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本次 Razer Phone 2 目前僅可拍攝外觀與操作介面,其餘像是跑分、拍攝部分都沒有辦法進行測試

◈開箱
Razer Phone 2 外盒與前一代並無太多差別,體積稍微縮小一些;但一樣是採黑色配上自家 Logo 的低調設計。

側面也刻有 RAZER 的字樣驗明正身,這面同時也是採磁吸方式,翻開就能看到內容物。

翻開後可直接看到手機本體,一旁則是有“Flagship // Gaming”的字樣。

包裝的分層設計其實蠻有趣的,採用翻頁方式來做為收納之用,這樣對於常常開箱、關箱的人來說其實蠻方便的,也不怕盒子或是包裝塞不回去.....

翻開後第一層可看到容納說明文件(還有退卡針)的收納小盒。

移開後,最底層則是 USB-C 連接線、USB-C 轉 3.5mm 耳機插孔(沒錯 Razer Phone 2 沒有耳機插孔),以及充電器(上面也有 RAZER 的 LOGO!)。

退卡針則是延續前代的設計(但圖案佈局有些變化),大大的 RAZER 圖案以及不同於一般退卡針的造型,算是相當有特色啊!

背面也有關於卡槽的簡易說明,但說真的為了一個簡單的動作設計一個超大紙卡.....感覺有點佔空間啊


最後來看一下目前小編拿到的全部配件,可以發現連接線都是採 USB-C 公接頭,這點也是延續前代設計,有其他 USB-C + USB-A 公線材的朋友要注意不能沿用喔!另外,也有附上專屬貼紙可以發揮創意貼在喜歡的地方上。

◈外型
接下來就是讓人期待的手機正體了!看外觀或許會覺得跟一代的設計並沒有什麼差距;但機背材質感覺好像有點不一樣之餘,最明顯的變化應該就是主鏡頭的位置改變了吧!(其實前鏡頭也有.....容後在敘)。
這邊也順便提一下,Razer Phone 不管是一還是二代,原型其實是從 Razer 收購的 Nextbit Robin 手機造型而來,因此在正、背面設計除了 Razer 的三頭蛇 Logo 與部分細節,基本上都有濃濃的 Robin 影子,小編自己覺得四方端正的外型,其實也蠻像早期的 Sony 手機的~

Razer Phone 2 在螢幕上同樣是配置 5.72 吋 IGZO 最高 120Hz 更新率的面板,解析度為 1,440 x 2,560 2K,並配置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前款為第三代),亮度為 654nits(typ.)/ 470nits(min.)。上方與下方的孔洞一樣是雙喇叭的位置,但小編發現孔洞設計似乎有點大,比較容易卡灰塵。

從顯示的設定上,可以發現 Razer Phone 2 一樣是採取原生為主的 Android 作業系統,設定中除了基本數值外,同樣延續更新率、螢幕解析度等調整,藉此降低電力消耗。
- 顯示設定
- 詳細設定
- 可調更新率
- 可調解析度
- 可調解析度



機背乍看之下,除了主鏡頭同樣是橫向,只是擺放位置從左上變為置中外,好像差不多,但仔細看小編左下角故意拍的反光,大概就知道本次 Razer Phone 2 機背最大的不同,就屬材質上改用玻璃了;至於原因是什麼,除了美觀之餘,就是為了 Qi 無線充電了吧.....另外,發表會中還有一款採用磨砂材質的限量版本 Satin,也是同樣支援無線充電的。

換個角度來看一下,順道一提 Razer Phone 2 的機身尺寸為 158.5 x 78.99 x 8.5mm,前代則是 158.5 x 77.7 x 8 mm,可以發現稍微厚與寬一些些,且支援 IP67 防水防塵!也是目前電競手機少見的特色了.....重量這邊小編的資料還沒有顯示,稍晚官方資訊出來後再補上


Razer Phone 2 在四向設計上與一代並無太多差異,真要說的話就是 Sim+microSD 卡槽從原本電源鍵左側移至音量鍵右側。機頂可看到天線以及一個收音 mic、機底則是 USB-C 連接埠,因為沒有 3.5mm 耳機插孔的關係,就需要透過轉接、或是藍牙耳機聆聽音樂了,幸虧還有無線充電可以稍微補償一下。
左側設有卡槽與音量鍵,圓形的設計與一代也並無差異;右側的電源鍵也與先前相同,整合了指紋辨識器;不過做的平整度跟機身太近,導致一般盲按時會有點困擾。
- 機頂
- 機底
- 右側
- 左側


退卡槽這邊則是採基本的 3 選 2 樣式,目前規格上沒寫是否支援 4G+4G 雙卡雙待,頻段的部分完整規格表會再附上;另外,這邊也可以看到鏡面的最大缺點,就是相當容易沾染灰塵跟指紋.....

可說是本次 Razer Phone 2 最大亮點的 Chroma RGB 背光系統,終於是將前代最多人敲碗的功能導入了;畢竟都是電競手機了,不花俏一點怎麼行!這邊先附上實際的影片範例,設定部分待稍晚的功能篇章再來做介紹.....大家比較好奇的一點,應該還是能否與 Razer 其他配置 Chroma 的裝置做連動,官方表示有此計劃,但目前是無法同步的。
這邊也有一款歸在“HAMMERHEAD”產品線旗下的新入耳式耳機,採用 USB-C 的方式可與 Razer Phone 2 無痛連接,且看外觀會發現與原本 HAMMERHEAD 採更官方綠的方式來說,整體變得低調不少。主要規格有:20-20KHz 反應頻率、32ohms 阻抗;單體大小為 13.6mm。
- 外盒
- 本體
- 收納袋
另外,Razer 在記者會中也推出專用的無線充電器,同樣採用 Qi 無線充電標準,尺寸 9.2 x 11.12 x 2.31cm,最大的亮點就屬周圍同樣有 Chorma RGB 背光系統,售價為 99.99 美金,約台幣 3,080 元。
- 無線充電器
- 無線充電器
- 無線充電器

◈相機
Razer Phone 2 在主鏡頭部分,除了先前所提到的位置移動外,規格也有一定程度微調。配置 1,200 萬畫素 f/1.75 光圈 + 1,200 萬畫素 f/2.6 望遠鏡頭,帳面上看起來與前代差不多,不過官方表示感光元件更換成 SONY IMX 系列(型號未公佈,一代為三星的感光元件),標準鏡頭也終於有了 OIS 光學防手震;對焦性能一樣是 Dual PDAF。前鏡頭部分則是相同的 800 萬畫素 f/2.0 光圈規格。
- 主鏡頭
- 前鏡頭
- 主介面
- 2x光學變焦
- 數位到8x
- 影片介面
- 人像模式
- 美顏模式
- 相機設定
- 相機設定
◈功能
雖說配置的是幾乎原生的 Android 8.1 作業系統(日後就會升級到 9.0 Pie),但 Razer Phone 2 在桌布、還有部分內建 APP 還是有自己的風格;另外,下滑通知與控制中心,也可以發現以 Razer 定番綠色所設計的小細節。
- 桌面
- 控制中心
- 自訂快捷鍵
- 主題商店
- 主題商店
- Chroma Kit介面
- 相關設定
- 三種燈效
- 自訂顏色
- 光譜不支援自訂
- 主介面
- 可下載遊戲
- 遊戲加速器
- 遊戲加速器
- 遊戲加速器
- 單遊戲設定
- CPU
- 螢幕畫質
- Fps
- Dolby Atmos
- Dolby Atmos
- Dolby Atmos
- Dolby Atmos
- 主設定
- 主設定
- 系統
- 音效
- 手勢
- 電池
- 安全性設定
- SmartLock
◈小結
小編本次僅是對 Razer Phone 2 做個簡單開箱與功能介紹,對於內在還未有時間可以好好體驗、相互了解一下;不過對於前代未在台灣發售的狀況下,第一次看到還是蠻興奮的

以外觀來說,Razer Phone 2 與前代的概念相似,方形造型在目前手機界來說也算是相當少見了,但造型設計這件事本就見仁見智,或許也能吸引到一批喜愛方形設計的粉絲也說不定.....
另外,最大的亮點無非是在一代最讓人惋惜的 Chroma 背光,本次終於也搭載了,搭上 ROG Phone 等產品皆有的狀況下,應該是會讓呼吸燈這件事成為電競手機的標配吧?畢竟不炫怎麼當電競手機呢

再來是外觀改變較大的鏡面材質,雖說讓無線充電實現,多少解決邊充電邊聽歌的狀況(玩遊戲應該就難了);但外觀的維護,以及摔落的風險下,不管是哪個牌子,小編都會推薦還是裝個殼吧.....尤其是常常玩手遊的電競手機,一個緊張萬一手汗又夠多,摔下去可不是開玩笑的。至於另一版限量的磨砂版本,或許也是不愛玻璃的人的另一種選擇.....
最後針對功能部分,由於產品在手邊的時間幾乎都在拍照,能體驗的時間真的不多,所以小編能著墨的目前也沒有很多。與近期規格類似的勁敵 ROG Phone 相比之下,Razer Phone 2 的介面設計算是同有電競路數,但功能思維上可說是有著不小差異。這點在後續拿到完整機種的時候,再來好好體驗一下,大家有什麼想知道的話,也能先回覆~小編會特別注意的。
售價部分 Razer Phone 2 海外目前單機為 799 美金 ,約合台幣 24,612 元,對比目前旗艦算是相對親民了.....。台灣這邊目前也確定會上市,預計時間為 11 月中,價格就等待日後的發表會吧!