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bia 旗下的電競手機產線紅魔 REDMAGIC 在去年底時發表首款搭載高通 S8 Gen2 處理器的紅魔 REDMAGIC 8 系列,而在年初國際版宣布上市時,稍早前台灣也宣布將引入紅魔REDMAGIC 8 Pro 單機款,可以說是繼三星 S23、小米 13 系列後,第三款在台灣登場的 S8 Gen2 手機了。
紅魔 REDMAGIC 8 Pro 台灣版與國際版差不多,與中國版主要的差別,主要是將電量提升至 6,000mAh,不過充電則是從中國的 80W 降到 65W,同時也沒有中國獨家販售的頂規紅魔 REDMAGIC 8 Pro+。其他主打規格則有與前代更為不同的電競外觀、幾乎直角的方正外型、包含內建風扇的 ICE 11.0 散熱系統,以及螢幕下前相機等好料。這邊也可以直接先破梗,本次紅魔 8 Pro 幾乎可以說不需要什麼外掛配件,就能達到高效能與低溫的強大表現,尤其是測完原神後....整個嚇到了

不過這次拿到的機型,按照代理商的比較表格可以發現,應該還是國際版為主,不過整體核心效能、相機等表現完全一樣,主要還是在頻段、認證以及一些軟性功能的差異,屆時文章內會再度做說明。

▌開箱與外型
- 外盒正面
- 外盒側面
- 外盒背面
紅魔 8 Pro 外盒設計相當有科技感,以銀色的金屬塗裝紙盒為主,同時也有做斜線邊框、科技感的字體設計,以及側面的高通廠徽等。

身為電競手機,自然在包裝上也要玩點不同花樣。紅魔 8 Pro 在打開外盒後,內在也有與華碩 ROG Phone 類似的漫畫塗裝樣式,而且是連上方的配件盒都有做彩繪,也加入了自家的虛擬偶像紅魔姬,整體做得蠻到位的。
- 配件盒塗裝
- 內層塗裝
- 內層塗裝
- 內層塗裝
- 內層塗裝
這邊就直接附上內盒外的彩繪給大家做個參考。

盒裝佈局則是與一般手機差異不大,從上至下分別是配件盒、手機本體與分層的小紙卡,底部的充電器與 USB-C 線材。

配件盒內則有硬質的全透明保護殼、退卡針與保固文件等,但本次開箱的是國際版,台灣市售版應該在文件上會有些不同吧?

台灣引入的紅魔 8 Pro 共有本次開箱的氘锋透明,以及霧面黑的暗黑騎士版本,但至少對電競手機來說,如此外型就是相當對電競咖的胃口啊!不僅用了透明外殼設計,內裝也做了一些隔熱板,以及處理器標示銘牌等特色之餘,設計上最大的亮點,無非就是紅魔歷代手機中,辨識度相當高的風扇了。

機頂可以看到相機一樣是採置中設計,外框也用了類似克維拉纖維的塗裝外,也有標註肩鍵,以及高通 S8 Gen2 處理器的銘牌。

下方則是有多個類似隔熱板的裝飾機構,並一樣有肩鍵標示,以及紅魔的廠徽。與紅魔 8 Pro+ 相比之下,則是少了一個氘系列的裝飾字樣。

另外,從這張也可以發現,圍繞在機背邊緣的克維拉纖維塗裝,其實是會因應光影折射呈現出若隱若現的效果。不過畢竟是整體透明設計,基本上也是蠻容易顯示指紋跟塵點的。

機背整體佈局雖說是為了橫向設計,但因應上下半部的類分界設計,以及置中相機模組,就算是直立其實也不會說太過突兀。

電競手機幾乎一定都有的 RGB 燈效,原本我以為只有那個風扇才能做開啟,但其實手機中才有暗藏其他平時不會察覺的燈效。
- RGB 燈效全開
- 燈效全關
開啟手機全部的燈效後,除了基本的風扇,在左右肩鍵,以及中央的 REDMAGIC Logo 一樣會有 RGB 燈光的支援,不過這三個燈效區域其實是有但書的。
- 燈效設定(不含風扇)
- 燈效設定(不含風扇)
除了風扇以外的燈效設定,可以在個人化設定的「炫彩燈效」找到,並支援開啟遊戲、觀看影片,甚至接收到來電、訊息、通知等做閃爍,然而相較風扇,唯獨就是少了一般狀況下啟用的功能。這也表示除非你是正在玩遊戲、充電途中,或是有收到消息,不然一般使用情境之下,會亮的只有風扇而已.....自己是覺得應該開個全亮的效果外,風扇的燈效也是獨立設定,設定上會比較難找一些。(光是這個燈效設定我就找超久)
- 保護殼
- 厚度
保護殼礙於肩鍵與風扇的散熱狀況,邊框兩側幾乎是全挖空的,而且從側面看保護殼的厚度.....感覺保護能力有點堪慮

- 單機重量
- 含保護殼重量
紅魔 8 Pro 機身尺寸為 164 x 76.4 x 8.9mm(國際版為 163.98 x 76.35 x 9.47mm,但中國版的厚度又變成 8.9mm,感覺上是跟有無 NFC 有關;不過代理商是說台灣版會有支付的 NFC 機制,門禁卡就沒了),官方重量為 228g。實際以電子秤測量,裸機重量為 226g,含保護殼則是 244g。

配置 6.8 吋 2,480 x 1,116 解析度的 AMOLED 柔性面板,比例 20:9,並因應四邊 1.48mm 的超窄下巴,整體佔比來到 93.7% 外,也採用了螢幕下鏡頭,幾乎是真全螢幕的概念了。其他螢幕規格則有 10bit 色彩、100% DCI-P3 色域、Delta E<1、120Hz 更新率、960Hz 觸控採樣率、1,440Hz PMW 調光,以及最高 1,300nits 的峰值亮度等。

而紅魔 8 Pro 也有內建專屬的虛擬偶像「紅魔姬」,在專屬應用程式中可以選擇一些情境,讓日常使用時會有個虛擬美眉做互動。
- 互動動作
- 功能啟閉
- 功能啟閉
最基本的就是在螢幕上會有專屬桌面,並能靠點擊螢幕來做出不同互動,但本次拿到的國際版本為英文語音,屆時台灣版本會做繁體中文的在地化:另外,也包含專屬充電動畫、鬧鐘以及低電量提醒等。
- 充電動畫
- 充電動畫
充電動畫則是會讓紅魔姬在專屬的休眠艙中做休眠,同時也會直接顯示電量與目前時間。比較可惜的是不管電量是多少,紅魔姬都只會靜靜的躺在裡面不會互動.....另外,從這兩張圖也可以看到本次的充電時間,稍後再做個詳細說明吧!
- 螢幕小工具
- 螢幕小工具
手機目前都有的 widget 桌面小工具,紅魔 8 Pro 這邊則是內建一些頗為實用的功能。除了投影功能、遊戲時間等之餘,我自己覺得最實用的就是散熱風扇模式、螢幕更新率,直接在桌面就能調整真的很方便。

螢幕設定這邊就比較大同小異,一樣有更新率、色彩模式之餘,閃爍保護與高階機種會有的增強顯示也通通具備。
- 更新率
- 色彩模式
螢幕更新率有著 60 / 90 / 120Hz 三檔可以調整,可以看到紅魔的方向應該是覺得 120Hz 應該就夠用於目前的遊戲了,所以沒有像前代紅魔 7,或是華碩 ROG Phone 6 那樣衝到 165Hz。至於色彩模式這邊大同小異,比較像是描述的差別,一樣也能自訂色溫。
- Youtube HDR範例
- Youtube HDR範例
這邊也附上 Youtube HDR 的範例給大家參考,可以看到採用 UDC 螢幕下鏡頭,少了一個洞感覺就是很舒服啊.....等等也會來詳細看一下 UDC 的相關功能,看看是不是真的像照片一樣幾乎感覺不到。
- 機頂
- 機底
- 左側
- 右側
紅魔 8 Pro 中框用的是航空級的鋁合金材質,而因應其方正的設計,中框基本上是接近直角設計,上一款類似的電競機種應該就是 Razer Phone 了吧?機頂可看到揚聲孔、mic 與 3.5mm 耳機插孔、機底則是揚聲孔、USB-C 連接埠、mic 與退卡槽;左側可以看到進風口與音量鍵、右側則是兩個肩鍵、出風口、電源鍵,以及一只專屬的遊戲模式撥桿。

退卡槽則是採雙 nanoSIM 設計,台灣版本支援 5G 全頻段之餘,還多加了一個 LTE Band 28B 頻段。
▌效能實戰

紅魔 8 Pro 發表當時,為第一款配置高通 S8 Gen2 處理器的機種,台灣版則是按照款式不同,記憶體與容量也不同。霧面的暗黑騎士為 12 + 256GB,開箱的透明版則是 16 + 512GB,皆是 LPDDR5X Ram 與 UFS 4.0 規格。


紅魔手機歷代的特色,無非就是內建於機身的散熱風扇了。本次紅魔 8 Pro 散熱風扇則是有高達 20,000rpm 的轉速,並採用鯊魚鰭樣式的風扇葉片,搭配左右兩側的進出風口,號稱可以提升 18% 的流速、與 38% 的風道面積,總散熱效率可提升 50%。

在機背左側的出風口,甚至還會吃到風扇的 RPG 燈效,看起來也多了一份科幻感。

風扇的專屬設定部分,則是可調整開、關,並有智慧與最高的疾速散熱兩種模式;另外,也能選擇自動開啟燈效,快充與遊戲自動開啟等設定。

紅魔 8 Pro 內搭的 ICE11.0 散熱系統,則是整合了 2068 mm3 的 3D 冰階雙泵 VC 散熱板,搭配螢幕下的銅箔、石墨烯,以及剛提到的風扇、以及高導熱稀土等材質打造,官方內部測試與沒裝散熱系統的紅魔 8 Pro 相比,號稱可以降低 16 度的機身溫度。

這邊也直接看跑分結果。首先安兔兔 V9.5.5 跑出 1,311,052 分的成績,這已經算目前幾乎到底的實力了。

3DMark 這邊忘記截到下半部,以 Wild Life 壓力測試,得出 13,548 至 13,458 的分數區間,分數不僅高,穩定性也是來到 99.3%。可見這次高通 S8 Gen2 的威能啊!
- 3Dmark壓力測試(疾速模式)
- 出風口溫度
- 進風口溫度
至於溫度部分,這邊我同步以急速和智慧兩種散熱模式來檢視溫度。首先急速模式可以看到跑完 Wild Life 壓力測試後,機背最高溫來到 42.7 度,出風口為 24.1 度,進風口則是 26.9 度,這個溫度相信也是目前頂級表現,甚至還不用加上額外的散熱風扇。
- 3Dmark壓力測試(智能模式)
- 出風口
接下來則是相同的 Wild Life 壓力測試,換成智能散熱模式檢視溫度。跑分結果其實跟急速模式幾乎相同,但機背溫度上升到 44.2 度,同時出風口的溫度也來到更高的 29.3 度。

接下來以《原神》最高畫質搭配 60fps 幀率。手機效能設定為平衡,風扇設置疾速玩半個小時檢視一下幀率,結果直接至 60fps 滿幀......不得不說這次處理器真的猛!

溫度部分更是來到不講理的 40.9 度,這種溫度在之前的電競手機,可能加上外掛風扇都可能到達不了這種程度啊!不過在裸機握持時,鋁合金中框還是多少會有些溫熱感。

再來是將風扇換為智能模式,其他都是一樣的設定一樣再跑《原神》半個小時,得出的結果一樣是 60fps 滿幀!

溫度部分相較疾速模式,智能模式機背溫度稍高一些,來到 41.8 度,這個成績一樣也是頗為優秀了。
- 充電器
- 充電器
紅魔 8 Pro 台灣版(其實就是小改的國際版)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充電規格與電量上。電量來到更高的 6,000mAh,不過快充則是降至目前算中高的 65W,充電器則是採 USB-C 規格,線材也用了橘紅色設計。

一樣把手機螢幕亮度固定在 50%,搭配 120Hz 更新率,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與定位做 PCMark 3.0 續航測試。得出不俗的 15 時 59 分,這也是得於 6,000mAh 的大電量了。
- 充電功率
- 充電功率
充電則是將手機電量消耗至 5% 後,以盒裝的充電器,搭配安兔兔充電測試來檢視。大約在 27 分時,電量就已經充到 82%,此時功率為了保護已經降到 25W 左右;最後充飽約花 40 分,最大功率為 51.6W。
▌遊戲操控

紅魔 8 Pro 在因應遊戲的操控上,除了一些內在根據遊戲做調整,也就是沒辦法做手動切換的相應功能,使用者最有感的應該還是在兩側的肩鍵,以及遊戲中心的設計上。不過在握持遊玩時,方正的設計多少還是在操控上,會有多少卡手的狀態,裝上保護殼興許就能降低一些這樣的疑慮。

而在邊框紅色的撥桿開啟後,就會自動啟用專屬的遊戲中心,基本上也包含所安裝的遊戲、詳細的參數設定以及輔助功能等。
- 遊戲中心功能
- 周邊配件
相應的功能也包含外掛程式選擇、支援的配件清單,已經剛剛有介紹過的紅魔姬。

外掛程式庫看名字感覺有點作弊感(?),其實主要是針對遊戲內的相關輔助與特性,像是射擊遊戲用的輔助線、交叉線外,也有可調整聲音的等化器,以及 4D 震動等功能。
- 遊戲工具列
- 效能模式
遊戲內的工具列則是分為左右兩排,左方有著剛剛提到的外掛程式庫部分功能,以及效能調整區域;右側則是相關的輔助功能清單。同時在效能上也有三種模式,剛剛讓原神滿幀其實只開了平衡效能而已.....
- 右側功能列
- 右側功能列
- 應用程式
右側的工具列能選擇的功能也幾乎是該有的都有了,甚至可支援額外開啟的應用程式也相當周全,這邊就不一一介紹了。
- 遊戲速記
- 遊戲速記
輔助功能上有著能再玩遊戲時快速叫出記筆記的「遊戲速記」,同時還能再搭配擷取的圖片做補充。
- 肩鍵設定
- 肩鍵設定
按鍵設定應該就不用多說了,紅魔 8 Pro 也提供高達七種案件選項,其中近期才有的體感,甚至巨集類的「一鍵連招」也都具備。

一鍵連招則是可預先錄製好操作的遊戲順序,之後就能以單鍵方式做觸發。


另一個輔助的「隨心換鍵」光看設定似乎有點難懂,簡單來說就是類似鏡像的方式,將執行的虛擬按鍵直接對應到想要碰觸的螢幕區域中,如此就能達成類似複製按鍵的功能。
▌相機

相機採用 50MP 1/1.57 吋三星 GN5 f/1.88 廣角 + 8MP f/2.2 超廣角 + 2MP 微距,可以看出一樣是基於電競手機的設定,在超廣角就稍微閹割了些。

以螢幕下方式設計的前鏡頭為 16MP f/2 規格,就這張一樣可以看到幾乎是看不太到鏡頭本身的。
- UDC鏡頭樣貌
- UDC鏡頭樣貌
這邊也以一般桌面呈現,還有白底的樣貌檢視一下螢幕下鏡頭。基本上除了桌面會有一些淡淡的圓形痕跡,基本上也是不太能察覺前鏡頭的位置,可以說藏得非常之好.....
這邊也以影片搭配多角度的樣貌來檢視,一樣可以發現幾乎是感受不到前鏡頭的存在。
- 主鏡頭介面
- 夜景模式
相機介面整體設計也是走簡潔路線,一般狀態下左下角也有類似智慧場景的偵測樣貌,上方功能列則有 HDR、濾鏡、倒數計時以及動態照片等。另外,夜景模式這邊與部分電競手機類同,都僅廣角鏡頭與前鏡頭才能拍,超廣角不支援。
- 專業模式
- 測光模式(快門有限制)
專業模式最慢快門速度來到 60 秒,同時也具備 RAW 無損格式可用;但這邊要在快門選擇自動時,才能選不同的測光模式,倒是蠻奇特的設定。
- 人像模式
- 一般美顏
- 自拍美顏
人像模式操作上則是與目前手機大同小異,最大景深可模擬到 f/1.0 光圈,同時主與前鏡頭也都支援美顏。
- 額外拍攝功能
- 額外拍攝功能
雖然這樣看起來紅魔 8 Pro 拍攝感覺有些一般,但最左邊的「相機家族」功能,則是包含一堆目前頂規機種有、甚至是沒有的功能,像是長曝光的星軌、星空、以及趣味類的運動軌跡、重曝延伸出的相關功能等,可玩性相當高。
- 錄影介面
- 主鏡頭畫質
- 前鏡頭畫質
錄影介面其實大同小異,但在畫質的選擇上,則是需要到設定中做選取。主鏡頭最高可拍 8K 24p,前鏡頭則是 FHD。
- 8K畫質
- HDR/防手震
- 防手震
跟一般手機比較不同的是,在選取特定的畫質後,相機介面才會顯示可支援的拍攝功能。像 8K 就是僅有單純錄影,4K 60fps 則是防手震,其他則是支援到 HDR 拍攝,但要注意不能與防手震共用。
- 相機設定
- 錄影設定
這邊也附上相機與錄影的相關設定給大家參考。
▌實拍
日拍這兩組基本上都是同個光線與環境,就一起來看。可以看到相機風格是走還原真實色彩為主,並不會有太多味精加料增豔的狀況,同時 HDR 的表現上則是比較隱隱約約一些外,廣角的色溫似乎會來的更暖一些。
放大檢視畫質,基本上超廣角 8MP 就是那個樣子,縮圖看來可用就能接受了。至於廣角端可以看到銳化感其實蠻重的,而且整體解析度其實沒有很好,像第一組的髮絲就蠻鬆散的。但畢竟是電競手機,如此表現其實也是意料之內。
下一組一樣也是順光場景,而且亮度相較剛剛的場景來的更高一些。這點也同步反應在畫質上,廣角端放大看畫質,髮絲就相對細節多了不少,不過銳化感真的蠻重的,且整體相片風格也是比較偏高對比的樣貌。
接下來是逆光的場景,一樣可以看到廣角端色溫比較偏暖一些,而超廣角 HDR痕跡則是明顯一些,不如廣角那樣自然。放大檢視畫質,逆光之下不用說超廣角,廣角在髮絲端的畫質已經出現明顯的模糊了。


人像模式這邊則是可以看到,紅魔 8 Pro 說真的在攝影就不是強項了,偵測準的時候,整體的過渡感明顯沒有很自然,至於上面這張更是把頭也模糊掉了.....但我是開啟最高的 f/1.0,通常遇到這種狀況,把強度降低應該就能得出成功率高的作品了。
自拍的整體調性也與主鏡頭相同,都是走高對比搭配還原現場色調的樣貌,不過可以看到在測光上似乎比主鏡頭來的更亮一些;另外,畫質表現上可以發現前鏡頭的銳化程度似乎比主鏡頭來的更重手.....尤其是相同的逆光場景就能看出端倪,但以縮圖來說,也是絕對可用的。
夜景第一組先來看昏暗室內,而且還有紅光霓虹燈的場景。超廣角明顯曝光偏暗,同時縮圖就能看到明顯的畫質鬆散了。廣角一般模式其實畫質也有明顯衰弱,但縮圖看起來還能接受,放大看畫質就不行了.....開啟夜景模式後,整體光線、對比畫質都有明顯提升,彷彿就像開了閃燈一樣,不過整體風格跟真實所見就有些差距了,至少看起來明顯討喜不少。
來到真實的夜景區域,這組其實跟 Reno8 T 是同個時間拍的,但超廣角不支援夜景模式,加上一般模式拍出來的樣子,要在昏暗的地方實戰真的是有點吃力.....廣角一般模式則是相對好一點,但廳內過曝的吊燈幾乎沒有修正之餘,整體亮度其實說真的也比較偏低一些,至少整體色調真的蠻符合現場調性的。
廣角端開啟夜景模式後,一樣在亮度、畫質都有飛躍性的提升,只不過整體對比變得較高,可以看出紅魔 8 Pro 的夜景模式其實比較像早期剛有夜景模式的樣貌,拍起來會有些超現實的感受。
最後則是反差與色溫考驗都較大的自由廣場牌坊,超廣角基本上表現就這樣了。廣角部分在一般模式已經可以看到些許螢光感,至於開啟夜景模式之後整體對比簡直是給他催下去了,就連自由廣場的字樣都給人一種重新上漆的感覺,太深邃了.....
▌其他功能

紅魔 8 Pro 內建基於 Android 13 的 REDMAGIC OS 6.0 作業系統,在一般設定中可以看到基於電競的相關設定,不過大多數都是採內建而不能調整的方式,因此點進去都是說明性質居多。
- Wi-Fi設定
- VoLTE / Wi-Fi通話
- 有通話錄音
- 其他連線
連接設定部分,Wi-Fi 可支援到 Wi-Fi 7,並支援 5G + 5G 雙卡雙待、VoLTE 與 Wi-Fi 通話,並有內建通話錄音;不過看到那個中國台灣.....啊氣氣氣氣氣

- 輔助功能
- 娛樂工具箱
- 安全性
輔助功能也跟大部分 Android 類同,其中可開啟應用程式的側邊欄,在紅魔則是稱作娛樂工具箱。安全性則是提供螢幕指紋與臉部辨識兩種方法。
▌小結

本次紅魔 8 Pro 外型以目前越來越常見的透明外型設計為主打,搭配電競手機必備的 RGB 燈效,以及歷代的內建風扇,酷炫度是絕對有。再加上好久不見的方正設計,對喜歡這種外型的朋友來說,一定會被深深打動到,至於握持感什麼的,真的喜歡外型就會覺得是其次了吧(?)只是除了風扇可以常亮,其他三個區域的 RGB 燈效需要特使用狀況才會亮起,感覺還是差了那麼一味。
核心效能部分,紅魔 8 Pro 在搭載高通 S8 Gen2 後,整體表現絕對是目前的金字塔頂端層級,在效能沒有開到極限的狀態下,原神就已經可以輕鬆滿幀,而且藉由內建風扇與整體的散熱系統,可以控溫在 40 出頭的溫度,也是相當少見了,其實根本不需外掛的散熱配件,就能有相當優異的控溫表現了。

然而紅魔 8 Pro 在效能表現上雖說優異,加上身為電競手機可能多少會閹割的關係,在相機表現上就明顯有些落差,尤其是在超廣角的表現上,只能說是堪用而已。而且人像的偵測成功率與自然程度也平平,但廣角整體來說還是可用的,只要不要用太嚴厲的眼光,當做中階機或許會比較合理。另外,雖說這點與產品無關,但這次多數消費者在意的還是手機實際的供貨狀況,這點就希望代理商能汲取之前的經驗了。
整體來說,從紅魔 8 Pro 的效能表現與散熱設計,不難看出因應新處理器更為優異的控溫,讓一些原本需要強制搭配的外掛降溫手段顯得不太必要。如此往下延伸的話,也許今年其他廠商在電競手機的設計,外掛式的散熱組件或許會越來越少也說不定?當然,如果從去年有制冷晶片的 ROG Phone 6 來看,整體控溫效果自然是來的更好,甚至低於 40 度,只是換來的就是耗電量大幅提升,以及額外的配件攜帶等考量;但以電競手機來說,有了這些配件或許更讓人有酷炫感的加分項,今年電競手機會有如何的發展與進程,說真的還蠻讓人期待的。

MD:米娜
▌小惡魔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