少都有一些衰弱狀態。這裡原生是超廣角的 R8s pro 細節自己覺得表現最好,與 Pixel 8 Pro、Xperia 1 V 差距相當些微。iPhone 15 Pro Max 細節大致看得出來,但有些塗抹感,S23 Ultra 則有明顯雜訊。
陸系三機 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則都有明顯的塗抹狀況,這邊我會覺得 Find N3 鬆散與結塊感,相較其他兩機輕微不少。
- iP15pm廣角
- S23U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放大檢視畫質,也能看到各機皆有一定的衰弱狀況。這組表現較優秀的有 iPhone 15 Pro Max、小米 13 Pro 兩機,次之的 Find N3、X90 Pro 塗抹感稍微多一點;S23 Ultra 則雜訊稍微多了些,但細節大致能辨識。Pixel 8 Pro 則能看到相當重的銳化處理,Xperia 1 V 與 R8s pro 髮絲表現就不算優秀,算是這組吊車尾的。
- iP15pm 3x
- S23U 3x
- Pixel8P 3x
- Xperia1V 3.5x
- FindN3 3x
- mi13P 3.2x
- X90P 3x
- R8sP 3x
首先 3x 部分,較為偏暖的有 S23 Ultra、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R8s pro。其中顏色偏離最多的有 R8s pro,有點螢光感....次之的 Find N3 有點太暖黃了。
明顯偏冷的嚴格來說就只有 Xperia 1 V 一台,iPhone 15 Pro Max、X90 Pro 與 Pixel 8 Pro 其實就是色溫校正。iPhone 15 Pro Max 居然沒偏暖這點蠻驚喜的。
整體亮度表現上,這邊比較會影響的就是受光照射的臉龐,Pixel 8 Pro 這邊亮部有點壓太多了,稍稍影響討喜度,其餘除了 R8s pro 顏色真的不知發生啥事之餘,都算是水準以上的表現。
畫質部分,由於已經到了 3x 望遠的範疇,基本上 X90 Pro、R8s pro 兩機一定無法做比較。這邊採廣角裁切的 iPhone 15 Pro Max 也明顯遜於有光學變焦的其他機型,主攻 AI 演算的 Pixel 8 Pro 也能看到明顯的鬆散,但又有處理的斧鑿感。
這組髮絲細節表現較好的有 S23 Ultra、Find N3、小米 13 Pro 三組有光學變焦的機型,以鬆散程度還有雜訊抑制的效果來看,這組 Find N3 表現會來的更好些。至於Xperia 1 V 手震這邊不談....但以之前測過數次的經驗來看,準焦我想應該還是有差啦。
- iP15pm 5x
- S23U 5x
- Pixel8P 5x
- Xperia1V 5.2x
- FindN3 6x
- mi13P 5x
- X90P 5x
- R8sP 5x
直接放大來看畫質,Xperia 1 V 這邊晃到就不講了。這組一樣可以先把從超廣角裁起的 R8s pro 先剔除,再來是 2x 裁的 X90 Pro。
至於以 3x 與 3.2x 裁切的 S23 Ultra 與小米 13 Pro,我會覺得前者表現會好一些。同樣以 3x 為最遠焦段,主打 6x 的 Find N3 這邊,如同當時大摺集評時的好表現,這組一樣贏過同焦段裁切的 S23 Ultra 與小米 13 Pro。
如果是把 5x 光學焦段的 iPhone 15 Pro Max 與 Pixel 8 Pro 對比,就細節的豐富度來看 iPhone 表現會好一些;此時再加入 Find N3 比較的話,幾乎是跟 iPhone 15 Pro Max 同級,且不僅銳化處理更自然,細節也比光學變焦的 Pixel 8 Pro 還豐富,真的嚇死人.....
- iP15pm超廣角
- S23U超廣角
- Pixel8P超廣角
- Xperia1V超廣角
- FindN3超廣角
- mi13P超廣角
- X90P超廣角
- R8sP超廣角
至於背光主體亮度部份,S23 Ultra、小米 13 Pro 調的有點多了,至於 Pixel 8 Pro、Xperia 1 V 人像膚色亮度比較偏暗一些。陰影可以看到 iPhone 15 Pro Max、Find N3、X90 Pro 比較沒加亮,其中尤以 Find N3 為甚,對比看來是是最重的一組。
色調部分大抵與先前表現相同,值得注意的是 S23 Ultra 在這組表現比較偏暖調了,幾乎跟 R8s pro 同級。
放大檢視畫質,這組逆光因此不少機型都受到影響而衰弱,表現最好的是 R8s pro,跟其餘七機有拉出較顯著的差距。次之的有 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 與 Xperia 1 V。
最後 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一樣有較多的塗抹感,再來 Pixel 8 Pro 銳化感有點太重,而且也能看到奇怪噪點。
- iP15pm廣角
- S23U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放大檢視畫質,這組各家畫質其實都相對不俗,以銳化處理為主的有 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Pixel 8 Pro、Xperia 1 V,其中 iPhone 15 Pro Max 細節會是最優的,S23 Ultra、Xperia 1 V 次之,只是稍微鬆散一些,Pixel 8 Pro 則是銳化處理有點不太自然。
抹除為主的機種則是 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三機,其實髮絲細節還是滿不俗的,就是跟銳化派有不同風格。最後 R8s pro 則是這八台中細節有明顯衰弱的。
- iP15pm 3x
- S23U 3x
- Pixel8P 3x
- Xperia1V 3.5x
- FindN3 3x
- mi13P 3.2x
- X90P 3x
- R8sP 3x
色調部分也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 R8s pro 真的蠻容易出現色調偏移的狀況.....
畫質部分,基本上沒有光學變焦的產品多有出現鬆散狀況,表現較優秀的是 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S23 Ultra 次之,不過後者雜訊有些明顯,差了一些。
同樣有 3.5x 光學變焦的 Xperia 1 V 則是完全不行....以鏡頭裁切的產品來看,表現較好的為演算加持的 Pixel 8 Pro,iPhone 15 Pro Max 與 X90 Pro 有些鬆散狀況;R8s pro 是八機中敬陪末座的。
- iP15pm 5x
- S23U 5x
- Pixel8P 5x
- Xperia1V 5.2x
- FindN3 6x
- mi13P 5x
- X90P 5x
- R8sP 5x
換成 5x 焦段,這邊也能看出八台機型在色調與亮度的一致就是目前頂規的表現了,差距就是在自家色調與風格的調整上,只能說 S23 Ultra 真的跟之前三星旗艦調色有蠻大不同的。
放大檢視畫質,這組有光學變焦的只有 iPhone 15 Pro Max、Pixel 8 Pro 兩機,不過後者相較之下還是有些鬆散感,而 6x 混合變焦的 Find N3 幾乎跟 iPhone 15 Pro Max 一樣精細,甚至像之前的樣張一樣銳化感還比較自然。
其他機種部分,S23 Ultra、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可以看到油畫與塗抹感,從超廣角裁切的 R8s pro 表現不好是可以預見的,但 Xperia 1 V 5.2x 的光學變焦,表現真的是差強人意.....希望今年新機可以好好為望遠焦段升級一下。
- iP15pm廣角
- S23U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以順眼度來說,陸系三機表現還蠻自然的,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 跟 Pixel 8 Pro 髮絲銳化感有點高,Xperia 1 V 除了亮度有點高,色調在這組是偏離最多的。
放大檢視畫質,這組算是光線相對充足的,從髮絲看起可以看到 iPhone 15 Pro Max、Find N3 算是第一梯隊,次之 S23 Ultra、Pixel 8 Pro 明顯有銳化感,但細節沒比較多,而小米 13 Pro、X90 Pro 也算同實力,只是銳化感沒那麼重,這組表現較差的則有 Xperia 1 V 與 R8s pro,髮絲呈現上沒那麼清晰。
- iP15pm廣角
- S23U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色調部分,除了 Xperia 1 V、小米 13 Pro 膚色看起來有做調整之餘,其餘八款都有一定程度的偏暖。放大檢視畫質,這裏畢竟沒有直接受光,都能看到一定程度的衰弱狀況。
這組表現最好的我覺得是 Xperia 1 V、其餘機種要不是有雜訊與鬆散感,要不就整塊糊掉。次之的是有點雜訊的 iPhone 15 Pro Max 以及塗抹多些的 X90 Pro 與 Find N3。S23 Ultra 與 Pixel 8 Pro 有比較明顯的結塊感,小米 13 Pro 則是有些鬆散,加上亮度真的暗....R8s pro 還是這八台中細節表現較弱的。
- iP15pm超廣角
- S23U超廣角
- Pixel8P超廣角
- Xperia1V超廣角
- FindN3超廣角
- mi13P超廣角
- X90P超廣角
- R8sP超廣角
色調部分,iPhone 15 Pro Max、Pixel 8 Pro、小米 13 Pro 算是相對接近,S23 Ultra 與 Find N3 色調相對鮮豔一些,Xperia 1 V、X90 Pro 與 R8s pro 則是被樹叢影響,整體色調偏綠。
放大檢視畫質,這邊直接看右下方與左上角的邊角畫質,以格狀的防盜窗與樹叢做基準,表現較優的我覺得是 R8s pro。
在這樣的亮度之下其實八款機型表現都不俗,但其餘機型可以看到 Pixel 8 Pro、Xperia 1 V 左上角有點較明顯的衰弱狀況。
- iP15pm 2x
- S23U 2x
- Pixel8P 2x
- Xperia1V 2x
- FindN3 2x
- mi13P 2x
- X90P 2x
- R8sP 2x
色調部分,其中以 S23 Ultra、Xperia 1 V、X90 Pro 顏色偏離較多。iPhone 15 Pro Max、Pixel 8 Pro、Find N3、小米 13 Pro、R8s pro 則相對來說有把食物的顏色相對正確呈現出來,Pixel 8 Pro 則是有點校正過頭,把黃燈的氛圍也消除了。
人像 / 自拍
- iP15pm 2x人像
- S23U 2x人像
- Pixel8P 2x人像
- Xperia1V 1x人像
- FindN3 2x人像
- mi13U 50mm人像
- X90P 2x人像
- R8sP人像
以人像風格來看,偏冷調性的機種反而可呈現相對白皙的膚色,這組可以看到 Pixel 8 Pro、小米 13 Pro 明顯是有做白平衡校正的。
其餘機種都相對偏暖一些,以膚色來看 S23 Ultra、Xperia 1 V 還能接受,iPhone 15 Pro Max、Find N3 與 X90 Pro 就有些太暖了,不過 X90 Pro 的散景特效真的沒話說,相當有看點!
先前比較少 2x 教段的畫質對比,這邊也放大來看一下髮絲,基本上延續銳化以及塗抹的不同調性。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 與 Pixel 8 Pro 都是銳化組表現不俗的,Xperia 1 V 相當接近,但雜訊會比這三機多些。
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則都是不太銳化的圖抹組,這邊看起來細節差異不大。明顯有差異的,還是起步從超廣角裁切的 R8s pro 了。縮圖是還可接受,但放大看就明顯跟其他七款機型有差距。
- iP15pm 1x人像
- S23U 1x人像
- Pixel8P 1x人像
- Xperia1V 1x人像
- FindN3 1x人像
- mi13P 1x人像
- X90P 1x人像
- R8sP人像
整體風格的詮釋部分,iPhone 15 Pro 整體亮度高,對比也低一點,不過色調有點太厚重;S23 Ultra、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整體調性類似,但 S23 Ultra 亮度是最高的,對比也較低。一起看的話小米 13 Pro 亮度也壓得不錯。
Pixel 8 Pro、Xperia 1 V 與 R8s pro 則是有明顯色溫校正的機型,其中 Pixel 8 Pro 亮部修正有點過猛,其他兩機比較是讓其過曝的狀態,尤其 Xperia 1 V 這組拍出來的樣子真的頗日系。
畫質這邊看過類似的組別了,就不多做敘述,可以看到 R8s pro 跟其他七款機型還是有相對顯著的差距存在。
- iP15pm 2x人像
- S23U 2x人像
- Pixel8P 2x人像
- Xperia1V 1x人像
- FindN3 2x人像
- mi13P 2x人像
- X90P 2x人像
- R8sP人像
畫質部分,這組 iPhone 15 Pro Max、Pixel 8 Pro 與 Xperia 1 V 算是同個梯隊,接下來從盛至衰依序則是 S23 Ultra、Find N3、小米 13 Pro、X90 Pro 與 R8s Pro。
- iP15pm 2x人像
- S23U 2x人像
- Pixel8P 2x人像
- FindN3 2x人像
- mi13P 50mm人像
- X90P 2x人像
- iP15pm 3x人像
- S23U 3x人像
- Pixel8P 3x人像
- Xperia1V 3.5x人像
- FindN3 3x人像
- mi13P 3.2x人像
風格上 Pixel 8 Pro 還是獨走,色溫明顯偏冷,也有明顯的壓光處理,其他六款其實都蠻暖的,不過詮釋上還是有差,iPhone 15 Pro Max、X90 Pro 膚色有些太厚重了,次之的是 Find N3,這邊 S23 Ultra 膚色處理算是暖色調中相對討喜的。至於 Xperia 1 V 3.5x 這邊色溫也跟 Pixel 8 Pro 一樣有做修正。
畫質表現部分,2x 這邊幾乎是 iPhone 15 Pro Max 佔優,小米 13 Pro 這邊有點晃到,就先不計。其他都有一定程度的鬆散以及奇怪的銳化狀況(Pixel 8 Pro 為甚)。3x 這邊其實結果差不多,但光學變焦的 Xperia 1 V 與小米 13 Pro 基本上討不到什麼便宜.....
- iP15pm 2x人像
- S23U 2x人像
- Pixel8P 2x人像
- Xperia1V 2x人像
- FindN3 2x人像
- mi13P 50mm人像
- X90P 2x人像
- R8sP人像
- iP15pm人像自拍
- S23U人像自拍
- Pixel8P人像自拍
- Xperia1V人像自拍
- FindN3人像自拍
- mi13P人像自拍
- X90P人像自拍
- R8sP人像自拍
首先以最重要的亮度調整上,亮部修正相對明顯的是 Pixel 8 Pro 與 Find N3、X90 Pro、與 R8s pro,其餘像 S23 Ultra、Xperia 1 V 則是稍亮一點,iPhone 15 Pro Max 與小米 13 Pro 則全部爆掉了。
膚色的討喜程度部分,Pixel 8 Pro、Xperia 1 V、小米 13 Pro 與 R8s pro 相對討喜一些。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Find N3、X90 Pro 有點太暖了.....
夜景
- iP15pm廣角
- S23U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首先以亮度來看的話,壓光按照程度高低排列的話,為 X90 Pro、Pixel 8 Pro、Find N3、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Xperia 1 V、小米 13 Pro 與 R8s pro。整體亮度最高的則是 R8s pro,但有點太過了。
放大檢視畫質,這邊以右下方陰影處的「現代房屋」招牌細節為主,看得出來的組別有 iPhone 15 Pro Max、Xperia 1 V、X90 Pro。小米 13 Pro、Find N3 還是能看出,但細節比較鬆散,周邊建築線條也沒了;S23 Ultra 則是靠明顯銳化處理在撐.....而 Pixel 8 Pro 跟 R8s pro 這組幾乎看不出來細節。
- iP15pm超廣角
- S23U超廣角
- Pixel8P超廣角
- Xperia1V超廣角
- FindN3超廣角
- mi13P超廣角
- X90P超廣角
- R8sP超廣角
亮度的調整部分,r8s pro 超廣角焦段雖說拍不到上方陰影,但整體亮度還是八機中最亮的。但以亮部來說的話,中央燈箱亮度較高的有 iPhone 15 Pro Max、Pixel 8 Pro、Xperia 1 V、小米 13 Pro 與 R8s pro 等機。陰影聊整則是 S23 Ultra、Pixel 8 Pro、小米 13 Pro 比較明顯。
放大檢視畫質,這邊看的是左下角的海鹽冰淇淋與取餐區等字樣,表現最好的是 R8s pro、次之其實就有一段差距,但還算能辨識的有 S23 Ultra、Pixel 8 Pro、Xperia 1 V,再來稍糊一些的為 小米 13 Pro、X90 Pro 與 iPhone 15 Pro Max,最糊的為 Find N3,字體幾乎要沒了。
- iP15pm超廣角
- S23U超廣角
- Pixel8P超廣角
- Xperia1V超廣角
- FindN3超廣角
- mi13P超廣角
- X90P超廣角
- R8sP超廣角
亮度表現上,這組比較是以陰影調整會影響整體亮度,較高的有 S23 Ultra、Pixel 8 Pro、小米 13 Pro、X90 Pro 與 R8s pro。亮部修正較好的則是 S23 Ultra、Find N3、小米 13 Pro、與 X90 Pro,其餘四機則都有些過曝的狀態。
放大檢視畫質,這邊以右下方背光的點心舖店名為主,一樣是 R8s pro 最為清晰,次之的有 Pixel 8 Pro、Xperia 1 V、Find N3,再來 S23 Ultra、小米 13 Pro、X90 Pro 勉強看得到,iPhone 15 Pro Max 在這組則是完全看不清楚。
- iP15pm廣角
- S23U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畫質表現這邊以左邊店窗戶上的「人生」貼紙為例,這邊八款機型其實大概都看得出來,但明顯比較鬆散的有 Pixel 8 Pro 與 R8s pro 兩機。
- iP15pm超廣角
- S23U超廣角
- Pixel8P超廣角
- Xperia1V超廣角
- FindN3超廣角
- mi13P超廣角
- X90P超廣角
- R8sP超廣角
- iP15pm廣角
- S23U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亮度部分,超廣角明顯沒對陰影調整的有 iPhone 15 Pro Max、Xperia 1 V,其餘都有做加亮,而且八款機型在天空的亮度也都壓的不錯。廣角端則是相對接近,主要是在建築內亮度壓光表現有些微差異。
超廣角畫質仍然是 R8s pro 獨走,與其他機款有拉出一定差距。廣角端以入口下方的國家戲劇院字樣來辨識的話,iPhone 15 Pro Max、Pixel 8 Pro、Xperia 1 V 表現算第一梯隊,次之的有 S23 Ultra、Find N3 與 X90 Pro,最後小米 13 Pro 和 R8s pro 就幾乎僅剩輪廓了。
- iP15pm 3x
- S23U 3x
- Pixel8P 3x
- Xperia1V 3.5x
- FindN3 3x
- mi13P 3.2x
- X90P 3x
- R8sP 3x
色調表現部分,iPhone 15 Pro Max、Xperia 1 V、Find N3、X90 Pro 有將現場色調做校正,戲劇院主體比較冷,同時天空也拍出藍色感受。S23 Ultra 則是色調有點太鮮豔,但 Pixel 8 Pro、小米 13 Pro 跟 R8s pro 整個綠給你看.....不知道是發生啥事。
這組畫質較好的有 S23 Ultra、Pixel 8 Pro、Find N3,略遜一些的則是 iPhone 15 Pro Max、X90 Pro、小米 13 Pro,有明顯鬆散感的則是「光學變焦」的 Xperia 1 V,而 R8s pro 自然是不太需要看,望遠端真的就是它的軟肋了。
- iP15pm廣角
- S23U廣角
- Pixel8P廣角
- Xperia1V廣角
- FindN3廣角
- mi13P廣角
- X90P廣角
- R8sP廣角
- iP15pm 2x
- S23U 2x
- Pixel8P 2x
- Xperia1V 2x
- FindN3 2x
- mi13P 2x
- X90P 2x
- R8sP 2x
而這組最接近現場的我覺得是 Xperia 1 V、跟 Find N3 兩機。最不像的應該是 R8s pro.....整個牌坊都變螢光色了。
2x 焦段色調就相對接近,除了 R8s pro 穩定的變螢光色之餘,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Xperia 1 V 比較偏暖、Pixel 8 Pro、Find N3、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則有做校正。
曝光表現部分,廣角端陰影明顯加亮的有 iPhone 15 Pro Max、Pixel 8 Pro、小米 13 Pro、R8s pro 幾款。我自己是蠻喜歡 Find N3 的修正調性,陰影不會加得太亮,同時在高光處的修正也恰到好處。
放大牌坊左邊背光的地方來看看細節,表現在前段班的有 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Xperia 1 V、Find N3、X90 Pro 等,次之的 Pixel 8 Pro 其實可看到鬆散,但強烈的銳化可以看到有奇怪噪點,小米 13 Pro 則是可看到明顯鬆散,敬陪末座的一樣是 R8s pro。
- iP15pm 3x
- S23U 3x
- Pixel8P 3x
- Xperia1V 3.5x
- FindN3 3x
- mi13P 3.2x
- X90P 3x
- R8sP 3x
色調部分各家處理樣式與前面講的差不多,但這邊 X90 Pro 可以單獨拉出來提,應該是夜景模式演算法有介入,搭配本身色彩調性,天空整個藍爆.....
放大檢視畫質,整體衰弱的狀況就比前幾組光線足夠的場景明顯。可辨識招牌的機型包含 iPhone 15 Pro Max、S23 Ultra(有點手震)、Pixel 8 Pro、X90 Pro 等,剩餘機種包含 Xperia 1 V 的光學變焦一樣撐不起來,都有相對明顯的模糊,而 R8s pro 在望遠端就.....
- iP15pm 5x
- S23U 5x
- Pixel8P 5x
- Xperia1V 5.2x
- FindN3 6x
- mi13P 5x
- X90P 5x
- R8sP 5x
至於 5x 的畫質部分,iPhone 15 Pro Max 在這邊就幾乎是碾壓了,跟其他機型香比明顯更精細、次之的則有 S23 Ultra、Pixel 8 Pro、Find N3;最後 Xperia 1 V、小米 13 Pro 與 X90 Pro 則是又差了一點。R8s pro 基本上就不用說了.....
- iP15pm 10x
- S23U 10x
- Pixel8P 10x
- Xperia1V 10x
- FindN3 10x
- mi13U 10x
- X90P 10x
▌小結

今年可以看出旗艦機的幾個動態,首先是大底一樣是佔多數的機型,本次八款就有至少有 3 款採用的是 1 吋感光元件,但有趣的是 Sony 在搬出新的堆疊式感光元件後,不僅自家 Xperia 頂規機種搭載,連 OPPO Find N3 也導入了,足見其實力。
另外,雖說今年有點像是過渡期,但從年初小米 13 系列,乃至 iPhone 15 Pro 系列登場後,後續不少廠商對於整體相機拍攝上的配置,尤其是望遠端應該也會做出調整。像 2x 幾乎都是以廣角做裁切,同時高倍望遠的配置應該也會相對少,主力除了 3x 這種兵家必爭的基本選擇,可能最多就是在 100 至 135mm 間的中望遠焦段做為旗艦機的終極選擇了。

就八台機種的定位來說,由於是今年度堪稱最威猛(還有台灣有賣)的選擇,整體表現基本都不會太差。以日間拍攝來說除了本身的硬體限制與特殊條件,基本上拍出來就畫質上無需太過操心,可能就看你喜歡銳化重一點,還是塗抹為主的處理方式了。

如果你懶得修圖的話,色調和曝光表現可能才會是選擇的要點,這點從本次多個樣張看起,其實大部分機型都多少會有自己的風格,端看你喜歡偏暖、偏冷,或是以現場還原為主,本次這次會讓我有色彩嚴重偏離的,應該就是遇到陽光或有色溫調性下的 R8s pro,拍出來有點超自然.....其他則都是算可接受的範圍,就連前幾代遇人顏色就會怪的 Pixel 8 Pro,這次在色調上也提升不少。

其實除去畫質,先不看色彩與曝光調性,這次不少機種都是在伯仲之間,最後就以單機來做個基本點評,當然每個人使用意見也不太一樣,就說說我自己這一年中多次測試的感受給大家做個參考。

首先 iPhone 15 Pro Max 其實也可以把 iPhone 15 Pro 囊括進去,畢竟這次又將望遠端的鏡頭分開,Pro Max 是以 5x 為主,Pro 則以 3x 做主力,這點就看你自己常用的焦段。以色調來說 iPhone 15 Pro Max 大部分還是維持接近真實並偏暖的調性,但偶爾又會有做校正,其實跟前幾代相比,甚至本次比較就真的沒那麼濃烈,加上本次對於人像的升級,1 至 5x 任你切換,加上頗為直覺的新介面與更動,拍起來真的很懶人。
測光表現上針對陰影比較不敏感,iPhone 15 Pro Max 對於高光才會做較多的修正,而畫質表現部分,15 Pro Max 這次在 5x 後的焦距幾乎都屬前段班,但 3x 至 5x 可能就會是個軟肋之餘,雖說有解方,但沒有內建美顏,以及過於被動的自動夜景偵測,這些也還是 iPhone 的老問題。

已有不少傳聞指出 S24 將取消高倍望遠的狀態下,先不管 S23 Ultra 會不會成為絕響,但它目前也還是高倍望遠中規格數一數二的機種。只是這次比較之下可以發現,S23 Ulra 在中望遠,也就是 5x 左右的焦距因沒有光學鏡頭捕足,表現上可能就會受影響。
另外,今年的 S23 系列在調色風格可以說是大改變,以往比較偏冷的調性,到了 S23 Ultra 反而是走類似 iPhone 的還原真實,部分組別加上鮮豔的調整,甚至風格還會更濃烈,需要花一點時間習慣就是。

而好料幾乎都在演算法的 Pixel 8 Pro,這次硬體規格更新上也頗為明顯,如果不看效能的話.....相機規格攤出來它就是台旗艦機無誤。而且在調色上反而變的很積極校正,大部分風格其實都相對冷調一些;只是在高光修正上,Pixel8 Pro 大多數時候都有點 over 就是。
另外,雖說 Pxiel 8 Pro 整體畫質也算前段班,但大抵看起來銳化感會是本次集評之最,偶爾還會出現的彩色噪訊說真的蠻惱人的......還有在景深模式部分,Pixel 8 Pro 會給我一種你到 Google 相簿我再幫你算的感覺,拍起來跟其他競品有點差距。

Xperia 1 V 最大的亮點,就屬那塊新的堆疊式感光元件廣角,畫質也幾乎是前段班沒問題,而且有趣的是超廣角表現也意外地好,甚至說到前三也不為過。而在功能上也導入了方便拍攝的創意外觀濾鏡,以及本家的專屬介面等優勢。
雖然 Xperia 1 V 這次在一些演算攝影上有做加強,但跟其他幾乎玩翻天的機種相比,遇到高反差的環境還是會有些劣勢,但大多數時候拍出來的效果皆屬上乘,加上偏日系的低對比與冷色調,玩起來也是妙趣橫生。只是萬年的 3.5x / 5.2x 望遠鏡頭,幾乎可以說是 Xperia 1 V 的軟肋,本次測試甚至連非光學變焦的機種都能輕鬆取勝,希望下一代可以好好升級一下望遠端.....

OPPO 這邊在今年則都是以旗艦機為主力,畢竟 Find X6 系列也未引入台灣,但大摺 Find N3 相機規格攤出來倒也是真旗艦級。廣角也有著與 Xperia 1 V 相同的堆疊式感光元件之餘,畫質最讓人激賞的就是混合的 6x 望遠,在摺疊集評時幾乎是完勝其他競品之餘,放到這次集評中也仍然是前段班!
拍攝調性上 Find N3 大部分會是接近現場的些微校正樣貌,不過整體風格還是會稍微偏暖一些,這點對喜歡白皙膚色的朋友可能要注意一下;另外,Find N3 在陰影的調整幾乎也是沒有,這點在低光或夜景時,比較沒有目前主流的那種吸睛風格,會是一個比較舒服的狀況。


小米 13 Pro 與 vivo X90 Pro 其實可以放在一起講,畢竟這兩位其實上位還有更旗艦的存在,只是一個引入馬上售罄,一個則是沒有引入。所以差別就是在 5x 後焦段的望遠畫質,存在明顯有差異外,兩機拍攝的色調其實也是相對濃重一些的,就算有蔡司自然色彩加持的 X90 Pro,也僅支援一般模式支援而已。
不過兩機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由徠卡跟蔡司的加持,在拍攝上也有相當直觀的提升。除了五花八門的濾鏡之餘,對於散景人像上目前還沒有可以跟這兩款比的競品,尤其是 X90 Pro 還有多款鏡頭包,真的很輕鬆就能拍出媲美相機的人像糖水照。

最後是難得除了 Sony 之外的日系機種 SHARP AQUOS R8s pro,在相機的原始規格上其實會相對不公平,雖說是 1 吋感光元件,但 R8s pro 原始焦段是超廣角,也因此在大部分的組別,尤其望遠端畫質真的是.....
另外,AQUOS R8s pro 在色調上也是走現場還原為主的色彩校正方向,但只要遇到現場色溫偏差比較大,像夕陽或陽光等,整體顏色會有嚴重偏離,這點可能要花點心思後製之餘,對於亮暗部的調整也比較不積極,其實跟 Xperia 1 V 還蠻像的(?)。有點像是喜歡拍超廣角,不常拍望遠端的特殊專武。
最後希望明年測試可以有越來越多旗艦機引入.....不然比起來還是蠻沒意思的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次[「2023 旗艦拍照集評」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次的獎品則是倩倩的專屬 2024 桌曆!一共有 3 本並抽選三位幸運網友,這邊也特別會請倩倩親手簽名,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了!。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3年12月20日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者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倩倩的專屬 2024 桌曆 | jengren |
倩倩的專屬 2024 桌曆 | tenderlover |
倩倩的專屬 2024 桌曆 | 大牌米蟲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